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靖林 由碎片堆积出的“完整”

2015-05-29

艺术汇 2015年1期
关键词:木盒绘画空间

在孙靖林一系列将绘画与装置元素并置的作品中,体现出的是一种从个人视角出发的对时间及生活的梳理及重新解读。若干独立的小幅画面常常被逐一放置在独立的空间里,并以类似“拼接陈列”的方式共同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在艺术家的观念中,这恰似由无数片段所构成的我们所认为的生活“真相”。

I ART:你的画面似乎具有一种日常性特征,能否结合若干具体作品谈谈你对题材及内容的选取?

孙靖林:我认为我所做的是以个人角度出发的对时间和生活的梳理及重新解读。不管是毕业展览时的那些作品还是现在所做的这些,对我来说都像是我个人对时间及生活的一种反馈。

我对社会及当下状态充满着迷茫和不安,加之本身对所接触到的事件总是充满好奇及怀疑,因而选取题材及内容时身边那些未知的、似是而非的东西反而更能吸引我,也更贴近于我内心的真实感受。以作品《爱情》为例,在创作这组作品前,我的中学同学刚刚结束了自己短暂的婚姻,这段婚姻以“奉子成婚”及“闪婚”形式开始,以“视如仇敌”的“闪离”形式结束。“爱情”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这种不确定性给我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作品在实现这种“想象中的表达”的同时也完成了我个人角度对“爱情”的一次新的解读。

I ART:从你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某种个体经验及个人视角的在场,能否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所呈现内容的观看方式及态度?

孙靖林:我比较习惯于通过一些细节来观察了解事物或某一事件,习惯以个人视角对所观察事物进行解读与呈现。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观察方法,对细节的观察是我了解世界、了解生活的一种方式。

随着所接触事件的不断增加,我越来越觉得我们所接收到的关于某一事件的信息可能仅仅只是“完整事件”中的一个“片段”或“碎片”,我们所了解的部分有可能代表不了事件本身。因而,在完成作品时,我通常把自己得到的“片段”和“碎片”稀释到自己能接受的范畴呈现出来,不太敢以完全肯定的口吻去阐述。希望呈现出来的信息能平衡在一个恰当的点上,在完成个人解读的同时,留下空间给观者。

I ART:你的作品呈现出绘画与装置元素的并置,选择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出于怎样的思考?

孙靖林:选择绘画与装置元素并置的方式,我觉得首先是出于个人喜好吧。装置的制作过程经常需要掺杂自己的手工劳作,而我从小就喜欢做一些手工活,特别喜欢自己动手改装玩具、制作玩具,手工制作对我而言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

其次,当下对于作品的呈现方式,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对我来说,单纯的平面架上绘画所呈现二维空间很难有感受上的“代入感”及“立体感”,而我希望在保留绘画性的基础上使我的作品呈现能更加丰富、更具“立体感”、更贴近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I ART:在具体实践中,你常常以木盒作为创作媒介之一,能否谈谈这其中的原由?

孙靖林:我生活在“供销社”家庭之中,早期的“供销社”常以木盒盛放或木架陈列的方式作为展示商品的手段,自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使我内心觉得跟木盒木架这类物品比较亲近。

闲暇时间里我经常会帮父亲往不同货架上摆放其所属的不同类别的商品,潜移默化中我逐渐觉得每个木盒或木架里的空间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个独立空间里的物体都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而使单个独立存在的空间呈现的都是一个小的世界,这些感触带给我一种特殊的个人体验。

另外,在创作作品时,木盒因其本身的质地与特点更方便将绘画与装置进行最终结合,同时木盒提供的狭小的空间又与绘画本身产生了新的联系,这种联系能给我更大的空间将绘画与装置融合在一起,使原本的意图更完整的呈现出来。

I ART:你的作品多以“组”的形式出现,由多个独立的小幅画作构成,这传达了怎样的创作观念?

孙靖林:我认为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拼合凝聚而成的,这些碎片紧密而坚实的凝聚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我们所理解的“完整”或我们所认为的“真相”。这是一个完形与弥散的过程,我对生活的这些感受有时与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拼图”游戏很相似,当若干的碎片以正确的方式拼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完整地看到图片的原貌,而生活与拼图不同的是我们所“拿”到的每一件“碎片”都是看似完整的,而所“拼合”成的最后“画面”也仅仅是以个人角度为出发点的看似完整。

我个人对生活的这些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目前从事自身创作时所采用的类似于“碎片堆积”方式。许多作品看似庞杂,社会层面、个人生活层面的小幅场景交互错杂,看似无关,但于我来说是有联系的,他们都是社会和生活呈现给我的东西。我将我所观察及感受到的若干独立而小幅的画面以类似“拼接陈列”的方式放置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以若干独立而完整的画面去共同构成一件于我来说“完整”的作品,渴望其能更全面、更立体的呈现我的感受。

I ART:在整体视觉效果上,无论是斑驳的木盒,抑或是偏素的色调处理,均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年代感,这是否是你刻意追求的效果?其目的在于什么?

孙靖林:我喜欢带有“历史感”及“形式感”的氛围,同时对充满未知特殊效果的绘画材质兴趣浓厚,所以作品多以带有色彩倾向的“素色”为主。

我所表现的东西很多都是对时光及历史的重新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夹杂一丝调侃,这种具有年代感的色彩与表现更贴近我所表达的对象本身。

I ART:你认为对自身艺术创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孙靖林:我觉得从自身创作来讲,影响创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本身的性格、个人喜好、家庭及所处环境的影响等等。很多方面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都对自身创作产生作用。

比如我性格比较温,平时更喜欢平淡温婉地表达意见。相比锋芒毕露地处理问题的方式,我更容易接受的是将剑芒隐藏在理性与平和之中,温和地阐述和解决问题。所以在自身创作时会自然地选择用一种看似轻松幽默、带有一丝无奈与调侃的方式去描述那些对我来说显得过于残酷的现实。

I ART:在未来一个时期,你有哪些艺术方面的计划?

孙靖林:对于未来,我没有完全明确的计划亦或者说自己的某些计划或想法经常会自我推翻重建,不敢过早确定。

目前比较肯定的是除了继续延续当下所做的作品外,有很多的想法希望通过照片或录像及装置的方式呈现出来。希望能不断做一些对我来说有新鲜感的东西,不想被现有的形式及作品面貌过多地束缚。(采访/编辑:王薇)

猜你喜欢

木盒绘画空间
魔法棒
口令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神奇的木盒子
木盒子里的水果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