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代皇帝的白话诗

2015-05-25赵青新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末代皇帝白话西餐

赵青新

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虽然算不上“诗人”,但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皇家教育,他的老师陈宝琛、郑孝胥等人都会作诗,他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溥仪的少年时代,正是白话文运动兴盛时期。少年溥仪喜欢阅读白话新诗,兴之所至也写了不少。

“明日为我备西菜,牛肉扒来炖白菜,小肉卷,烤黄麦,葡萄美酒不要坏。你旁看,我吃菜,一旁馋坏了洪兰泰。口中涎,七尺长,一直流到东长廊。我大笑,把肉藏,藏在屉内满屋香。李志源、曹振光,左右绕桌旁。也是馋,不敢尝,瞪着眼,如笔长。吞著舌,赛黄狼。一会我生气,叫一声:一群东西赶紧给我出中房。哈哈哈乐倒了三格格,对著我直说:我皇,我皇。”

这首诗写于1921年,是溥仪创作的第一首白话新诗。当时溥仪15岁,紫禁城裁撤了御膳房,设立“野意膳房”做中餐,又设立了做西餐的“番菜房”。这首诗有京津地区“数来宝”朗朗上口的韵味,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和宫人吃西餐、玩笑嬉闹的情景。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坐在床上唱歌。”

“秋风一阵阵吹在窗槛上,你觉得冷不冷啊!月亮照于西河,老鸦乐于北树,我叫于书室,大讲演于殿堂。八音盒发出长啸之音,使人忘倦。”

“月亮出来了,她坐在院中微笑的面容,忽然她跳起身来,冲着月亮鞠躬,一面说,好洁净的月儿,弗呢来个哉。”

这三首分别作于大婚之后的1922年、1923年之际,溥仪经历了大婚的一番风波,心境有了改变,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和婉容沉默苦闷的夫妻生活。随着年岁的渐长,他也逐渐体会到了身为废黜的末代君王的凄清和无奈。

溥仪的这些诗歌,让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紫禁城生活,并且一窥少年溥仪的心路历程。溥仪同样憧憬生活的快乐、家庭的幸福,可惜命运不能由他。到了后来,他犯下叛国投敌的弥天大错,晚年的他想起这些少年时的诗歌,不知道会是什么感受?

在溥仪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对于自己写新诗的这段经历,只字未提。不过在故宫保存的史料中,还能寻找到这些记录下了溥仪部分心路历程的诗歌。

(责任编辑:叶筱)

(邮箱:wind.0116@163.com)

猜你喜欢

末代皇帝白话西餐
家乡的土白话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餐桌上的礼仪(西餐)
童谣声声唱出美好未来
Kiss and Ride
透视:脆甜胡萝卜
“末代皇帝”配眼镜
吃西餐
《末代皇帝》:记忆与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