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引才 破解人才紧缺困局

2015-05-30杨心平杨兴俊

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沐川王涛专业人才

杨心平 杨兴俊

县域总人口26万,人才口径3713人——这是沐川县当下“第一资源”的家底,人才“短板”显见。

扶贫攻坚全面小康,人才是关键。地处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的沐川县,如何破解人才特别是紧缺专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困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沐川走出了一条切合贫困山区实际的柔性引才新路。

创业+市场:吸引多领域“高精尖”人才

“没想到一开始就这么火,没想到有这么猛的上升势头,没想到地方的支持这么及时、周到……”8月10日,沐川龙门大峡谷漂流延续着7月以来的火爆场景,投资人王平科用了一连串的“没想到”表达欣喜之情。

沐川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不同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提供契合创业需求的投资机会。以自然山水与地理特点,沐川精准编制储备龙门大峡谷漂流项目。投资人王平科多方考察比选,于2014年12月接下沐川“绣球”,投资1亿元、仅用半年时间即建成项目,1个月就吸引两万多名游客来此漂流,吸纳160多人就业。

城乡统筹、扶贫攻坚,沐川工程咨询、评审、规划类专业人才奇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等不起,怎么办?

“现实步步倒逼,必须打开大门向市场借才。”沐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宗国洪回忆说,2011年沐川新型城镇化锁定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新城”,没有现成的人才队伍支撑,急需向外寻求高新专业人才。县委、县政府引进国内顶尖的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承担新区规划设计,专家团队包括注册设计师、注册规划师、注册景观设计师等10多人进驻沐川,历经数月,一幅以“山为骨、水为脉、文为魂”为设计理念,独具沐川个性、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4.5平方公里新区控制性详规精彩呈现。目前,沐川新区主骨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支撑日渐丰满,成为县域追赶跨越美丽发展的新引擎。

沐川县坚持向市场借才,眼界渐次宽阔。今年,沐川县政府公开招标选择造价咨询中介机构——四川鑫瑞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建立起了由5家公司100多名专家组成的财评人才库,解决了县级财评人才贫乏难题。

产业+基地:培育行业“参天大树”

在外创业多年的沐川籍农民企业家刘建平父子回归故里,创办四川森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接上深厚的地气,创业成长加速:2013年投资1.2亿元,建设集研发生产、参观展示、博物馆于一体的魔芋生产基地,2014年完成出口创汇757万美元,今年出口创汇计划实现1200万美元。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同时为魔芋种植户带来超过6亿元的年种植收益。

“这么好的生态环境,又赶上了创业的好时代,森态源有信心做成行业的参天大树。”爽朗的刘建平直抒雄心壮志。

引进人才—领办企业—建设基地—兴起产业,弘航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涛及其所在的弘航集团,是沐川“产业+基地”模式引进人才的另一大亮点。

凭着对沐川资源、环境和发展前景的敏锐嗅觉,职业经理人王涛与沐川结缘。2011年带来弘航集团首笔4亿元资金投向现代农业,农特产品冷链物流基地落地沐川新城生态工业园,一期1.5万立方米冷链物流项目2014年4月建成投运。

携手沐川发展,走上集现代农业、竹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之路,弘航“停不下来”的节奏里,有一根轴线很分明:基于绿色生态的价值取向,清晰传达着可持续发展的当期及预期。“绿色生态是最高境界,这一战略定位符合发展导向、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弘航取向。”王涛说,沐川独特优越的生态环境极具可持续性,弘航与沐川的战略合作很愉快。

本栏责任编辑:余娜

猜你喜欢

沐川王涛专业人才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王涛油画作品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与王沐川在图书馆
王涛作品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 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基于贡献率模型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以沐川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