APP下载

苏柏斗:观己,观物,自在

2015-05-30大都

CM华夏理财 2015年8期
关键词:观物罗汉观音

苏柏斗今年44岁,早过了年少轻狂,还没有修炼出老年的大巧若拙,中年身处社会中流砥柱的自信也隐而不露。今年7月见到他时,他正在进行“色·象”当代工笔画邀请展的策展工作,临近正午才从展场回到工作室,出了些汗,却没有匆匆的行色。他给人的感觉总是沉静的,行动不慌不忙,语气不缓不急;泡茶时自在随意、聊天时没有架子、在画案前又无比专注。他的气场淡淡晕染开来,不知不觉影响着你,却又没有任何侵略性。

观己

画如其人。苏柏斗画的观音慈悲、安详、宁静。无论观音的形象、衣饰如何,观音的眼睛都是半睁半闭。“这是一种禅定的状态,因为观音不需要睁眼看,她是在用心看。”苏柏斗说。

“我们生下来,睁开眼睛看世界,都是往外看,没有往自己的内心看。我们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

为了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进而宁静地描绘观音,2008年苏柏斗在西安的云居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内观修行。手机等通讯工具都要上交,吃住都在寺里,10天内都不能说话,不能交谈。每天早晨4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其间所做的事情除了打坐还是打坐。修行最初是度日如年的,当试图观察自身时,他才感受到那些思绪的纷扰,平时被压下的念头在脑海中争相浮现,往事、错误、悔恨、纠结……在师父的指导开示下,他学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从专注于呼吸开始,到逐步感知身体各部分的真实存在和微妙律动。那种身心通达的感觉甚至能让人上瘾。

曾经的苏柏斗,也如被这个时代所裹挟着的每一个人,有痛苦,会纠结。最简单的——他也会关心自己的画能卖多少钱,市场前景如何。笔墨当随时代。“处在大都市中,每天忙碌,心很难静下来。我们在寻求一片安宁,寻找自己内心世界的纯净。我画观音是想让观者暂时沉静下来。”

画画就是他修行的十万八千法门之一。“用画画来安静自己,调整自己,让自己心灵净化,不至于浮躁。然后才知道什么是快乐,什么是我追求的目标,物质的和精神的哪个更高,哪个是我想要的。”他的那些耐人寻味的作品,离不开他这一颗修炼的沉静的画心。

观物

回首人生经历,苏柏斗与观音的缘分似乎是注定的。

父亲是乡村画师,从小就耳濡目染。1998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苏柏斗去了马来西亚赤道艺术学院教绘画。教学期间,他还接下了为当地著名的极乐寺绘制浮雕《五百罗汉图》的任务—— 一个人完成500座罗汉浮雕。为了完成这个挑战,苏柏斗开始研究佛教历史、佛像造型。这一干就是3年。1000多个日子里,他对着罗汉像“面壁”,与佛对话,也开始面对自己的心、人生、事业、过去、现在、将来。

2010年,苏柏斗开始画观音。从动物到观音,是变。动物的眼睛是张开的,甚至凝视着你;观音的眼睛却是半睁半闭的。他对世界的观察也由眼入心,更加深刻。技法上也是如此,苏柏斗说:“前期的绘画,把功力都显出来,让大家都看到。我可以画的很精致,但现在我开始慢慢去收,我会画但我不画,意到就可以了,大道至简。”

变化中也有不变。“画动物是表现一个宁静的世界,画观音要表达的也是一种慈悲,一种安详、宁静。”它们都是苏柏斗内心的诠释,“其实绘画任何题材都可以,山水、风景、花鸟。只是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题材只是个载体。”

自在

传说中,为了普度众生,观音化成了各种形象。画观音画了五年,苏柏斗就在描绘观音的各种形象。现代工笔画画家每个人都会做中西结合,苏柏斗也是如此,在手、脸、身体的造型上,他结合了解剖学,使画面比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衣服纹饰则从敦煌壁画中汲取营养。色彩西画、中国画共用。苏柏斗所画的观音面部形象让人过目难忘。对于面部的创作,他说:“主要是自己内心去感受,感受到慈悲心,自己先心生喜悦感。”

“觀音也叫观自在,达到一种自在的状态,自由自在。”如今的苏柏斗也很自在,慢慢地画画,可能一两个月画出一幅。画观音的修行还将继续,下一步他准备画佛陀。他的画只愿意卖给喜欢的人,不为投资,不为赚钱,更多的是真正喜欢,愿意收藏。

作品的价位早就不是他最关注的。他说:“快乐生活最重要。钱挣得太多,自己用的也是很少一部分。房子太多,也是住一套。吃的太多,也不能多吃。因为我们的欲望太多,所以产生了太多的痛苦。明白之后就知道,自己在努力做事情,但是要顺其自然。”

猜你喜欢

观物罗汉观音
唐英恭制甜白釉观音坐像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顾绣罗汉朝观音图轴
少林功夫拳(四)
观物取意2018“正艺术”油画作品展
观音(七绝)
观音乘凤
贪珠罗汉
李宏禹作品
论邵雍思想之结构、来历与其数理论、观物说对于理学之影响(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