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客教育:数学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新视阈

2015-05-30张义宝

江苏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数学教育创客教育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质宗旨意义相同、价值应用指向一致、内在属性密切关联,探索数学创客式课堂结构,优化数学创客性教育内容,整合数学创客化课程载体,不失为小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新视阈。

【关键词】创客教育;数学教育;创意创新;内在联系;探索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7-0053-02

【作者简介】张义宝,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北京,100000),教育部全国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师德模范,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十大年度感动人物”。

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015年1月,“创客”“众创空间”被写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我国创客运动进入新阶段。将创客文化引入学校,积极进行校园创客的培育,是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路径。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实现跨领域、跨学科的融合,让学生以“创客”的方式创造数学教育课程,是应该给予关注的新视阈。

问题1:创客教育与数学教育及其课程整合有何内在联系?

创客是指那些能够利用互联网将自己的各种创意转变为实际产品的人。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便诞生了。可以说,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与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相契合。

数字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带来的不仅是“翻转课堂”和“慕课”,还有创客教育。当前,学校教育最迫切的趋势之一是“回归真实世界的学习”。奉行“创造即学习”的创客教育,实际上是“做中学”的升级版。在这个数字技术和工具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不但可以通过在线学习获得知识,还能在学校的创客空间设计、制作,发挥创造才能。这是因为在数字时代,人们的学习将逐渐从“对知识的消费”转变成“对知识的分享和创造”。学校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社会的实践空间,是创客教育的最佳场所,是课程实施的环境和载体。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其实是基于数学又超越数学课程内容而提出的核心概念。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与创客教育“充分发挥创意,培育创新精神,培养创造力和应用能力”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提高素养,全面育人”的本质宗旨意义相同,“创新与创造”的价值应用指向一致,这正是两者“服务学生健康成长”内在属性的密切关联点。数学课堂是学校培育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数学教育及其课程整合正是指向学校创客教育极为有效的实践空间。

因此,深刻理解创客教育与数学教育及其课程整合的内在联系,主动对接、整合课程新资源,创新教育方式,建构数学新课堂,已是应然所需。

问题2:怎样建构小学数学教育及其课程整合的创客教育?

1.增强问题意识,探索数学创客式课堂结构,让自主与创新成为常态。问题是创新之源泉、创意之活水。因此,在以“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客式数学教育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倡导和树立“敢提、能提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会提、善提问题的学生是最好的;学会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的学生才是最可贵的”的新问题观;建构一种“启问导标—自学调控—内化反馈—自主检测—总结反思—问题解决”的问学课堂新结构;处理好个体独立学习、组内合作学习、组际竞争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全体“创新学习”的终极目标。其本质就是一种自主和创新的创客式学习方式,应成为一种新常态。

2.优化课程目标,整合数学创客性教育内容,让“综合与实践”领域焕发生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优化数学课程设置的“综合与实践”内容,这是具有创客性的重要教育内容。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自行车里的数学》,将六辆自行车推到了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未来自行车的设计”,学生充分经历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创意设计”的问题解决过程,不仅发现了“前后齿轮比”和“后轮长”之间的联系和变速原理,还有很多学生设计出了有着特殊功能、极具创意的“未来自行车”,如“隐形链条自行车”“微车架自行车”“水陆两栖自行车”等。学生饶有兴趣地将此创意成果发布到创客空间,以期有企业合作研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创客性教育内容整合的案例,充满了创客的生机。

3.研发跨界课程,建构数学创客化课程载体,让合作与竞争素养成就未来。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课程就是学习的履历,创造课程应该是学生学习经验的轨迹。创客课程的要素就是动手做,这是最重要的。在探索创客课程方面,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研发了智能机器人课程,结合数学模型建构课程载体,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造性思维训练;二是技术工具储备;三是创意式主题实践活动。这是数学编程、信息技术和机器人教学等跨界课程整合的成功范例。指导教练刘老师是一位教过语文、数学和信息技术的跨界教师,现在已是全国机器人大赛总裁判长,被同行戏称为传奇“侠客”,他的学生被誉为“超级小创客”。这是因为2012年3月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家用机器人灭火比赛中,该校平均年龄不到十岁的四名学生以绝对优势打破本组别的世界纪录,豪夺两组世界冠军。该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展机器人课程实验,机器人项目已由精英化走向平民化,由社团式走向课程化,由竞赛式走向创意化,并正在探索由网络化、平台化走向产品化的新路径。这就是一种创客化课程的建构方式,其实质就是一种创客教育。在这样的创客教育环境中,合作与竞争成为良性互动,学生必将养成未来人才所需的整体素养。

2012年,《连线》杂志原主编克里斯·安德森的著作《创客——新工业革命》彻底引爆了创客和创客运动。在安德森眼中,创客运动是数字技术和个人制造的融合,由此将会诞生一场新的工业革命。

创客教育的主要课程涵盖了丰富的内容,目前主要有卡魅科技制作课、怪物机器人、3D打印和三维建模、开源硬件、多元模式的沟通能力等。

2015年3月21日,深圳大相-微纳创客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在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启动。它是一家致力于推动中小学校创客教育进课堂工作的公益机构,工作内容包括为学校设计创客课程、提供创客教育资源、培训创客教师等。

北京市景山学校的吴俊杰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创客”教师,他对未来的“创客教育”充满了想象。他说,理想的教室是一种颠倒课堂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环境,教室周围是电子图书馆,学生可以根据精选视频和社区资料自学,教师负责组织标准化考试以判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落实情况,而教室的中心则是讨论桌、加工工具、实验仪器和展示平台,学生基于具体的项目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在协作中综合运用知识、提升情商、了解自我、学会生活、明确人生定位,以寻求巅峰体验和自我实现。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数学教育创客教育
探究工商管理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创客教育中教师创新实践教学的应对和改进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浅析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与其系列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