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15-05-26周华

信息化建设 2015年4期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通信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论文从非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弊端引出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不同专业培养方向不同和建立“教学情境完全等同企业岗位环境”等诸多解决措施。通过多年的教学论证了这套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2014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适应工业强省需要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ZC273

引言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大多数电专业和非电专业的基础课程,熟练掌握本课程知识对后续课程意义重大。目前,该课程人才培养现状较为混乱,高职教师必须分析清楚表象下的起因,明确培养方向、改良培养方式,创新培养体系,从本质上建立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地位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通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随着教学改革和课程整合,在不同学院该课程包括的教学内容有所区别:在我们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和低频电子线路3门课程教学内容,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该课程是电子测量、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和低频电子线路4门课程组合,有的学院该课程是将数字电子技术和低频电子线路2门课程组合,虽然整合内容不同,但主要是介绍有关电路的基本定律、基本元件、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等基本知识。我院通信大类专业包括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和移动通信技术专业5个小专业,后续课程有传感器技术、EDA技术、电子测量与仪器、电子产品装接工艺、高频电子线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技术和通信设备原理与维修等课程,在通信类所有专业中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在前续和后续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非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弊端

在非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电工与电子技术人才培养处于比较混乱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机械类专业、计算机类专业、电子类专业和通信类专业等许多不同类别的专业均开设该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要求大相径庭:同一样教学目标、同一样课程标准、同一样教学内容、同一样学时和同一样教材等等,导致出现对本专业有用或无用的教学内容教师都会全部讲解的局面,学生在有限课时里需要学习很多知识,抓不住课程重点,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三、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优势

1、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区别较大,能力要求及岗位资格证书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各个不同专业进行有方向性、有目标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课程标准,选择跟本专业方向一致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着重讲解与专业密切联系的知识点。在机械类专业,主要讲解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磁路与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等知识。在计算机类专业,主要讲解数制与数制转换、SMD/SMT技术、芯片封装及数字集成块电路应用等知识。在电子类专业,主要讲解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分析方法、数字和模拟集成电路应用、电路设计和印制电路板制作等知识,中级或高级电工技能证、电子设备装接工技能证作为必考资格证,非电子类专业学生可以选考这两个资格证。在通信类专业,主要讲解电源电路、模拟量和数字量之间的转换、电路功能等知识。我院通信类专业教师也要根据5个小专业的专业方向,结合后续课程的需求,有区别的调整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2、构建教学结构

在本人才培养体系中,结合通信类人才市场需求现状,构建通信类专业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结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考核方式[1]。

(1)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包括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3个方面。方法能力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初步具有查阅英语资料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具有自主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社会能力目标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操作意识、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具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专业能力目标是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分析电路和设计电路。

(2)培养内容。

虽然各个职院实训条件不同,但教学内容均可采用项目式结构编排,将理论知识融入到项目任务中讲解,打破传统编排顺序,重组知识结构,通信类专业教师根据授课班级专业不同,选择不同项目进行教学,在学期结束前,教师应预留一定学时让学生开发拓展项目,学生以小组形式自定项目名称,独立完成构思、设计、制作、调试和验收等一系列活动。从职业教育角度出发,以就业岗位为方向,高职教师与企业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应该共同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构建学习情境,编制项目式教材,使学生在企业和学校交替学习,但是由于中国国情等许多因素抑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空间,因此,就眼前的情景,高职教师自行设计项目,编写教材的可行性更大一些。根据我院实训条件,我制定了下列项目表。(如表1)

(3)培养方法。

每个高职院校都要努力建立“教学情境完全等同企业岗位环境”的实训室,模拟企业实施工程项目,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我院拥有电工实训室、数字电路实训室、低频电路实训室、电子产品装接实训室以及投资700多万的贵州省电子信息开放式实训室,教学场地从教室转移到实训室,将“教学做”一体化落到实处。培养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近几年就读的高职学生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高校扩招导致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有所下降,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不能掌握高超的技能,因此,高职教师要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把学生分成小组,按照企业工作岗位竞选出项目经理、施工人员和设计人员等角色[2];结合实训室产品展台和实验箱对学生进行现场实物讲解;我院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设备,在讲解元件测量过程时,可以利用视频资源进行教学;制作精美的PPT课件,通过动画等形式将学生从单一的文字中解脱出来;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功能,对设计的电路仿真结果[3];课堂上出现厌学现象,可以让学生表演唱歌或讲故事节目;用小糖果等物品进行精神奖励,效果也非常不错;如果学院条件允许,能将制作完成的作品赠送给学生,学生会有很高的成就感,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4)考核方式(如表2)。

四、结束语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对支撑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目前高职教师对该课程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较少,要求教师要理清思路、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新思想和新角度提出可行性的研究方案。要响应党中央号召,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这套人才培养体系,它的建立对正确培养实用型人才,对学院发展、对社会经济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论证了这套电工与电子技术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学生电工与电子技术知识和技能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周华.我国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9-11.

[2]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标准[EB/OL].

http://www.doc88.com/p-41473098284.html

[3]周华,李良荣,张荣芬.电工与电子技术因材施教方法探索[J].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学研究,2012(7):1-3.

[4]周华.《电路分析基础》[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5]陈健巍,刘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实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6]周华.《数字电子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7]吴舒萍,周华,敖卫东.《电路基础》[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转动式中频电磁脉处理焊接应力方法及实用型装置研究
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创新教育下高校大学生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专业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小水电站自动化改造的经济实用型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