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拿“相濡以沫”祝福人等

2015-05-25甘正气彭炎君等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甘正气+彭炎君等

政协何时出现“洋委员”

在中国的政治组织中,人民政协独具特色,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最大限度的包容性。

但外裔人士真正进入政协,是从“文革”后开始的。据媒体报道,国际友人进政协,源自马海德向胡耀邦提出的建议。

马海德是阿拉伯裔美国人。早年就投身于中国革命,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协助组建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与研究。1950年,马海德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曾任卫生部顾问。

改革开放后,我国恢复统一战线的思想和路线,在政协中也得到了具体的体现,也就是那时,一些对我国民主革命及建设时期做出贡献的外裔人士被推荐进入政协。马海德于1978年进入第五届全国政协,他也是最早成为政协委员的外裔人士。后任第六届和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任政协委员后,马海德曾借向时任总书记胡耀邦汇报的机会,提出:可否让一些外裔人士加入政协?随后,1983年的第六届全国政协新增了10多名外国血统的委员,马海德和爱泼斯坦当选了政协常委。而沙博理、汉斯·米勒、陈必娣、理查德·傅莱、叶华、魏璐诗、李莎等都是在那一年成为政协委员的。

2014年10月18日,美国裔全国政协委员沙博理辞世,享年99岁。沙博理是全国政协第六届至第十二届委员。至此,他也是我国任期最长的外裔全国政协委员。而沙博理的辞世,也意味着全国政协委员中再无“洋委员”。

别拿“相濡以沫”祝福人

参加婚礼,有时会听到证婚人祝福一对新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祝福“相敬如宾”是可以的,但用“相濡以沫”则不是很妥当。

“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大宗师》,原文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啕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濡”是“沾湿”,“沫”是“唾沫”,意思是水干了,鱼儿在干泥巴上用湿气相互滋润,用唾沫相互沾湿,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如果用于祝福的话,那是既希望别人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又暗示别人可能会生活很艰辛,婚后不是日子越过越红火,而是相依为命、苦撑度日,这是带褒含贬、既扬且抑、悲多于喜了,仿佛是要别人做“贫贱夫妻”,因为“相濡以沫”是谈不上“甜蜜幸福”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嘛。

其实,“相濡以沫”适合于写实,如一对夫妇患难与共几十年,参加他们的银婚金婚庆祝会,回顾他们的婚姻生活,可以说他们“相濡以沫”,新婚祝福还是不要用这个词为好。

宋代才有“安乐窝”

人们常用“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也比喻自己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个词与北宋的一位名士邵雍有关。

邵雍(1011-1077)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邵雍精于数学,通天彻地,但生性淡泊,不愿做官,30岁他迁居洛阳时,生活颇为艰难。他在洛河南岸搭了一个草棚,作为栖身之所。这里每逢下雨,满屋都是水。附近的人都讥笑他,他却满不在乎,仍自称其住所为“安乐窝”。

嘉祜七年(1062),邵雍移居王拱辰、富弼和司马光等人出资为其在洛阳天宫寺附近置办的园宅。从此邵雍在园地上自耕自种,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并为自宅起名为“安乐窝”,自号为“安乐先生”。

邵雍白天时常焚香安坐,午后3时至5时喝三四杯酒,还没醉时常常兴致到了就即兴吟诗自咏。春秋农闲时节,邵雍常出城游历,出门常乘一小车,让人拉着,随意而行。士大夫家对邵雍的车轮声都非常熟悉,争相迎候。有时邵雍在他们家住了一晚后留下书信又走了。还有热心好事之人,仿造邵雍“安乐窝”的样式建了新的别苑,等候邵雍的光临,并取名叫“行窝”。

邵雍曾作《无名公传》自况:“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

猜你喜欢

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看望委员、代表
增强政协委员履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九三学社9件提案入选全国政协重点提案
王国庆接替吕新华 任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
葛剑雄:我是政协委员,我愿当“大炮”
明星参政议政不应成摆设
代表、委员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