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成为广西中医“直击”艾滋病第一人

2015-05-30李国君邓卉杨春华文彬

人事天地 2015年9期
关键词:肝病艾滋病中医药

李国君 邓卉 杨春华 文彬

25岁的天津艾滋病毒携带者小峰(化名)患上肺癌,到多家医院就诊未能获得手术治疗后,他私改病历、隐瞒艾滋病携带者身份终获手术治疗——这是发生在2012年11月的“小峰事件”, 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有评论斥责小峰隐瞒病情,为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带来感染的风险,也有评论呼吁医院不该拒收及歧视艾滋病患者。

针对这起事件,卫生部2012年11月21日23时09分在官方网站披露,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看到有关报道后十分关心,立即专门给卫生部主要负责人打电话,要求卫生部门采取切实措施,既要保障艾滋病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不得歧视,又要保障接触救治艾滋病病人的医务人员自身安全。

这个与艾滋病关联的故事,引发了“双料博士( 科学博士和临床博士)”、广西中医药大学最年轻的教授、瑞康医院医生邓鑫的深思,他为自己最初选择担当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者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不留神,我成为广西第一个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医生”

什么是艾滋病?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项目唯一指定网站“百科名医”介绍,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AcquiredlmmunoDeficiencySyndrame,AIDS)英文首字母缩写的音译名称。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性疾病,HIV破坏人体免疫系统后,使人体缺乏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表现出复杂的免疫缺陷性疾病,严重时出现各种机会感染,甚至恶性肿瘤。研究认为,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之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人士因病送入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30年来,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为人类抵御艾滋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艾滋病已被我国列入乙类法定传染病,并被列为国境卫生监测传染病之一。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目前全世界对于艾滋病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和持久地降低病毒载量;获得免疫功能重建和维持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广西艾滋病迅速蔓延,防控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广西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而艾滋病患者是一个罕为外人所知的群体,社会广泛存在着对艾滋病的恐慌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歧视,不少医务人员也“谈艾色变”。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学术继承人,邓鑫临证10余年,熟背中医经典及千余首经方,在中医临床方面,他崇古而不泥古,既重视经方,也重视时方。临证变通,形成了自己诊病治病的方法及经验,对慢性肝病、肿瘤及其他内科杂症均有独特的见解,造诣颇深。

完成博士课程后,邓鑫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他的中医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等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是在国内肝病领域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年轻专家。

然而,看到广西艾滋病快速增长的趋势,邓鑫坐不住了,“身为医生,我要站在防治艾滋第一线。”邓鑫认为,只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广大医务人员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加强医疗机构管理,认真做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切实保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接受医疗救治的权利,才能杜绝类似天津“小峰事件”的再次发生。

邓鑫决定放弃熟悉的“肝病工作”,向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动请缨,要求“转行”从事中医治疗艾滋病工作,当时广西并没有运用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专职人员,邓鑫成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执掌”艾滋病中医治疗工作就意味着压力增大、收入减少,家人的不安、朋友的不解、甚至是同事的疏远,给邓鑫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凭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邓鑫顶住了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和压力,一直坚守在艾滋病治疗岗位,为2300多例艾滋病患者提供中医药治疗服务,凭着精湛的医疗技术,他帮助一个个艾滋病患者度过难关。一次,一位老年艾滋病患者反复肺部感染,在传染病房住院治疗,连续7天使用抗生素未见好转,相关指标居高不下,家属想接他出院准备后事,邓鑫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在中药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加用鱼腥草等药物,5天后,这位病人的病情得到基本控制,目前患者已生存1年多了,还能干体力活。

邓鑫主动投身艾滋病工作的无畏举动在广西医学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广大医务人员纷纷参加到中医治疗艾滋病队伍当中来,使广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队伍从邓鑫一人发展到目前的30多人,他还积极协调各部门,在广西柳州、贺州等艾滋病高发区建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门诊,建成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区—市—县三级网络体系,扩大了艾滋病救治范围,推进广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回忆往事,邓鑫告诉我们:“一不留神,我成为广西第一个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医生,但有政府、医院和同事们的支持,现在的我不孤独,我们有了团队,我们能走得更远。”

“我们辨证应用中医药可降低艾滋病总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在瑞康医院数年的接诊中,邓鑫发现,西医“鸡尾酒”疗法使大量艾滋病人得到有效治疗。但此疗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费用高、毒副作用大、治疗限制较多、容易产生耐药性等,这给艾滋病治疗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邓鑫决定另辟蹊径——采用中医的方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他深入瑞康医院临床一线仔细记录病案,他克服种种困难到广西艾滋病高发区的百色、柳州乡镇医院、社区、传染病医院,为艾滋病患者摸脉辨证。在通往艾滋病患者的路上,邓鑫一直坚守“不能让艾滋病患者没有药吃”的准则,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或遇到什么困难,邓鑫绝不后退,哪里有艾滋病患者,他就奔向哪里。

中医药以其确切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受到了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得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的重视,2008年组建广西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艾滋病研究中心,邓鑫出任中心主任,组建起一支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队伍,并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建立HIV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及艾滋病中医治疗门诊,在贺州市中医院、苍梧县中医院、鹿寨县中医院等中医院建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门诊,使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范围进一步扩大,建立了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基地,使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处于全国领先位置。

邓鑫看到一批未达到相关医疗指标的艾滋病无症状期HIV感染者,只能坐等CD4+细胞计数下降至可以使用西医“鸡尾酒”疗法的指标,才能用药治疗,其中有些人病情逐渐加重。邓鑫遂以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为指导,辨证应用中医药对艾滋病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行干预,降低艾滋病期的发病率,由此降低艾滋病总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该项目得到国家重大传染病专项和广西科技厅攻关项目的资助,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目前已为200对艾滋病无症状感染者进行中医药治疗,经过两年多的临床观察,疗效显著。邓鑫说:“我们辨证应用中医药,可降低艾滋病总体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根据广西流行病学状况、体质特征以及气候因素等,邓鑫制定了《广西中医治疗艾滋病技术方案》,该方案目前在广西地区推广应用。

根据自己治疗艾滋病的经验,邓鑫开发了治疗艾滋病药物清毒胶囊和扶正清毒胶囊2个院内制剂(专利申请号:201010279798.X 专利申请号:201010148762.8),目前2个制剂已成为广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主要药物,为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每年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邓鑫从生存质量—免疫功能—生化指标等方面开展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为中医疗效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和美国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合作攻关研究,在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耐药方面取得了积极的突破,提高了我国艾滋病的治疗水平。

邓鑫还主编了《中西医结合艾滋病治疗》,推动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得到国家和广西政府部门的重视,给予1000多万元的经费资助这项工作,目前共为1200多名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提供免费的中医药治疗,经过中医药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生产、自救能力得以增强,这种中医药疗法让政府满意、患者满意,促进了社会稳定。

为了向社会广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几年来,邓鑫不辞辛苦,发放宣传资料2万多份,举办讲座100多次,接受咨询2000多人次,举办培训班10多次。

2008年,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南宁检查工作时,高度肯定了广西中西医防治艾滋病取得的成绩,健康报、中国中医药报、凤凰网、广西电视台等多次采访邓鑫、报道广西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慢性肝病及肿瘤技术已呈现良好效果”

在从事临床工作的同时,邓鑫还从事艾滋病及慢性肝病的科学研究工作,系统研究天然牛磺酸治疗慢性肝病的作用,并首次发现了天然牛磺酸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首次发现了天然牛磺酸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优于人工合成牛磺酸,经专家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多年研究中,邓鑫在癌前病变—胃癌—胃癌转移发生发展关键过程,阐明胃宁颗粒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作用,阐明胃宁颗粒可通过多向调控作用,提高患者免疫力,杀死残余癌细胞,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整体上提高了胃癌的防治水平,获得专家的一致认可。

肝硬化门脉高压易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腹水、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病死率高,迄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邓鑫自拟肝宁方治疗,根据临床观察,肝宁方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的有效率达到80%以上,不仅能显著改善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也能降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优于目前临床上常规的疗法,目前肝宁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的资助下已完成药效、毒理、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获得国家专利保护(发明专利号:ZL200710051908.5)。

邓鑫根据西医和中医治疗肝纤维化各自的优势,相互融合,改变肝纤维化传统诊疗模式,提出了肝纤维化中西结合早诊早治新策略,明确了肝纤维化早期特异的舌、脉、穴位信息标志物和特异的中医症候群,提高了肝纤维无创伤性指标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采用信息融合技术建立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早诊早治模型,提升了我国肝纤维化临床诊疗技术水平。

邓鑫还将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应用到中医药药效评价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当中,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阐明中医多途径多靶点的治疗作用;从近期—中期—远期,生存质量、生化指标、影像指标、社会功能等不同的方面评价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慢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体现了中医药的优势,为中医药的疗效评价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幾年来,邓鑫完成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1项、国家“十一五”重大传染病专项2项、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目前承担国家“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主编《艾滋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慢性肝病中医药防治》《蓝青强医案集》等学术专著共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项。

为了把大量散在的、零碎的壮医药、瑶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理论收集整理出来,邓鑫通过归纳、分析、应用,形成了“天地人三气同步、三道两路”肝病治疗理论,开创了广西民族医药治疗慢性肝病的独特理论体系,在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发现了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药物2个、抗肝纤维化药物4个、延缓肝硬化药物1个、具有保护肝功能药物2个,打破了慢性肝病单纯西医、中医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丰富了慢性肝病的治疗途径,提高了慢性肝病的治疗水平,该研究经权威专家鉴定,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邓鑫欣慰地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慢性肝病及肿瘤技术已呈现良好效果。”

邓鑫还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技术、慢性肝病及肿瘤技术,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方案,结合社区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实践经验,并在理论实践的基础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筛选出一批安全、有效、经济和适用的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建立了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中医药社区适宜技术推广体系,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由于邓鑫在艾滋病治疗领域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岗位能手”、国家“防治艾滋病先进个人”。

在中医学领域不断探索前行的邓鑫,并不是一个“书呆子”,他的书法自成一家。

邓鑫自幼受父亲的指教和熏陶,多年来遍临诸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雄劲潇洒、大气磅礴的书法艺术风格,其书法作品获当代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一等奖、中国书法大展赛三等奖、第五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优秀奖等奖项,被中国文艺工作者协会、中华艺术学会联合授予国际书画名家,书法作品在广西人民大会堂等多地展出,被海内外多家机构收藏。

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邓鑫的人生坐标,在中医事业的发展道路上,他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创造性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但他认为成绩属于过去,未来的路,他将带领中医医疗团队继续抗击艾滋病,他说:“奉献也是一种自我的修为,更何况天道酬勤。”

猜你喜欢

肝病艾滋病中医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 世界艾滋病日》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你还在把“肝病” 当“胃病”在治吗?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一种基于LBP 特征提取和稀疏表示的肝病识别算法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