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宁都对中央苏区形成的历史贡献和应有地位

2015-05-26王检生

党史文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宁都中央苏区

王检生

[摘 要] 宁都是中央苏区的的“金砖四县”,中国共产党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以及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各机关在宁都的前期政治、军事工作,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对中央苏区的形成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如果说瑞金是苏区的首都,那宁都就是苏区的摇篮。

[关键词] 中央苏区 宁都 历史贡献 应有地位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从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闽西发展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的这段时间里,把宁都作为革命活动的大本营,进行一系列政治、军事上的革命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经济军事路线、方针、政策、战略、战术,取得中央苏区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成立苏维埃区域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构筑起实质意义上的中央苏区。

一、宁都成为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

“中央苏区前期”这一时间概念,是指从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11月7日“一苏大会”召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中的1930年11月以前,这块根据地上的党和红军领导机关一直处于流动状态。直到这一年11月底起,中国共产党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以及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各机关随军战略退却,进驻宁都西北部的黄陂、小布地区以后,得以稳定持续地驻了4个月又23天。这一期间的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的小布成立了中共苏区中央局和在苏区中央局领导下的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两个机关自成立之日起,遵照中央决定,担负着“管辖全国苏维埃区域内党的工作”和“统一全国红军指挥”的任务,鉴于当时“许多苏区尚未与中央区连接起来,因指挥不便,暂受各地最高党部指导”[1]。但是,这两个机关设立到赣西南(后于闽西苏区连接)这块苏区来,表明这块苏区实质上已成为全国苏维埃的中心区,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中央苏区或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毫无疑问的了。这些党和红军的首脑机关,以一个县的某块区域作为大本营,持续地驻扎了那么长的时间,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之前,是没有过的。这不仅表明宁都的黄陂、小布地区是中央苏区前期的政治、军事中心,而且相对地说还是一个比较巩固的政治、军事中心。

二、宁都成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重要地域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从一九二八年五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后来我们的作战原则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江西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时,‘诱敌深入的方针提出来了,而且应用成功了。等到战胜敌人的第三次‘围剿,于是全部红军作战的原则就形成了。这时是军事原则的新发展阶段,内容大大丰富起来,形式也有了许多改变”。这一时期红军作战原则的形成,从在黄陂和小布地区发布的那二三十号命令、通令、训令,以及红一方面军总前委“黄陂会议”、苏区中央局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续会“青塘会议”对第一、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的充分讨论情况等,我们可以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小布两度设伏是毛泽东“诱敌深入”思想最好的体现,但由于谭道源师慎之又慎,未进入设伏圈,红军只好两度撤回,不敢轻易出击。毛泽东后改换目标,捕捉敌师动向信息,在龙岗消灭张辉瓒第18师两个旅和师直属队,活捉师长张辉瓒。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毛泽东坚持并坚决贯彻“慎重初战,战则必胜”原则。后来他在总结五次反“围剿”后,认为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重大,认为这第一个战斗“必须打胜;必须照顾全战役计划;必须照顾下一战略阶段:这是反攻开始,即打第一仗时,不可忘记的三个原则”[2]p222。可以说,红一方面军驻黄陂、小布地区这段时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理论与实践最佳结合期,既有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又有实践的适时检验,毛泽东关于红军战争原则的军事思想在较短时间内历经三次反“围剿”的检验,很快成为真理并为大多数红军指战员认可、接受。毛泽东军事思想孕育于井冈山,形成和发展于中央苏区,成熟于陕北延安。从这个历史过程来看,显然宁都的黄陂、小布地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区域。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寻乌进行社会调查,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原题为《调查研究》)一文。这是一篇闪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注重调查研究,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1年1月26日、2月22日在宁都的小布先后整理出《兴国调查》《寻乌调查》,并写下这两个调查的前言。特别是该年的4月2日,毛泽东在宁都黄陂以中革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名义发出的《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中,不仅重申,而且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提出了“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的论断。显然,这是思想认识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飞跃。要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做调查。但是这里面还包含着一个作风问题,即是否在“做正确的调查”,否则照样没有发言权。这种思想路线建设的理论,对指导中国革命,不仅当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即使在今天看来,在我们党的思想建设史、中国革命史和发展建设史上同样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央苏区全方位的实践,无疑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作为中央苏区重要区域的宁都,毛泽东在黄陂、小布地区对中国革命理论路线的实践、思考、整理、升华,无疑是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地域节点,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开始步入成熟。

三、宁都成为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的中心区域endprint

(一)宁都成为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的集结地、指挥部和主战场之一。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10万兵力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军事“围剿”。10月25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在新余罗坊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10月30日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诱敌深入”作战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红一方面军全军东渡赣江,诱敌深入。12月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机关及红军主力到达战略退却终点——宁都西北部的黄陂、小布地区。毛泽东、朱德和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驻黄陂中排村;红一军团第四军和第十二军驻黄陂、洛口间,红三军驻黄陂;红三军团驻小布。1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在黄陂中排主持召开有总前委成员、军以上干部和地方党负责人参加的总前委扩大会议,史称“黄陂会议”。会议公开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重点研究战略反攻问题。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还在黄陂下排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研究了政治动员和瓦解敌军工作。黄陂会议后,总前委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起草并向全军和苏区军民印发了著名的《八个大胜利条件》,下发了《三十条作战注意》,规定了作战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以及战场纪律、战场救护、后方工作和战后注意等事项,为战略反攻作了充分准备。12月25日,总前委在小布河滩的麻糍石下召开了数万军民参加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动员讲话,并为会场拟就了表达反“围剿”战略思想的大幅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为配合红军作战,黄陂、小布地区普遍组织了向导队、侦察队、担架队、运输队、洗衣队、慰问队,小布设立了临时兵站,儿童团和少先队组织起来负责站岗放哨,实行赤色戒严,严密封锁根据地消息。红军的粮款有地方党组织负责筹办给养。黄陂、小布地区的人民从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粮食方面,竭尽所能支援红军。12月16日,各路敌军开始向苏区中心进犯。24日,一部分敌军深入苏区腹地。当天,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黄陂发出红字第九号命令,决定在小布设伏,先行歼灭敌第50师。12月27日、28日,红军在小布两度设伏,敌人均未进入伏击圈,伏击未成。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发起龙岗战斗,全歼敌第18师师部和两个旅9000余人,活捉该师师长张辉瓒,缴获各种武器9000余件、无线电台一部。

12月31日,红军移驻小布,决定挥师向东,乘胜追歼第50师。1931年1月1日,总部发出胜字第一号命令,“决以全力扑灭谭师”。2日晚在小布又发出胜字第二号《追击敌谭道源师的命令》,“决于明晨追击东韶之敌”。1月3日下午1时,红军发起东韶战斗,至下午5时许,东韶战斗结束。这次战斗,红军共歼谭师一个多旅,俘敌官兵3000多人,缴获武器2000余件。.

红军在五天内两战两捷,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军事“围剿”,取得了反“围剿”战争的开局胜利。1月5日红军总部在宁都东韶琳池石牛岗召开了第一次反“围剿”胜利祝捷大会。毛泽东在小布挥毫填词《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上半阙以示庆贺。第一次反“围剿”期间,宁都成为红军战略退却的集结地,居中指挥的战略指挥部,东韶战斗的主战场,更是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实质意义上的军事、战略核心重地。

(二)宁都成为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决策地和备战基地。1931年2月底,蒋介石调集20万兵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为粉碎敌人新的“围剿”,驻于宁都小布赤坎(后移驻黄陂山堂)的红军总部积极备战。一是告诫全军指战员,务必加紧备战。二是利用在第一次反“围剿”龙岗战斗中缴获敌人的一部半电台,于1931年1月6日在小布组建了第一个无线电侦察台,开始接收敌方信息,10日组建红军第一支无线电通信队,开创了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河。三是于1931年1月15日在宁都小布龚氏新屋成立了苏维埃区域党和红军的两个最高领导机构——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加强了对苏区党和红军的领导。四是红军总部在黄陂创立了红军随营学校,加强对红军战士的文化、军事素质教育。五是在黄陂九丘里开展了红军大练兵活动,旨在提高红军军事技能。六是在红军中广泛开展识字运动,提高红军战士文化水平。七是分兵发动群众。为此,毛泽东在黄陂还以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于1931年2月27日给曾山和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写了《民权革命中的土地私有制制度》的信,正确解决了土地革命中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激发和调动了苏区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即将到来的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八是进行了广泛的战前政治动员。毛泽东于1931年3月20日在黄陂发布了总政治部第四号通令——《二次战争的意义、目前敌我的形势和争取二次战争胜利的准备工作》,《通令》深刻分析了敌我形势,指出了苏区军民争取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具备的六个有利条件,提出了红军部队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目标和要求。为做好第二次反“围剿”战争的宣传工作,苏区中央局宣传部还印发了《争取第二次大战胜利的宣传大纲》。九是加强了地方革命武装建设,成为取得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十是做好了战前经济上的充分准备。1月中旬以后,红军各部队遵照总部实施战略展开命令,分散筹款,前后历时两个月,筹备了充足的经费给养。

在第二次反“围剿”准备工作过程中,中共苏区中央局从1931年3月18日起,先后在黄陂山堂、青塘河背召开两次扩大会议,讨论、研究第二次反“围剿”的作战方针问题,经过激烈争论,决定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4月19日,毛泽东、朱德在宁都青塘发布《战前部队集中的命令》。由于战略方针正确,红军在十五天中横扫七百里,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三)宁都成为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之一。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中,红军曾于宁都进行过黄陂战斗。1931年8月10日晚,红军进抵黄陂附近,兵分三路进击黄陂守敌毛炳文师。红四军、红十二军(欠三十五师)由黄陂正面实施主攻,红三军团和红七军经小布以南的钓峰、杨依迂回侧击黄陂两翼,断敌后路。敌毛炳文师在黄陂圩抢筑地堡,企图利用一条旧壕沟阻挡红军在圩外。11日晨,红四军扫清敌在黄陂圩外山头上的警戒部队,并向群众征集了大量稻草,做好进攻准备。午后1时,大雨倾盆。红四军和红十二军冒着大雨向黄陂守敌发起猛攻,冲在前头的红军战士每人抱着一大捆稻草,投入敌之壕沟,很快将阻扰我军前行的壕沟填平,红军迅速越过战壕,瞬间冲进黄陂圩镇与敌激战,正在集合准备逃跑的敌两个团全被俘虏。午后3时,敌师长毛炳文来不及收拾机密文件,率残敌4个团仓皇向洛口、宁都方向溃逃。红军追击20余华里,又歼敌一部。黄陂一战,红军歼敌约4个团,俘敌4000余人,毙敌1000余人,缴获长短枪3000余支、机关枪30余挺、迫击炮11门、电台1部、子弹40余万发。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宁都中央苏区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
宁都暴动亲历记
纪念宁都起义6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