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的食品安全丑闻为何改进法规不会缓解现状

2015-05-22

食品安全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悖论丑闻违规

中国的食品行业,政府和消费者应该要对更多的食品安全丑闻有所准备,因为它们很可能就要来了。听起来这对消费者而言是个坏消息,但其实并不是。这是对公职人员和企业的挑战。

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规在过去几年中变得愈发成熟。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坚定地承诺并加入了若干的改变来改善食品安全状况。例如,政府内部职责分工的混乱性已经降低。食品安全法,在2009年迈进了一大步,现在已经有所修正。政府专家致力于缩减超过5000种部分重叠的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检测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中国积极地采用国际食品标准进行发展。这一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时间,但是中国的食品法规已经有了进步。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如果说食品法规不断在改善,为什么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丑闻呢?原因是所谓的食品安全法规悖论。对中国政府而言,国内和国际的食品产业,这一悖论产生了巨大的挑战,食品安全丑闻会出现,恰恰是因为法规变得更加完善。中国的法规合规性系统越强大,就会发现越多的问题。这反过来还会吸引媒体的注意力,并且会有更多关于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报导。

当政府机构向食品制造商施加压力时,就会出现更多制裁的新闻。比如说在北京市场上发现被污染的猪蹄,如果警察没有发现这件事,就不会有媒体进行报导。同时,政府为制造商制定了严格的规则,过去合格的规定现在就变成非法的不合格产品。不是所有人都能快速的调整到这些改变中。尤其是小规模的制造商,现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制造商,他们迟迟不愿做出改变。而这也会导致更多关于食品安全违规的新闻——尽管食品安全并没有变的比以前更坏。此外,科学家也在进步。现在他们能发现一些几年前无法发现的问题。这就会导致一些食品污染的报导。同时,这也不代表没有报导之前,污染问题就不存在。随着中国的政府机构在为类似的食品分析建立他们的实验室设备和技能,他们更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污染物。所以对于食品制造商来说,用系统和工具来管理法规合规性就更为重要了,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法规改变时快速地进行应对。

对于政府和企业而言,真正的问题是那些关于食品安全违规的二次报导提升了消费者的警惕性。每一条关于食品安全丑闻的新闻,哪怕是关于已经成功制裁的报导,都能让人们对食品制造业感觉到恶心、反感甚至是害怕。从心理学上来说,我们对于这些感觉会记得更牢。因此,情况的改善,更好的法规,更严格的标准和更多的检查并不能让消费者感觉到更安全。消费者不是专家,他们无法辨别那些可能没有安全威胁的食品掺假和更严重的安全违规问题之间的差别。所以,政府和企业面临巨大的沟通挑战。

中国政府对这一悖论正严阵以待。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掌管着一个有着多名专家的风险沟通部门。同样地,8月在北京的一个会议上,一位来自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代表提出了一个风险沟通方面非常先进的理念。今年发生的美国肉类供应商OSI旗下的福喜集团事件就是一个类似的例子。该集团也在为这一悖论做准备。

猜你喜欢

悖论丑闻违规
视神经炎的悖论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海岛悖论
“啄木鸟”专吃“违规虫”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帽子悖论”
违规试放存放 爆炸5死1伤
造车这些人,谁还没点黑历史 汽车公司不想回首的11起丑闻
违规逆行之后
“天才韩寒,是当代文坛的最大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