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越南丛林中大战山蚂蟥

2015-05-25苏自林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蚂蟥猎物越南

苏自林

这不是编造的故事,也不是猎奇的杜撰。这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生在异国他乡的事实,是我和战友们亲历亲见并与山蚂蟥“战斗”的真实记录。几十年过去了,在印度支那热带雨林“大战山蚂蟥”的情景,犹历历在目。

我们赴印度支那(亦称中南半岛,此处特指“法属印度支那”,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是1965年10月16日奉命随中国人民解放军援越抗美部队五支队二十六大队(原南京军区工程兵144团)出境的。

刚到越南时,我们分队被安排驻扎在安沛某地山林之中。这个时期,美国扶持傀儡集团在越南南方进行法西斯统治,又派出重兵进驻南越,并对越南北方实施事实上的制空权,任意进行狂轰滥炸,以阻碍北方军民支援南方。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或听到敌机数批数架次地侵犯北方领空,肆意俯冲扫射投弹轰炸。

为了顺利地完成任务,筑路部队在我高炮部队的保护下,既要抓紧施工进度,又要防止敌机骚扰破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因此,部队驻地的安全十分重要。在搭盖营房的选择上,在后勤装备的实施上,防空隐蔽是首要的。

我们连分别居住在两座山之间的斜坡上,大家自己动手搭盖的房屋,紧靠着一片大树下边,房顶是油毛毡盖的,四边墙体是用毛竹砸扁后编制而成,门窗也都是竹子扎的。这个极其简陋的住宅,只能起到避雨的作用,四周墙面的大洞小眼连风都挡不住,要对付蚂蟥、蚊子、长虫(蛇)这类群居性、适应性、攻击性很强的小动物就可想而知了。我曾写了一段顺口溜刊登在《战士诗选》上,前几句是这样描写的:“天当被、地当床,白天敌机轰,晚上蚊子嚷,入睡相伴山蚂蟥,站岗长虫逗你玩……”

我们在越南的一千个日日夜夜里,每天都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之中。处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越南山林,平均温度在20℃以上,没有春夏秋冬四季之分,只有两个明显的季节:雨季和旱季。气候和温度大概非常适应蚂蟥的大量繁殖,因此,山蚂蟥特别多,漫山遍野都是,有地上爬的,有树上停的,有枝叶上吊的,大树小树的枝干和树叶上密密麻麻、斑斑点点,随处可见。

生长在江南鱼米之乡的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蚂蟥生长在水里,怎么山上也有呢?后来我才知道,山上不仅有旱蚂蟥,而且其攻击性强,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从视觉上看远远超过家乡水蚂蟥的阵式和布局。

我所见到的山蚂蟥尊容丑陋,背上有纵纹和斑点,有的身上好像还长着毛,大小不等,行动缓慢,有时弓着腰慢慢地弯曲爬行,有时静静地躺在树枝或树叶上一动不动,好像是在等待或搜寻猎物。据说,蚂蟥有多只眼,对周围的环境与猎物一目了然。它的视觉好、敏感度高,一旦见到人和牲畜它就会自行跳跃,准确地到达目标,可以人不知鬼不觉地从地上钻进你的鞋内,从树上掉进你的脖子里。

乍一见到这种肉麻吓人的场景,我和战友们感到十分恶心、恐怖,真可谓毛骨悚然。虽然在出国动员时,部队首长们在介绍对敌斗争形势和风土人情时,也曾说过如何预防越南山林里的蚊虫叮咬,特别提醒山蚂蟥的横行与可恶,甚至还列举中国远征军在印度支那作战时,有的老兵遭遇山蚂蟥攻击被吸干鲜血致死的案例,而当时我们没有亲历亲见,以为是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吓唬我们,对此很不以为然。未曾想身临其境后,才发现山蚂蟥真有这么多,这么猖獗,这么厉害。

山蚂蟥善于伪装,貌似呆笨,愣头愣脑,却十分狡猾,非常厉害,无孔不入,稍不注意就遭到它的偷袭。它钻进你的衣服,贴近你的肉体,疯狂地吸血,饱饱地美餐。有一次,我觉得腿上特别痒,卷起裤管吓了一跳,三只肉乎乎的蚂蟥已经变了形,身体里吸满了我的鲜血,还死死地叮着大腿不放,我用力拍打,使劲地拽,它纹丝不动,牢牢地吸附在皮肤上。还是老战友曹绪文有经验,他用烟头将它烫伤,它才肯缩头放手。

更惊奇的是副连长晚上睡觉时,一只蚂蟥悄然无声地钻进他的被窝里,第二天醒来鲜血染红了他的裤头、床单,他却一点感觉都没有。蚂蟥陪着睡觉,这已经不是新鲜的事了,年轻的战友们白天工作强度很大,晚上又没有电灯,在马灯和蜡烛微弱的光亮下,开会、学习、自由活动,熄灯号一吹,一个个迅速脱衣上床蒙头呼呼大睡,哪能顾得上预防蚂蟥上床作恶呢。因此,第二天一觉醒来,经常发现有几只甚至十几只蚂蟥已经吸足了鲜血,吃饱了肚皮。

据我们观察,山蚂蟥专业技能很高,既能“空降”又能“土遁”,它的轻功最为出色,可以不动声色地接近目标;它又是本能的麻醉师,钻到人的身上叮咬时先分泌麻醉剂,让猎物没有知觉没有痛苦地任其“宰割”,事后患处奇痒无比时,才知道已经成了蚂蟥的猎物。受到山蚂蟥叮咬的那个滋味是极其难受的,大多数战友都有这种体会,我们只好采取救治措施,用盐水冲洗,用防蚊油涂抹,甚至看医生,吃药打针。

为对付山蚂蟥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通常的办法是用绳子将袖口裤管紧紧地扎实,上山时头带盔帽,身穿雨衣,注意观察,相互检查。及时铲除清理住房四周地面的杂草,围绕房屋周边挖掘壕沟,增加蚂蟥入侵的难度。

积极的态度是与山蚂蟥进行“战斗”,消灭它的“有生力量”。我们采取的“战术”很多,有的战士一只一只地活捉,将捉到的蚂蟥装入盐水瓶里,让它坐水牢,自行消亡;有的用锋利的竹签一只只串联起来,然后用火烤,实施酷刑;有的实行人海战术,用竹竿进行拉网式围剿,大规模清除,就地宣判处死。

这些不定时、不定人数的与山蚂蟥作战,成效显著,确实消灭了大批蚂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然而,可能是山蚂蟥队伍过于强大,我们多次围剿歼灭,都只是得到一时平静,不长的时间,它们又卷土重来,甚至还有增无减,好像先头部队被我们歼灭,后续部队又赶赴前线支援,始终和我们对阵叫板。就这样,人与蚂蟥的拉据战一直持续到我们任务完成,凯旋回国。

(责任编辑:亚闻)

(邮箱:2003xyw@163.com)

猜你喜欢

蚂蟥猎物越南
蛙类捕食“神器”
三木落
读图
越南·河静省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蚂蟥养殖路上不彷徨
聪明误
越南百里“银滩”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凯萨娜”侵袭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