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者说:做一件“比较伟大”的事

2015-05-30岳巍

党员文摘 2015年8期
关键词:刘鑫陈家孵化器

岳巍

对于一次创业而言,人才、资金、技术、政策缺一不可,而其中“人”这个因素最为关键。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中,人们呼唤创业者中出现乔布斯这样的人物。

创业是会上瘾的

肖恒研究生毕业之后去了日本,时间是2005年底。

在日本的企业上班一年半之后,肖恒离职,与一名日本伙伴共同创办了一家从事劳务派遣的公司。这是他的第一次创业。然而,2008年全球范围内爆发金融危机,肖恒和伙伴在困境中勉强维持了半年多。2009夏天,肖恒关掉了公司,选择回国。

回到北京,肖恒在华为获得了一个市场技术经理的职位,但到2012年4月,肖恒又不安分起来。

肖恒在华为工作的时候,眼见着许多员工进进出出,跳槽的人大都是通过当时比较主流的招聘网站获得新的工作岗位。肖恒觉得,如果他们通过猎头跳槽,会有助于改善待遇。于是,他专门针对IT行业从业人员做了一个职业社交类产品,在2013年四五月间正式启动。

但这个产品失败了。

后来肖恒反思,职业社交类产品缺乏有效的刚需。人们最关注的是产品的效果,但这个产品涉及社交,要先有社交才有工作机会,效果的实现就会延后,人们等不及。

“做这样的东西需要很大的资源投入,而我当时没有这么多资源。”时隔两年,肖恒的语气中还是略带惋惜。

肖恒为这个产品搭建的十人团队,最后只剩下他和好友王红波。

两人决定继续创业。他们当时都有各自的工作,每天只能在下班回家后研究自己的创业项目。

在北京上地的创业大厦有了办公室后,肖恒做出了自己最新的产品。这一次,他决定不再关心“社交”,而只是锁定“找工作”。他做了一个网站,在2014年4月上线,目前运行得还不错,现在企业用户3万家,个人用户也有20多万。肖恒还拿到了种子基金与天使投资。在这个平台上,肖恒的团队会从海量的简历中筛选出合适的求职者推荐给企业,然后等待企业与求职者双方相互认可。如果双方有意愿进行面谈,网站会全程协助双方完成一次规范的面试。

肖恒常被校友揶揄,说他从第一次创业就砸在一个很苦的行业,而且还一直离不开这个行业。肖恒自己也承认这次创业做得很苦,因为“给人服务太苦了”。但他说,即便这个项目再失败,他还会继续创业,“因为创业是会上瘾的”。

人生就是在创业

陈家欣的两次创业,都与旅游有关。他看不上目前市面上的旅游产品,认为它们无法满足旅游玩家的需求。他想做一些“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第一次创业算是一次“成功的失败”。这个项目的内容是做马来西亚潜水度假村的代理。

当这个项目不断赚钱的时候,陈家欣却心生不满。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沦为纯粹的代理,“不是为顾客提供更好的度假村,而是提供使自己更赚钱的度假村”。这与他的理想不相符,他原本是希望自己做一件“比较伟大”的事。

陈家欣决定投钱去做一些当时还不能赚钱的事情,以矫正公司的发展路径。一起创业的朋友对陈家欣说:“那是你的理想,不是我们的,我们只知道目前这个项目能赚钱。”

2013年年中,陈家欣选择离开了自己亲手创办的公司。

随即,陈家欣与刘鑫成了新的伙伴。

当时,刘鑫正在做的项目是实现欧几里得所著的《几何原本》可视化,这也是他要将一系列科学著作可视化操作计划的第一步。

陈家欣认为,刘鑫所做的事与他想要做的有内在联系,而刘鑫也认同陈家欣对于旅游业的理念。于是,两人一拍即合。

他们随后成立了一个13人的团队。新成立的公司首先做了一款汇率工具,这个软件目前在汇率类APP中排名第一。这是一款专门针对旅行者的汇率工具软件,直接设定用户在旅行场景中使用这一工具进行汇率换算。这个汇率工具目前拥有约100万用户。

为了简化度假与户外旅游业务的复杂性,陈家欣决定自主研发一套智能电商引擎。简单理解,就是度假村信息化平台。在他的构想中,这个智能电商引擎是将签证、机票、接机、住宿、度假这些业务打碎揉和,让客户能够完成对一次高品质度假服务的一揽子购买,然后通过这个领域切入自由行市场。

对于陈家欣,目前的创业只是他创业路上的一个节点,“因为我的人生就是在创业”。

有人想去上班,

有人就是想创业

喻川大学毕业后,象征性地上了一个月班,然后就辞职创业。直到2012年,喻川做过十几个创业项目,但失败的居多。

在2015年全国科技周上,喻川为前来参观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演示了他们团队研发的无人机。无人机项目从2012年启动,一直持续至今。而在当初,喻川和他的团队原本做的是图像识别的云服务,只是因为“很奇妙的机缘”,他们开始了无人机项目。

彼时,喻川团队的云服务项目已经获得了两个云计算比赛的大奖,如果没有意外,他们很可能就循此路径继续深入做下去。然而,让人更兴奋的点子来了。

“当时,我们所在的写字楼很高,伙伴们下楼买饮料搭乘电梯很不方便,就想到做一个飞行器。”喻川说。

他们把自己在做的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其中,做出了多旋翼飞行器,这也是喻川团队成功制作的第一个软硬件结合项目。

2012年12月,飞行器第一代原型机试飞成功。在研制过程中,喻川不断地把研发过程拍成视频放到网络平台上。于是,这个项目在还没有正式面世的时候就已经被许多人关注,其中包括远在美国硅谷的风投SOS venture。

后来,SOS venture为喻川的团队提供了天使投资,并且邀请其加入HAXLR8R孵化器。这个孵化器是SOS venture专为自己投的项目开设的,以期从一开始就对相关项目进行指导。

进入孵化器的第二天,喻川他们参加了一个游戏:每个团队获得20根意大利面、一段棉线、一段透明胶布,参与者被要求用这些材料来搭一座塔,并把一颗棉花糖放在塔顶上。15分钟后游戏结束,只有两个团队搭建成功,多数团队的塔都垮掉了,而那些垮掉的塔,都是一味追求高度。

喻川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游戏的意义——在资源有限、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目标一定不要设定得过高,否则肯定会垮掉。

喻川和团队带进孵化器的项目是一个直径约为70厘米的无人机,等到从孵化器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项目改成了一个直径只有20厘米的遥控小飞机。

“我们开始更注重产品的趣味性。”喻川说,“我们把产品从很需要技术的高度降到技术不那么重要的高度。”

在生产过程中,喻川还有了意外的发现:借助3D打印技术,用户可以参与到小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当中。这样一来,用户成为产品制造体系中的一个环节,使得这个产品的趣味性倍增。

在遥控小飞机之后,他们的第二个产品问世。这是一个电动交通工具套件,把轮子和电机结合在一起,传统的机械装置变成了电子装置,用户使用这个套件,就可以把自行车、踏板车、滑板车改装成电动的,甚至可以用来打造自己的平衡车,乃至种种前所未见的交通工具。

在喻川看来,从创业角度来说,早点把产品销售出去让自己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喻川还是对当初那个“真正的无人机”念念不忘。

那么,在两个产品的销售足以养活团队之后,会不会回归无人机的研发呢?对这个问题,喻川一连说了好几个“会的”。他强调说,即便这个项目再失败了,他还是会继续创业,“读书的时候我就决定毕业之后一定是要创业的,可能是性格原因吧,有人就是想去工作,而我就是想创业”。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2015年第19期 )

猜你喜欢

刘鑫陈家孵化器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红名单之活人墓
漂亮的外婆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孵化器的春天
国外民营孵化器经营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