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俚语构词理据和语用机理探究——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解读

2015-05-30孙乃玲董一知

关键词:俚语构词关联性

孙乃玲,董一知

(兰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俚语可以被理解为“里边的言语”、“圈子里的话”,给局外人的理解带来障碍。现代美国俚语被广泛用于社会交际的各个层面。近十年来,我国许多学者就美国俚语的起源、发展、特点、功能、翻译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现有文献对于美国俚语的理解与习得问题举例多、系统介绍少;或将俚语与其语境隔离,使它们变成孤立的词汇,对于美国俚语系统的理解、掌握和使用,没有提出科学的建议。本文依据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试图揭示美国俚语的构词理据和语用机理,从而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国俚语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面的指导。

一、现代美国俚语的界定及使用

传统意义上,俚语指那些“下里巴人”式的粗俗言语以及带有黑话、行话、方言特点的口头交流用语。在16世纪前,俚语只出现在个人演说中,并没有正式的记录。最早收录俚语的是1699年编写的《船员的字典》。著名的《韦氏大词典》编纂人韦伯斯特1828年给俚语下的定义是:“一种低级、庸俗、缺乏表现力的语言。”[1]可是到了1911年,《牛津英语辞典》已把“低级”和“庸俗”两个词从俚语的定义中删去了。1933年,Partrige Eric在其著作《英美俚语今昔》中将俚语界定为:“口语的精髓,它更侧重交际的方便与生动,并不遵从科学准则、语法规则或者哲学典范。俚语生于口语,也在口语中得到蓬勃发展。”[2]新福勒的《现代英语用法》(第三版),[3]对俚语作了更完整的解释:首先,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形式,低于标准的教育语言的水平。其次,俚语也指在某个特定时期,一定职业或社会人群使用的特殊词汇,或是现有词汇的特殊用法。第三,对于具有一般智力的普通中产阶级人士而言,俚语来自各个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俚语被人弃之不用,少数俚语可以演变成标准语言。第四,当今英语俚语数量很大,它们被用于社会交往的各个场合,但主要是口头使用。

美国俚语反映出现代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两次大战、种族歧视、民权运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家庭解体以及年轻一代的酗酒、吸毒、性解放和同性恋等,都产生了大量俚语。

美国俚语到底有多少?1960年文特华斯和弗莱克森纳主编的《美国俚语词典》(Dictionary of American Slang)就收录了15000条。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美国人掌握的词汇数量,约有一两万,其中有2000个属于俚语性质,占总数的1/10,而这部分的使用频率极高。如今,简洁明了、与标准语互相渗透成为美国俚语的主要发展趋势。

二、关联理论

1986年,D.斯波伯和D.威尔逊在其合作出版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了关联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格莱斯会话原则及其四个准则,把它们简化成一条关联原则并加以界定:“每一个明示交际行动,都传递一种假设:该行动本身具备最佳关联性”。[4]什么是“明示交际行动”呢?首先他们同意格莱斯的观点,交际不仅仅是简单的编码和解码过程,而且涉及推理过程。言语交际本身就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交际行为”是指说者明白无误地向听者传递信息。另一方面,听话者进行推理,寻求“最佳关联性”,进而推导出说者传达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

什么又是“最佳关联性”呢?首先,《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从三个方面明确了关联性。

定义一:“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一种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时,这个设想在这个语境中才具有关联性。”即关联性与语境有关。

定义二:“当且仅当一个设想在某一时刻,在某人可及的一种或多种语境中具有关联性时,这个设想才在那时与那个个体相关联。”即关联性与交际个体有关。

定义三:“当且仅当某个现象显映的一个或多个设想与某个体相关时,这个现象才与该个体有关联。”即关联性与外部刺激有关。

这样可以说关联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取决于语境、交际个体、外部刺激诸多因素。听话人推理过程中,获得的语境效果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语境效果差,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大,关联性就弱。用公式可表示如下:

最后,他们界定了最佳关联假定:

(a)发话者意欲向听话者显映的设想集﹛I﹜具有足够的关联性,使听话人值得花时间去处理该明示性刺激信号。

(b)这一明示刺激信号,是发话者传递设想集﹛I﹜时所能运用的关联性最大信号。

三、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美国俚语构词理据

(一)俚语与普通词汇的关联性

俚语作为一类特殊的词语,可能是亚文化群的专用语,可能起源于方言,可能是不同社会阶层和行业的行话,甚至是黑话、隐语等。但俚语在表示一个新事物、新概念时,总是在已有的语言材料中从语音、形态和语义方面寻找一些依据。在“创新词”和“押韵俚语”构词中,借助的是语音的相似性;在“逆向生成”、“缩略词”、“重叠法”、“词缀法”、“复合法”和“倒俚语”中,借助的是形态相似;在“旧词新意”和“词义转变”中,借助的是意义相似,通过联想、类比和比喻等方式构成新词。几乎所有俚语构词法,都体现了关联原则——新构词和旧有词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形成了听者推理的基本依据。反过来,当我们理解俚语时,我们可以通过四种联想:第一根据词根,第二根据意义,第三根据词缀,第四根据发音,找到最佳关联,实现最大语境效果。

俚语具有高度口语化、非正式、非约定俗成、简洁化的特点,不受传统语法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其中大部分被特定的一部分人所使用,交际作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俚语如昙花一现,很快就被人遗忘了;有些俚语生命力强,被广泛接受并流传下来,其修辞手法丰富多彩,或诙谐幽默,或深入浅出,或一针见血、形象生动。许多俚语很难从字面加以理解,俚语与它所依附的词汇意义之间,存在较弱的关联。

俚语成分复杂,许多来自行话、黑话、隐喻和方言等,具有“非规范性”、“时效性”和“亚文化群”等特点。这部分俚语故意违背关联准则,把听者引入其他关联,从而实现言外之意。

下面按照美国俚语的构词方式,一一加以说明。根据现有的各种文献资料,现将美国俚语的构词法综述如下:[5][6][7]

1.创新词

用拟声法造词,这在新创俚语中较为常见,如:bow-wow(狗),moo(牛排),choo choo(火车),tick-tock(钟表)等。它们的词义,人们基本可以从词根出发加以猜测。

2.旧词新意

布鲁克(G.L.Brook)[8]曾说过,“大部分俚语并非新造而成,而是赋予旧词以新义所构成,或是把简单的日常用语组合成新的习语俚语。”在英语俚语中,常借助食物或饮料来描绘人或者物,这些词也就有了新义,如:smooth apple(温和或迷人的小伙子),cold fish(冷若冰霜的人)等。

3.词性转变

某些词的词性发生变化,形成新的意义。例如:名词ace表示“顶级、头等任务”,在口语中可用作形容词,意思为“非常好”,He is an ace reporter(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记者)。有些词,词性转换后,意义相差甚远。

4.缩略

包括缩写和首字母缩略等形式。

首先来看缩写形式,指把某些不重要的音节缩略,或与其他音节合并构成新词。例如:do not know缩写成dunno(不懂),going to缩写成gonna(将要),because缩写成cos(由于)。有时,把词的一部分删减,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留下原词的前部分,如:bra=brassiere(乳罩),ad=advertisement(广告),telly=television(电视);二是取词的中部,如:fridge=refrigerator(冰箱),tec=detective(侦探);三是取词组中的第一个词的前部构成,如:pop=popular music(流行音乐)。

另外,人们经常把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词汇,如:BS=bull shit(废话),VIP=very important person(重要人物),blt=bacon,lettuce and tomato(熏鱼加上莴苣和番茄做成的三明治),asap=as soon as possible(尽快)。

5.混成

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构词形式,一般把第一个单词的开头部分和第二个单词的最后部分连接,或者把两个单词的开头部分连接起来,如:smoke+fog=smog﹙烟雾﹚;breakfast+lunch=brunch(早 午 餐);boat+hotel=boatel(水 上 旅 馆);analog+computer=anacom(分析计算机)等。

6.重叠法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单词叠置在一起,构成俚语,如:blah-blah(反复地说),Yada Yada﹙多余信息,废话﹚。或是由两个外形、意义十分相似的词重叠而成,如:tip-top﹙一流的﹚,fiddlefaddle﹙胡说﹚。

7.词缀法

通过词缀改变某些词的词性,构成俚语,如:buck加上前缀de-构成debuck(揭穿),look加上后缀-er构成looker(男神,女神)。

8.复合

大量的俚语是复合而成的,如:social butterfly(交际花),nose candy(毒品),saw bone(锯骨头,指外科大夫),a dope story(内幕消息)等。

9.押韵俚语

押韵俚语通常由一个词组或两个单词构成,押韵俚语的最后一个单词与暗指的那个词(或词组的最后一个单词)押韵。即使暗指的那个单词或词组不明说出来,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也能明白其真正含义。例如:He is on the dog and bone,这句话末尾的单词bone(骨头)与phone押韵,phone是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应该理解为He is on the phone(他正在接听电话或他正在打电话)。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

10.倒俚语

不完全等同于黑话,说这种话通常是为了保密。例如:把boy说成yob,颠倒单词的正常拼写顺序,或把一个单词的读音颠倒,比如英语的基数词ino﹙one﹚、owt﹙读作out,意思是two﹚、ruof﹙读作roof,意思是four﹚等。在特定情况下,倒俚语也可被认为是黑话的同义词。倒俚语最大的特点是为了保密故意取消了词汇原意与俚语意义的关联性,让局外人不知其意。

(二)俚语词汇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关联

一般说来,语言学把意义归为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两类,即字面意义和交际意义。在话语理解过程中,词汇起到语用触发语的作用,能引导语用者进行以语用环境为基础的语义语用选择。词汇语用的选择与调整主要有五种可能的结果:零调整、语用收窄、语用扩充、语用叠加和语用转移。[9]作为一类特殊的词汇,俚语的语用选择与调整基本符合这五种类型。

1.零调整

俚语的词汇意义与它的交际意义相同。明示最明白,推理最省力,语境效果最佳。当俚语的词汇意义基本等同于它的语用意义时,它的语用过程为零调整。从构词的角度,听者只需在词根、词形、词义和语音上简单推理,即可达到最佳关联的俚语,如:bow-wow(狗),moo(牛排),puttputt(摩托艇),choo choo(火车),tick-tock(钟表),VIP=very important person等。

2.语用转义

俚语的交际意义从它的语言意义完全转移出来。例如:

A.To be sick(adjective)(棒极啦)。To be sick原意为生病、厌恶。例如:

⑴ When are you going to Hawaii?(什么时候上夏威夷?)

Next week!Have you been?(下周,你去过?)

Yeah,a few times.It’s sick.(去过几次,没的说。)

⑵ You missed a sick party last night!(昨天的派对好极啦!)

Oh,man,I knew I should have gone.(哦,后悔呀!)

B.Wheels(名词)。众所周知,许多事物都有轮子,如汽车、自行车和摩托车,但是俚语的Wheels可以指爱车。例如:

⑶ Hey,can you pick me up at 3?(三点过来接我吗?)

Sorry,I can’t.I don’t have my wheels at the moment.(不行,车不在。)

Why?(咋啦?)

I had to take it down to the garage;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engine!(送车行修去啦,发动机出问题啦!)

C.To have a blast(verb)。blast原指爆炸,我们经常在新闻中读到或看到这个词。但朋友圈子里用到这个词,则指“十分愉快,玩得开心极了”。例如:

⑷ How was the Jack Johnson concert?(杰克·约翰逊的音乐会怎样?)

It was awesome.Everyone had a blast.(棒极啦!人人都过瘾极啦!)

Even John?(约翰呢?)

Yeah even John.He was even dancing!(他兴奋地手舞足蹈!)

Wow,it must’ve been good.(那么好啊!)

D.Loser(noun)。不是衰人,而是可恶之人。例如:

⑸Ray is such a loser for breaking up with Rebecca.(雷抛弃了丽贝卡,品行有问题。)

Yeah,I know.He’s never going to find a girl as good as her!(他绝不会再找着丽贝卡那样优秀的啦!)

⑹Victor is turning into a real loser these days.(最近维克托讨厌死啦!)

Why?(咋啦?)

I dunno,but he’s turned really arrogant since he’s gone to college!(说不上,但他上大学后不理人了!)

3.语用收窄

俚语的交际意义比它的词汇意义更加具体。例如:

A.Ex(名词)。在Ex-boss(前老板)、exgovernor(前州长)、ex-president(前校长)中Ex泛指前任,但是俚语中Ex仅指前男友或前女友。例如:

⑺Who was that guy you were talking to before?(刚跟你说话的那小子是谁呀?)

Oh,Cam?He’s my ex!(哦,卡姆?我前男友!)

And you are still friends?(你们还交往吗?)

Kind of,we only broke up because he moved to LA.(差不多吧,他搬到LA去了,我们就分开了。)

B.babe。babe原意为婴儿,现在只指那些身材火辣,十分性感的女郎或帅男。例如:

⑻ Oh,man,Justin Timberlake is such a babe,don’t you think?(哦,伙计,贾斯廷太帅了,你不觉得吗?)

Not really,he looks like a little boy.I prefer Jonny Depp-that’s a real man!(未必,他看起来像一个小男孩。我喜欢约翰尼·德普——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帅男!)

⑼ What do you think of James’s new girlfriend?(你觉着詹姆士的女友怎样?)

Total babe!And you?(太性感了,你呢?)

Agreed!(同意!)

4.语用扩充

俚语的交际意义比它的词汇意义更加宽泛。例如:Legit原意是合法的,现在该词可描述人、电影和歌曲等“棒极了”。用来表扬人时,表示对方才貌出众,不同凡响。

5.语用叠加

语用叠加,指一个俚语的交际意义与它的词汇意义部分叠加。例如:Social butterfly(交际花),baby-boomer(婴儿潮),Watergate(水门事件),back channels(后门)。

四、俚语语用与交际语境的共生性

与交际语境共生是俚语生成的根本途径,参照语境解读俚语是俚语的显性特征。俚语总是使用在某一特定的圈子里,或者说特殊的语境下,涉及特殊的交际个体,受到特殊外部信号的刺激。

酒桌上俚语十分盛行,关于“酗酒”的美国俚语竟达好几百个,其中夹杂了不少的黑话和隐喻,如:Dog juice(廉价酒),beery(喝啤酒喝醉的样子),boozed up(集体醉酒),paralyzed(烂醉如泥),breezy(飘飘然),elevated(飘飘然),feel good(兴高采烈),high(高了),stoned(飘飘欲仙的),under the table(喝到桌子底下)等。

政治话题一直被人们视为是一个相当严肃的话题,但是在美国的政治亚文化群体的俚语中,政客们把那些严肃、复杂的词汇改为了委婉、形象的俚语表达。例如:人们把发生在幕后的或是没有通过正常渠道而办成的事情称为back channels(后门);竞选候选人在竞选初期为了打倒对方不惜牺牲对方利益,或者揭露对方不光彩的过去来获得大众支持,所以竞选初期阶段被叫做ugly season(丑陋的季节);当竞选人成功地被选为总统,他们一般都会进行小型的演讲,被称为Rose Garden rubbish(玫瑰花园的垃圾),因为这些演讲通常是在美国白宫的玫瑰园举行。再看特殊的交际个体,受到特殊外部信号的刺激时,如何幽默巧妙地使用俚语。例如:

⑽“Hey,man.XYZ.”(老兄啊!检查一下你的拉链吧。)

语言刺激信号“XYZ”,提供了各种推理假设,听话人尝试各种关联,再结合交际情境,推理出在此“XYZ”的含义是“Check your zipper”。在美国,填表选项时多用打“X”来表示,这个选项的动作就叫“Check”,也就是X所代表的意义;“Y”是 Your;“Z”就是“Zipper”。再如:

⑾Excuse me,I have to catch some Zs.(抱歉!我想小睡一下。)

I thought you just woke up.Sleepy head.(我以为你刚睡醒,瞌睡虫。)

在很多漫画里经常可以见到用“Z,Z,Z...”来表示人物睡觉,这里的“catch some Zs”就是这样来的。

在认知语用学看来,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一种心理现象,交际者只能推测,而不能确定对方具有某一知识。那么,人们如何用这种不确定的语境去推测那些因时间、地点和交际意图都随时可能变化的及时性话语的意义呢?关联理论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总在众多的现存因素中主动选取、利用,甚至创设某些因素,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这种动态语境为俚语的解读提供了更具解释力的理论基础。

虽然在理解俚语时,寻求最佳关联时付出的努力和时间,确实比理解一般标准英语用语要多,但是使用美国俚语所产生的语境效果,是其他表达相同意义的标准用语所不能产生的。这就是为什么尽管俚语比一般的话语更难理解,但是人们却总是喜欢去理解和欣赏它。

尽管我们探讨了俚语的构词理据和语用机理,但俚语总有很多例外情况,难以描述其中的法则;行话和黑话也非一般语言使用者所能掌握。

五、结语

美国俚语简洁、生动,对人和事的描写入木三分,具有鲜明的特色。美国俚语数量众多,其运用范围涉及生活的诸多领域,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们认可的行为准则、社会习俗、思维模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美国俚语的使用,可以缩短人们之间的距离,对加强社会、行业集团成员之间的伙伴关系会有很大帮助。美国俚语浩如烟海,掌握它们的构词机理和语用机制,就是为打开俚语宝藏找到了金钥匙。但是俚语追求新奇、夸张和创新,拒绝采用已成型的惯用语,俚语的“反传统性”、“不规则性”也为中国人理解和使用俚语造成了很大困难。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作为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极为普遍的美国俚语,它深深根植于美国社会生活之中,并随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频繁交替,日益丰富。人类的认知靠的是关联,把语言交际看成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的关联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语境关联和最佳关联,使人们对言语交际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抓住美国俚语的构词特点和语用机理为中国人理解和使用美国俚语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Webster,Noah,An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Self-published,1828.

[2]Partridge,Eric,Slang:Today and Yesterday,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33,pp.292-293.

[3]Fowler,H.W.and R.W.Burchfield,eds,The New Fowler’s Modern English Usage,Third 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

[4]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2ndedition),Oxford:Blckwell,1986.

[5]彭元峰、孙佩婕:《美国俚语发展趋势及其语言特色》,《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6]陈一龙:《透析美国俚语特征》,《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第115页。

[7]张勇先:《英语发展史》,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第255-256页。

[8]Brook.G.L.,Words in everyday life,London:Macmillan Press,1981.

[9]杨秀芳:《关联理论视角下词汇语用过程新探》,《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年第5期,第154-155页。

猜你喜欢

俚语构词关联性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中日文化词汇在英语中的构词体系对比及利弊分析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燃气热水器性能与关键结构参数关联性分析
饮用油茶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为什么俚语透漏的信息比你以为的更多? 精读
课堂重地,俚语免入?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50个关于午夜狂欢的俚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