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吝啬人最终吝啬的是自己的人生——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艺术评析

2015-05-27王晓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吝啬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王晓玉

(信阳农林学院 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吝啬人最终吝啬的是自己的人生——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艺术评析

王晓玉

(信阳农林学院 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摘要:从莎士比亚第一部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剧情入手,着重分析《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主要从语言诙谐幽默,描写淋漓尽致;脉络清晰,紧扣主题;情节离奇,设伏严谨;典型人物描写与典型事件描写结合等四个方面探索它的艺术特色,并分析了《威尼斯商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以及所带给人们的启示。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讽刺喜剧;吝啬鬼;夏洛克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他讽刺喜剧的开篇之作,其社会价值和在世界文学史上的艺术价值都是十分巨大,作品中对吝啬鬼夏洛克的描写可谓亦庄亦谐,不仅把其吝啬鬼的嘴脸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同时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那就是威尼斯法律和社会对犹太人的种族歧视,法律的不公平。可以说《威尼斯商人》在作为讽刺喜剧的同时,也是一部社会问题剧,触及了社会中的大方向问题。而就其艺术的角度来说,它把讽刺喜剧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

一、莎士比亚及其《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的一个小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及诗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影响力的英国剧作家。其最高的艺术成就是四大悲剧,不仅成为流行至今的经典剧作,而且由于其艺术成就而蜚声世界文坛,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1]。他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作为欧洲的经典剧目,被广泛流传和以多种形式上演,从歌剧、话剧到电影电视,都作为保留剧而经久不衰。可以说,莎士比亚是从悲剧的世界里走来的,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展现了千古绝唱的凄美爱情,而《威尼斯商人》又把喜剧推上了时代的巅峰,他的十四行诗又颠覆了英国的诗歌史。因此,作为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不仅成为了“英国戏剧之父”,而且其作品被冠以“时代的灵魂”,同时又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宗教主义国家里,人们把《莎士比亚全集》当作《圣经》一样看待,《圣经》是他们宗教信仰的神,而《莎士比亚全集》是他们崇拜的艺术的神。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也是成就最高的喜剧,其四大喜剧有《第十二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来自于英国古老的传说,主要的故事情节是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作为一个善良、义气的商人,他经常帮助他人,给人贷款从不收取利息,这就破坏了信贷界的规矩而使犹太人夏洛克丧失了很多利益,并且安东尼奥还经常指责夏洛克,由此两人积怨很深,夏洛克一直对安东尼奥怀恨在心。在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好友巴萨尼奥完成婚事,而向夏洛克借债时趁机报复,设计了不要利息的圈套,逼迫安东尼奥签署协议,即如果到期无法还款便要安东尼奥的胸口上的一磅肉作为代价。不幸的是安东尼奥的商船正巧出现了问题而导致其当真无力偿还夏洛克的贷款。夏洛克走法律程序控告安东尼奥,要求其必须履行约定。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是个聪明智慧的女孩,她假扮律师出庭,用智慧战胜了夏洛克,要求夏洛克必须正好割下安东尼奥一磅胸口肉,而且不可以流一滴血,如果做不到就要根据法律的规定而没收其财产,最终夏洛克败诉失去了自己视为生命的财产。《威尼斯商人》笔调诙谐,语言幽默,把正直善良的安东尼奥,机智聪慧的鲍西娅,唯利是图、自私狭隘的夏洛克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呼之欲出。

二、《威尼斯商人》的艺术特色

1.语言诙谐幽默,描写淋漓尽致

《威尼斯商人》极尽喜剧之能事,在语言上下功夫,使人物的语言在诙谐幽默的基础上,极其符合人物的身份,也就是创作上要求的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夏洛克的自私与贪婪,通过语言来展示,一句“让一个靠不住的奴才看守着门户,有点放心不下”,完全暴露了夏洛克的自私贪婪和狭隘怀疑一切人的内心世界,而对于要安东尼奥胸口的一磅肉的说法,夏洛克答复说“拿来钓鱼也好”,诙谐中带着几分残忍,又一次印证了夏洛克的凶狠而自私。

2.脉络清晰,紧扣主题

《威尼斯商人》脉络清晰,以三千金币的偿还代价而展开,也以其结局为剧情的结束,使故事情节紧凑而不旁逸斜出,整个剧情分为三个线索平行展开,第一条线索是以鲍西娅和巴萨尼奥的婚事为主线展开,让与鲍西娅相爱的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而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条是围绕杰西卡和罗伦佐的婚事展开的,从他们的相爱到私奔,到最后得到杰西卡父亲的一半财产;第三条也是整个剧目的主线,围绕三千金币的利息而展开的,也就是“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最终三条线索汇集到一起,以夏洛克的败诉,三对新人大团圆、大美满的结局和安东尼奥的安全回归而结束[2]。三条线索看似平行,实则都为“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服务,最后也因此纠纷的结束而结束,步步都紧扣主题。

3.情节离奇,设伏严谨

《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离奇,虽然是取材于古老的传说,却绝不落旧窠,把离奇的情节置于喜剧之中是喜剧创作的根本要素,莎士比亚设计的离奇情节在于步步为营,把情节展开的铺垫做得天衣无缝,试想如果夏洛克不是要一磅肉,而是要一段手指或者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就没有这样的下文。因此,设计的离奇情节是吸引人的经典,同时也是为下文的铺垫,夏洛克要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却不说要他的心,要他的头之类的听起来就致命的要求,而是仅仅要他的一磅肉,看起来要求小,但致命的是必须是他心口的肉,这样离奇的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而莎士比亚又是设伏的高手,他没有把鲍西娅假扮律师的事情透露给观众,而是通过设伏让观众也被“蒙蔽”其中,这样的设伏十分严谨,最后让观众和剧情一起达到高潮。

4.典型人物描写与典型事件描写紧密结合

莎翁最拿手的是人物的描写,他善用白描的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夏洛克是吝啬鬼、守财奴,莎翁把他刻画得入木三分,对他报复安东尼奥所设计的不要利息却要一磅肉的做法时所表现的种种举动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并通过心理活动展示人物的思想动态,对于这一典型人物,把这样一个离奇的典型事件结合在一起,使观众感觉更真实[3]。只有夏洛克能想出这样的报复手段,而这样的报复手段也只能适合夏洛克。事件的结局也依然只能是发生在夏洛克身上,而不能发生在其他人的身上。典型人物与典型事件的紧密结合,是莎翁的拿手好戏,也是莎士比亚作品的标识所在,标志着莎士比亚人物创作的成熟与独到。

三、《威尼斯商人》的艺术价值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长期以来被广泛传播,不仅是英国喜剧史上的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首开了讽刺喜剧的先河。《威尼斯商人》是喜剧的经典,而夏洛克也成为了世界四大吝啬鬼之一,成为了吝啬的代言人。从莎翁的笔下走出来的人物或悲情或智慧抑或是吝啬,都作为典型人物而长期成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可见,莎士比亚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和作用是巨大的,在今天的文学史上也有莎翁浓墨重彩的一笔。《威尼斯商人》的艺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文学价值和艺术上的探索,更在于他对社会现象的透视与思考,对于种族歧视问题的抨击与嬉笑怒骂,是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引领,其社会价值是可以与其艺术价值交相辉映,同等重要的[4]。此后,西方作家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种族歧视问题,关注犹太人的文化与生活,并开始给予他们越来越多的人文关怀,在世界大同的今天,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

四、结语

作为一部喜剧,人们在《威尼斯商人》享受了其艺术价值,笑过了之后,会引发深深的思考,这种思考来自于社会和内心,来自于对人生的思考。作为真诚善良豁达的代表——安东尼奥,在帮助他人的思想主导下,想帮人却害了自己,导致自己陷入了生死攸关的境地,而最终由于自己出于善良美好的动机而化险为夷,所带给人的思考是一个传统的理念,即“好人终有好报”。而夏洛克最初设计的以“一磅肉”为代价的契约,本初的目的就是害人的冷酷行为,最终以自己的败诉而告终,不仅没有达到害死安东尼奥的目的,还失去了自己的财产,而自己的女儿也抱着他的财产与人私奔了。这也让人对本初的目的有更深的思考,那也是人们的传统理念,即“害人之心不可有,害人如害己”,而吝啬人最终吝啬的必将是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春慧.论《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之多面性[J].大家,2011,(16).

[2]韩苗苗.夏洛克形象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13).

[3]仲颖,王薇.争风吃醋?——鲍西亚的伎俩背后[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6).

[4]贾冰.夏洛克对安东尼奥的恨之原因[J].文学教育(下),2011,(8).

(责任编辑:刘东旭)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2-0114-02

作者简介:王晓玉(1981—),女,河南信阳人,教师,硕士,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06-26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5.02.044

猜你喜欢

吝啬鬼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吝啬鬼
智服吝啬鬼
夏洛克·福尔摩斯怎样改变了这个世界
穆拉诺玻璃瓶,“威尼斯商人”的外衣
我夏洛克回来啦
不要吝啬鬼你的鼓励
The mean man’s party 吝啬鬼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