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食、祈祷与恋爱》文本与电影的对比研究

2015-05-30张雪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美食

张雪丹

内容摘要:伊丽莎白·吉尔伯特2006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美食、祈祷与恋爱》集风趣、尖锐和近乎无情的坦率为一体,记录了她本人婚姻的终结以及随后的自我发现与救赎。这部畅销书于2010年被好莱坞新锐瑞恩·墨菲改编并搬上屏幕,由布拉德·皮特担任执行制片,朱莉娅·罗伯茨领衔主演。

关键词:《美食、祈祷与恋爱》 文本与电影

瑞恩·墨菲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热播美剧《整容室》、《欢乐合唱团》和《美国恐怖故事》,均为他本人自编自导,其中《欢乐合唱团》获第62届艾美奖19项提名。《美食、祈祷与恋爱》的演员阵容强大,特别是朱莉娅·罗伯茨的加盟为这部作品带来巨大的话题性和关注度。

一.叙事层次

把一场为期一年且内容丰富的旅行压缩成两个多小时,电影所呈现的注定是叙事的关键环节以及最吸引人的场景。这的确是一部令人赏心悦目的电影,摄影上把几位主角以柔光的效果拍摄得美轮美奂,取景和配乐可以说是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整部电影几乎没有明显的高潮界限,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最单纯地发生,从巴厘岛开始,又在巴厘岛结束。这一点和原著中以年轻的意大利朋友乔凡尼开头不同。影片以莉兹第一次在巴厘岛拜访当地小有名气的老药师开头,她先自报家门,清楚地表明了身份和采访所要提问的关键问题。老药师面带微笑,平易近人,他预言了莉兹的婚姻,说她还会回来并送给她一幅画。画的内容像是一种隐喻:脚踏实地,就像你有四条腿那样,这样才不至于脱离这个世界。不要用你的头脑看待世界,要用你的内心,这样才能看到神。而这正是莉兹原本打算问他的问题。老药师超乎寻常的感知力令莉兹惊讶,也引起了她的兴趣。原著中也有这一段的描写,只不过发生在莉兹离婚大战的尾声。导演采用回朔穿插的手法让莉兹的回忆浮现其中,让电影的流程有所变化,凸显贯穿剧情的主线。

二.叙事角度

无论是自传体小说还是改编电影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第一人称叙述者,集叙述者功能和角色功能于一身。电影中几次出现莉兹的画外音,为银幕和视觉表现作了有效的补充和总结。

三.人物概念

原著中关于莉兹前夫史蒂芬的描述几乎为零,作者对此的解释是:这本自传体小说出版后,对前夫有任何描写都是不公平的。改编电影为了让故事更具说服力而加入了对史蒂芬的刻画。比利·克鲁德普的戏份虽然不多,但表演到位,弥补了原著文本中对人物描写的缺失。

四.电影叙述者与文学叙述者

原著文本由三个章节构成,分别为意大利、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每一章讲述作者四个月的心路历程;电影也以此为框架。意大利的重点是美食,影片中在纽约食欲不佳的莉兹面对新鲜诱人的意大利面,仿佛忽然顿悟似的,开始卷动面条,大口吃了起来。这一幕配上意大利歌剧中女高音的片段,竟给人灵魂再生的感觉。很多人看这部电影是出于对朱莉娅·罗伯茨的喜爱,而罗伯茨本人也很喜欢原著,她用自己的演技和悟性,一点一滴撑起这个女人的形象,乃至这部电影的灵魂。

身处意大利,很难不被这个国家的奔放和率直所影响。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然而在生活中,意大利人之间的交流还少不了动用各种手势,配和语言表达各种情绪。这一点在电影中被很生动地呈现出来,而阅读原著文本的读者只能脑补了。在莉兹离开意大利之前,朋友们聚在一起过了一个感恩节。这是一个热爱生活、注重本质的民族,家庭聚会的场面温馨,令人感动,Neil Young的“Heart of Gold(金子般的心)”适时地响起,感人的旋律为莉兹的意大利之行画上完美的句号。

在印度修行的这部分,文本中由三十六则追求信仰的故事构成,点点滴滴记录了莉兹在道场的很多困惑和感悟的片段。而在电影中,很多具有启发性的话语出自同修理查德的口中,两人之间的对话风趣幽默,又不乏智慧的火花,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莉兹初到印度道场时很不适应,第一次打坐时就静不下心来,如坐针毡。她怒气冲冲地告诉理查德,打坐时自己满脑子想的都是家里的打坐间该怎么装修之类的,理查德马上说:“你开什么玩笑?打坐间在你心里,你打算怎么装修?”他还语重心长地提醒莉兹,“你要去城堡,就得先游过护城河。”

莉兹在道场还认识了一位十七岁的印度女孩图斯,当时她正憧憬大学生活,却被迫接受了家人为她安排的婚姻。图斯心情沮丧,作为朋友的莉兹不断安慰并鼓励她。影片中展现了她的婚礼——一场典型的传统印度婚礼,热闹、喜气,而配乐则使用了融合当地特色的歌曲“Long Journey(漫长的旅程)”。这个场景在原著中没有描述,但在电影中,这个增加的环节很有感染力,以一种深入心灵的方式,在呈现婚姻仪式感的同时烘托其喻意。

影片中还有一个场景值得一提:莉兹在即将离开道场前,坐在菩提树下,写下她此行最重要的心得:“神在你心里,即为你。”修行不必成为圣徒,普通人身上也有神性,这何尝不是对信仰虔诚的领悟。就在这时,那只先前从马戏团逃走的大象走了过来,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易怒,而是温顺地走近莉兹,仿佛有灵性一般。大象在印度教中意指吉祥,而“菩提”在梵文中的意思是指人突然如梦初醒,顿时彻悟,这一幕正是隐喻莉兹追求神性的努力终成正果,给人很强的震撼力。然而在原著中,这句瑜伽真谛并未被莉兹完全领悟,虽然她确信“我要我内心的神。我要神在我的血液中玩耍,像阳光在水面上自娱。”(吉尔伯特著,何佩桦译 2014:163)

在巴厘岛的这一段关键词是平衡,电影中朱莉娅·罗伯茨在乌布的乡间小路上自在、从容地骑着单车,脸上不时露出微笑,这已成为本片中最经典的画面之一。她的生活的确如原著中所说“自由得简直荒唐”,她每天除去早晚打坐冥想,下午到老药师凯图家帮他抄写家传秘籍,还有大把时间自由地安排生活。这样毫无压力、随心所欲的生活状态在现代社会并不多见,而影片中最令人羡慕的是她租住的地方:有庭院,有池塘,被浓密的绿色植物环绕其中,亲近自然,如伊甸园一般。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环境里变得心平气和,而对于修行的人,何处青山不道场。

老药师凯图是莉兹这段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原著中对他的描写很多。他是一位和蔼的智者,给莉兹讲了很多富有东方智慧的道理,比如“四兄弟法”,“七层天堂和地狱”等,给她带来很多启迪,帮助她保持平衡的状态。正是在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中,她邂逅了斐利贝。哈维尔·巴登饰演的这个英俊的巴西老男人和莉兹情投意合,却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以朋友的名义交往。莉兹总是不自觉地回避着激情的诱惑,她从未期待在这次旅行中遇见爱情,更担心来之不易的身心平衡被破坏,生活再次失控。原著中对这段感情的描述并不多,重点在于莉兹内心的纠结;而影片则为营造浪漫、增加看点而加入了一些爱情戏份,正是好莱坞电影的擅长之道。两位演员互有好感,表演得心应手,为影片增添了不少浪漫的气息。还有一点情节安排不同是:原著中莉兹自从开始接受斐利贝就没有再离开过他,而影片中他们一度分手,直至结尾才重归于好。但不管怎样,爱情的到来还是让莉兹的自我发现之旅更加圆满,也让仍旧处于情感危机中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原著和电影中以不同的形式分别呈现,那就是莉兹为诊所女医师和她的女儿图蒂发起生日募捐,以帮助她们实现买房的愿望。碰巧的是,图蒂(Tutti)在意大利语中意为“每个人”,而更大的寓意正在于此:你出走世界寻求自我解救,结果是解救、帮助了“图蒂”/“每个人”。电影中没有出现原著中所提到的女医师后来试图利用这笔善款谋取更大利益的情节,这样的编排一方面突出了莉兹此举的正能量涵义,另一方面,去掉节外生枝的内容,也使得影片的主体线索更加清晰,同时也符合影片整体轻松、明快的风格。

《美食、祈祷与恋爱》是一部文艺气息浓郁的作品,而且正如接受采访时朱莉娅·罗伯茨所说的,是特别写给曾经心碎过的人。原著作者以美国女人特有的直率、富有活力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带给读者一段生动的阅读时光,同时也启发他们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改编电影虽然整体评价不高,但人物刻画细腻,色调唯美柔和,给人感觉浪漫、温馨,同时又引发对于婚姻和成长的深刻思考。而且退一步说,仅凭片中朱莉娅·罗伯茨温暖的笑容和哈维尔·巴登的邋遢性感就足以弥补它给观众带来的所有不快,并赢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这正也是电影叙述的魅力之一:它易于将外貌和性格化的言行方式结合起来,并凭借其直观特性和非凡的生动性将电影事件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击中”观众。

参考文献

[1]Gilbert,Elizabeth,EatPray Love [M].New York:Penguin Group,2010

[2]吉尔伯特,伊丽莎白,何佩桦译,《一辈子做女孩》[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3]科里根,蒂莫西,宋美凤译,《如何写影评》[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卢特,雅各布,徐强译,《小说与电影中的叙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5]徐盈,《寻找最真实的自己—Eat Pray Love》[J].文史博览(理论),2013,05期:31-32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猜你喜欢

美食
美食来了!
重现古代美食
三月三美食新
欢迎订阅2022 美食
美食
美食
美食都被玩坏了
亲手用美食告白一场
美食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