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和师德在金钱里迷失

2015-05-30杨吉斌王荣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盐边县挪用公款营利

杨吉斌 王荣

2014年9月9日,是攀枝花市盐边县中学原报账员张耕源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盐边县人民法院认定张耕源先后14次挪用公款共计436万元(案发前已全部归还)用于炒股,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炒股营利5031元全部退缴。法槌落下,张耕源“瘫”了,阵阵寒意透过心田,懊恼、悔恨伴随而来……想到将来再也无法回到自己喜欢的三尺讲台,想到妻子、女儿和父母双亲,他禁不住潸然泪下。

沉迷股市 滑向深渊

张耕源作为土生土长的盐边人,1983年2月生,2006年大学毕业,并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当年8月被盐边县中学聘用为特岗教师,2009年9月盐边县人事局转聘其为全额事业专业技术干部,2010年9月调入盐边县中学财务处。纵览张耕源的这一段人生之路,应该说是值得同龄人羡慕的。

然而,看着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或许能力还不如他,都在行情看涨的股市里赚得盆满钵满,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小轿车,张耕源心里还是有落差。虽然年龄不大,但张耕源的发财欲望十分强烈,无奈手中没有本钱,发财的美梦始终难圆。2010年9月,张耕源担任盐边县中学财务室报账员后,见学校账户存在现金收支未及时入账、清理对账不及时等财务管理漏洞,遂产生挪用公款用于个人炒股从中牟利,尔后归还的念头。

2010年9月2日,新学期伊始,张耕源利用职务便利,第一次把手颤颤巍巍地伸向了学校资金。他将经手的向学生收取的部分学杂费、择校费、保险费、住宿费等学校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机关代收代管资金15.2万元直接转入个人银行账户,再转入个人股票资金账户上,用于炒股活动。在挪用期间,张耕源一直心慌,害怕被人发现,但过了一段时间,一直安然无恙,无人过问,无人查看,无人对账,他便有了侥幸心理。在这之后,张耕源就像发现了一座金矿,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一次又一次贪婪地把黑手伸向学校的资金。

从2010年9月起至2013年9月底,张耕源先后14次采用直接私自提取现金不入账、多提现金少入账,月初提备用金,月底入账的手段挪用现金累计达到436万元。

东窗事发 悔之晚矣

2013年10月,盐边县审计局对盐边县中学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发现盐边县中学在财务管理上有一套内控制度、程序和规定,但不完善。财务印章没有专人进行管理、账目管理混乱、现金往来账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张耕源有很大的关联。审计组通过县人民政府后通报了相关情况,并与盐边县纪委监察局进行了衔接。

2014年1月,盐边县纪委监察局联合县教育局立即组织人员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进行初核,掌握了大量较为详细具体的证据。在证据面前,张耕源终于向盐边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主动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2014年2月28日,盐边县检察院反贪局对张耕源挪用公款罪一案立案侦查,同时对其刑事拘留。3月7日,对其取保候审。6月23日,盐边县检察院扣押了张耕源挪用公款炒股营利5031元。8月27日,盐边县人民检察院向盐边县人民法院提起公诉。9月9日,盐边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11月7日,盐边县人民法院下达刑事判决书,张耕源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炒股营利5031元予以全部退缴。

刚过而立之年的张耕源过去是个向上、有为的青年,工作积极肯干,做事踏实认真,言语不多,深得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他也曾有着一个完整而美好的家庭,这一切,曾使他感到自豪和高兴。由于他参加工作早、社会经验不足,对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的严重性缺乏明确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在社会上“吃穿讲高档、生活讲排场、消费高水平”风气的影响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错位,脆弱的心理防线,稍有诱惑,就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正如张耕源所说:“金钱的诱惑使他感觉像抽大烟似的,不能自拔,越陷越深,以至于彻底成了金钱的俘虏,断送了自己青春年华。”

猜你喜欢

盐边县挪用公款营利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爱婴室上半年营利双降,收购玩具商、投资MCN求增长
挪用公款“供养”前男友难逃法律追责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攀枝花商行与盐边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多次挪用公款并归还数额能否累计
多次挪用公款并归还数额能否累计
盐边县:“三张令牌”助“两员”履职
论挪用公款罪实行行为
培养经营人才 探索营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