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之聚

2015-05-30张抗抗

意林绘阅读 2015年9期
关键词:沙山鸣沙山驼铃

张抗抗

①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傍晚时分,在山脚下能听见沙子呜呜的鸣响。伴着月牙泉汩汩的水声,这鸣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乐之城。

②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鸣沙山从尘埃中静静显露,眼前是一片混沌的金黄。曾在梦里见过许多回鸣沙山,在这一刻却忽然变得不那么真实——曾有过千姿百态的想象,可就是没有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坚实如此刚硬、如此有棱有角。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汇拢堆积聚合又浑然一体地升高壮大的呢?

③我读不懂鸣沙山。

④脱去鞋袜,光脚走上沙丘。沙极细且柔软,有一种温热的暖意,从脚跟缓缓浮起。沿着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顶如地平线在远天呼唤。沙中的脚窝很深,却不必担心会陷落,沙窝似有弹性,席梦思般地托着,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着即兴而随意的舞蹈,在自己身后扔下一长串荡逸的脚印……

⑤忽然恍悟,沙山原来还很温柔。夕阳已完成沉落,月亮从大漠尽头悄悄升起,月色迷茫,星星深远,亘古大漠,冷峻寂然。有凄凉的风,从沙底一丝丝透出来。那个时刻,我相信永恒。

⑥前来膜拜沙山的人,几乎每个人都要从沙山上带走些许沙子,沙子藏在鞋里衣里头发里,带到山下,带回他来的那个地方。可是,为什么这鸣沙山竟然未被络绎不绝的游人踩塌?每日里流失的沙子,为什么竟没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⑦我仍然读不懂鸣沙山。

⑧也许是来去无踪的风,是风之手,在人们歇息之时,抚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痕,又将沙子驱赶回它们原来的位置,将它们重新凝聚、重新整合、重新磨砺。

⑨所以鸣沙山每天都是新的。

⑩于是我再次仰视再次攀临鸣沙山,在这西域的吉祥宝地,风,已成为聚合物的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来去随缘,挥洒自如,却能移山搬山,还能潇洒地在沙山上拨响它的琴弦。沙之聚,有自由的风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来风。若是一盘散沙,解铃还须系铃人——风聚沙,便是一个顺其自然、循序渐变的演进之途。想必是,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声声驼铃,在大漠上叮咚远去。鸣沙山,却无言。

1.【文眼追踪】节选的文章中两次提到“读不懂鸣沙山”,试分析每一次读不懂的原因。

第一次: 。

第二次: 。

2.【高格引句】理解下面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义。

“当风渗透了沙子的心,风的需要成为沙子的需要时,沙子就自己走动起来,舞蹈起来,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猜你喜欢

沙山鸣沙山驼铃
驼铃马夫
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
想念驼铃
沙漠驼铃
梦驼铃
九棵树(外一首)
鸣沙山
库木塔格
巴丹吉林沙漠湖泊—沙山地貌格局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