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人心的力量

2015-05-30

记者观察 2015年8期
关键词:使命感状元指向

头伏来了,裹着滚滚的热浪,与“毕业”“高招”季同样火热。最近听一个朋友说起,他因喜欢画画,连考三年,在高考刚刚被放开的年代。第三年,他专业成绩依然名列县里第一,可文化课差10分仍“命”悬一线。幸运且幸好的是他瞩目的成绩被当地招生办老师看到,不无遗憾地感慨:上不了,这孩子就又被耽误一年。于是这个他即便现在都不认得、也没给过任何物质表示的老师,只是出于“不耽误你”的初心,将他转为定向,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不耽误你”,这四个字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心里,自然平常的拥有。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有操守和情怀的。

改变即教育。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维护个人及个性的地位,让知识和思考变成一种创造的生产力。教育不该廉价、落魄到丧失尊严和使命感。国内一流大学为抢“状元”生源各出恶招,“抢”的不管是什么,节操都碎一地,何况北大清华。

“中国没有教育,只有培训”。放眼望去,我们的教育在一直鼓励追“高”。失去双臂考生603分,脑瘫考生598分,盲人考生数学146分,被抢的“状元”更是学中之优。身残志坚者凭借个人努力,他们为自己打开了一扇连上帝都关上的门。不论哪种状况,荣耀地考入高校风风光光固然好,只是我们希冀未来,他们走向社会亦都能被如此公正、公平地对待、被用人单位所选择。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大多数高考“状元”并未赢在起跑线。这为追赶“超前”的儿童教育提了个醒,可丝毫不改中国家长“摇号”也择校的坚定决心。我们悉知“状元”一定多数来自重点高中,他们将从重点大学毕业,走向社会。幸好的是找工作不完全看学历,很多人的工作与高考分数和大学专业关系不大,个人独特魅力、适应社会能力、处世应变能力变成关键。上帝手中总有漏网之鱼,出身非名校,也并未全部抹杀你将来某一领域卓越优秀的可能,这是社会这所大学的可爱宝贵之处。

智慧价值的时代,兴趣是创造的母亲。未来职业能否做到卓越辉煌,取决于“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以及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责任的使命感”。

美国大学春季毕业季,政、商、科、文领域佼佼者演讲。他们为毕业生提供人生启示,其中包括自己如何面对曾经的失败,以及新思、创造和保持自我。名流以被邀演讲为荣,本身就是一所好品质大学受到瞩目、尊重的褒奖和证明。

教育应该是借由它本身,盲目慌乱的年轻人学习、发现、分析、参与、创造,并练就一身“天生吾材必有用”的自信,开始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并由良师陪伴指导这条路该怎么走,从而在未来获得良好的生活,这其中不排斥对成功的渴望。当然具备此种素养,成功的定义都会被广博而宽泛地界定。

好的教育,是指向人心的一种力量。借用莫言先生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猜你喜欢

使命感状元指向
中小学教师感知使命感对践行使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状元饼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工作使命感:一个正在复苏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