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诚相伴 一路护航
—— CCS海工助力国产海工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2015-05-27

中国船检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海工深水指南

本刊记者 殷 毅

作为全球海洋工程及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研发中心的美国休斯顿,向中国船级社(CCS)敞开怀抱、开放舞台。9月12日,应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IAOE)的盛情相邀,CCS美洲区域中心在休斯顿举办了CCS业务推介及海工技术专题报告会。会上,CCS专家们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在场国际海洋工程师和技术专家们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并获由衷赞赏。

数月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国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要“走出去”。只有“走出去”才能利当前、惠长远、一举多得。CCS作为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支持者,其快速发展和技术服务能力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国际认可,最大意义在于极大提振了中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与全球接轨的信心。

海外精彩亮相

事实上,CCS海工在今年5月召开的美国国际海洋石油技术展览会(OTC)上,已经有过一次精彩亮相。CCS首次有论文《南中国海北部极端波浪条件研究:新方法的应用和敏感性分析》通过OTC专家审查并获大会评委会的高度认可。该论文依托近几年CCS牵头的国内联合工业研究项目(JIP)“南海海域的海洋环境条件研究”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结合最新的海工结构规范对设计波浪条件的要求,应用国际上先进的“网格点合并”技术,提出了南海热带气旋环境下,推算长重现期极端波浪条件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该论文在国际上首次给出了波浪周期基于波高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为定量分析及合理选择设计波浪周期打下了基础。OTC认为,该论文成果对业界的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来自壳牌等一些国际公司的人员也对CCS海工专家的讲演产生极大兴趣,现场纷纷提出各种技术问题,互动场面很是热烈。可就在一年前的一次OTC会议上,大多与会代表对“CCS海工是做什么的、能做什么”还知之不多。

或许是相对西方发达国家,CCS海工检验历史还太短,也或许是CCS在海外参展式的自我宣传少有成效。所以,在今年9月份的休斯顿业务推介及海工技术专题报告会上,当CCS的专家们全面介绍了CCS发展历程、近几年国际化业务的快速发展情况,船舶、海工、工业等业务领域的服务能力,特别是在介绍有关一些移动式平台、FPSO/FLNG结构(浮式生产储卸装置/浮式液化天然气储卸装置)水下生产系统和钻井系统等海上设施的规范体系建设情况、专项业务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以及海洋环境条件的研究成果时,来自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等国际石油公司,Technip、FloaTec等国际知名设计公司,ABS、DNVGL等国际一流船级社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等机构的50余名参会代表,以及来自挪威科技大学、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德州农工大学20余名通过网络直播方式参与技术研讨的海洋工程专业在校生,无不感到一种“震惊”:CCS海工检验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其技术研发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针对“海洋石洋981”、“海洋石油982”以及水下生产系统的设计建造安装等重大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令人不可思议!

对CCS海工来说,OTC会议上的精彩亮相确是一个“走出去”的良好开端。CCS海工联合国内业界的多项技术研发成果终于得到国际认可,这对于CCS助力我国工业界走向国际意义重大。继几年前的中东项目后,今年,新加坡船东一条FPSO入级CCS,这也是CCS海工首次为外籍FPSO做入级检验。在全球油价跌落、海工项目减少和市场萎缩,国际间市场竞争近乎惨烈的情况下,CCS海工业务却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掌声。

最高奖见证服务能力

一个行业要走出去好比一个人要闯天下走江湖,需要一身过硬的本领。多年来,CCS海工立足国内,助力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与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甘苦相伴、风雨兼程、荣辱与共、一起成长。2012年5月9日首钻成功的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是CCS海工助力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走向深海的最好见证。

“海洋石油981”填补了中国在深水装备领域的空白,使中国跻身于世界深水装备的领先水平。CCS在全面参与“海洋石油981”建设的预研、设计、建造、调试、营运全过程中,因贡献卓著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同时,CCS依托“海洋石油981”等重大海洋工程装备进行的“海上移动平台关键技术与相关规范研制”和“海上移动平台结构完整性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分别被中国航海学会授予科学技术一、二等奖。

事实上,伴随我国海上一个个大项目的开发建设,CCS海工的技术服务能力近几年呈“飞跃式”的提升。这是业界需要,也是国家使命使然。在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营运期间,该平台南海作业时曾出现下浮体渗水现象。CCS积极行动,及时联合业主、设计单位、建造单位、使用单位,合力确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快速准确审查图纸,全程派员指导现场修理,与各兄弟单位员工一起在平台修理现场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海洋石油981”渗水问题最终成功解决,之后在我国南海屡立新功。

“海洋石油981”渗水问题的成功解决,使CCS海工技术服务能力经受了一次重大检验。同时也使CCS海工检验人员深刻意识到,海工技术服务中的最大难题在于一种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时,如果无现成规范可依,没有相关工程经验时,就急需海工技术储备能够快速转化为相关规范指南,为我国业界的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换句话说,对关键技术的掌握决定着CCS海工在服务中能够“艺高胆大”。

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使用后,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以及错误的人为操作,很可能使平台发生不可预料的险情,这同样考验着海工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墨西哥湾发生的“深水地平线”号溢油事故至今令人心有余悸。近几年,CCS海工检验的在役平台,也曾发生过“盛丰2”号刮蹭“渤海4”号桩腿、“渤海4”号自升式平台桩腿变形,以及“海洋石油942”坞内可能遭遇台风等险情。CCS海工将结构完整性管理技术应用于海上移动平台,根据掌握的自升式和半潜式关键技术,通过应急响应计算和分析,成功规避了这几次平台风险。CCS海工在技术服务中创建的技术服务产品即海上移动平台结构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MSER),为海上移动平台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连续、运态和快速的结构评价体系,为平台作业、检验、维修、应急响应等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技术决策。目前,这种移动平台结构安全管理的新模式已成功应用于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中石油集团海洋工程公司等,为平台业主带来了巨大利润。业主反映,MSER系统帮助他们降低了营运和决策成本,增加了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提高了公司管理水平,为公司走出国门在海外占得一席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CCS还由此编写了《海上移动平台结构状态评价及应急响应指南》、《自升式钻井平台结构安全评估指南》、《自升式平台作业前安全评估指南》3个行业标准,填补了国内外海洋工程装备营运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空白。

深情护航向深蓝

CCS海工检验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可谓是一个“迟到者”。70年代初由对“渤海1”号平台建造检验起步,80年代初首次与美国船级社合作检验“埕北油田”固定平台。此后,一段时间里,CCS的海工检验是在引进国外检验技术和联合检验、代理检验、与国外船级社签订海工检验合作协议等开拓国际合作检验的模式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2007年检验的“海洋石油981”、2010年荔湾3-1南海深水气田第三方检验项目、2013荔湾终端第三方及法定检验入级项目、2014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COSL Prospector入级、法定检验等。透过近十年间的几个对于CCS海工来说具有转折意义的大项目,可以看出,CCS的海工技术服务能力由几年一大变,到几乎一年一大变。如今的CCS已全面掌握了深水半潜式平台的检验技术,具备了独立开展水下生产系统建造、深水海底管道铺设现场检验的能力,能独立完成海上油气陆地处理终端、海上固定平台拆除的第三方检验。这些海上设施分布从渤海湾到南中国海,从浅海到深海,遍及中国海域勘探开发作业的各油气田。

这一切得益于CCS拥有一支能打硬仗的专业化海工人才队伍。这支队伍始终将服务海洋油气开发、保障海洋油气开发的安全与环保、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发展视为自身使命,不断完善和维护相关的技术规范、指南、须知,提高审图、计算、分析校核、检验、项目管理和信息服务能力。

在“海洋石油981”检验中,CCS海工据我国南海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分析,对设计方给出的数据进行“背对背”计算验证,最终给出一千多个有效意见。“海洋石油981”后,CCS最终形成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建造检验指南》、《半潜平台审图指南》、《深水半潜式平台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同时,CCS在总结、提升、凝炼的基础上,将一些技术要求增加进《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与此同时,依托荔湾3-1大型项目和“海洋石油118”FPSO等项目,新增了规范《海上油气处理系统规范》。这些相关技术成果及规范进一步应用于“海洋石油982”、COSL Prospector、“南海7”号、“南海8”号、“南海9”号等一系列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设计建造与安全作业评估,为我国海工装备业的发展做出了更大贡献。

CCS的海工队伍就是在这样的深入研究海工规范技术、完善和升级CCS海工已有的规范指南、建立健全CCS海工规范体系一条路径中成长壮大起来。目前,CCS海洋工程已形成包括移动设施、浮式装置、系泊与定位系统、海底管道和立管及水下生产系统、固定设施等规范30多部。而今,面对业界的新技术成果,又即将完成《水下生产系统发证指南》、《浮式液化天然气装置(FLNG)设计指南》、《张力腿平台入级指南》等,为我国南海深水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截止今年8月份,CCS移动平台入级109座,固定平台发证检验320座,FPSO入级5艘,人工岛发证检验5座,海管检验发证检验3000余公里,陆岸终端发证检验11座。加上每年350套油气处理撬装设备检验,近5年CCS在中国的海上生产设施市场份额已超过80%。如今,CCS海工正在谋求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服务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到服务国内企业在海外的项目,以至服务国外业主的国内外项目。CCS海工相信,与业界联手、齐心合力,必能使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壮大并走向国际。

猜你喜欢

海工深水指南
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船舶海工装备入列
援孟八桥深水钢吊箱围堰设计
深水爆炸载荷及对潜艇结构毁伤研究进展
吹响海洋强国梦号角——镇江高新区船舶海工产业
识人需要“涉深水”
指南数读
无处安放的海工行业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浅水区
“海工王者”的骄傲与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