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西市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研究

2015-05-22张巍张凤武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公司化鸡西市煤炭企业

张巍 张凤武

摘 要:煤炭资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妥善解决其产能过剩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整合资源及抑制产能过剩,加快和优化地方煤矿公司的兼并和重组,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1-0004-02

煤炭资源是国家级的战略能源,加快推进地方煤炭企业兼并和重组,是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降低产能过剩,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能源利用效率,不断增强资源型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煤炭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的差异性,加之企业各自为政的利益和价值取向,致使地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之路漫长而举步维艰,短时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带来的顽疾。下面以黑龙江省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一、我国煤炭资源产能过剩的原因及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2012年以后,我国煤炭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亏损扩大、运行困难等问题,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了3亿吨。黑龙江、吉林、重庆、四川、云南、安徽等6省(直辖市)行业亏损较为突出,标志着我国煤炭行业正陷入严重的产能过剩。鸡西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产煤基地,2013年全部煤炭年产量2 537万吨,位居全国煤炭产量第32位。产能过剩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加剧,其中国家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的改变,迫使地方煤矿走公司化兼并重组之路势在必行。

1.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我国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2012年我国累计进口煤炭2.9亿吨,同比增长59%,已连续4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二是环境整治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然结果。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比重降到65%以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要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三是大型煤田的开发和生产速度在加快。近年来,新煤田如井喷式被发现,内蒙古鄂尔多斯煤田储量达180亿吨,新疆塔城储量达到800亿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相继发现大型煤田。四是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水源、地热能以及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一定领域逐步替代了煤炭能源。五是受国家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影响。水泥、化工、钢铁、冶炼等行业的产能调控,导致工业用电减少、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使钢铁价格跌至20年前的水平;钢铁行业消费的减速,是煤炭市场疲软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六是盲目投资的因素。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的增长,盲目引进煤炭项目建设。国内煤炭产能超前建设,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2.产能过剩产生的影响:产能过剩将会给各行业带来不利影响。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价格出现连续下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亏损企业的比例在逐年增加;产成品库存量增多,固定成本居高不下;银行业的金融风险增加,国内和国际贸易受到影响,国内经济增速缓慢;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

二、黑龙江省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鸡西市煤炭资源权属构成分为国有煤矿和地方煤矿,管理方式为国有企业管理和地方政府管理,两种方式原则上不交叉,但实际工作中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一)鸡西市煤炭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鸡西煤炭企业组织形式有3种,具体资源赋存条件和生产能力如下。

1.以私营为主的地方煤矿:全市地方煤矿总数为236处,资源储量3.37亿吨,年产量1 560万吨。地方煤矿为个体私营企业,是由当地政府的煤炭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企业自主经营、自行销售、自负盈亏。

2.国有煤矿为黑龙江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为省直企业,现有煤田面积为3 078平方公里,储量18.83亿吨;现有31个直属单位,有18个地面单位,在册员工54 260人;年生产能力1 875万吨,全部资产133亿元,年上缴税费10亿余元。

3.外来企业为沈煤集团盛隆公司:2005年1月,沈煤集团以2.28亿元并购了鸡东煤矿,标志着沈煤集团盛隆公司在鸡西市成立。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8.42亿元并购鸡西市碱场煤矿、立新煤矿等6个煤矿,年产煤炭560万吨,建成了4个中型的洗煤厂。

(二)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安全事故多发。地方煤矿的生产规模小,井深巷远,瓦斯大,隐患灾害多,开采历史大多在20年以上,一些矿井井深800多米,甚至超过千米,通风、供电网络复杂。据统计,2006—2013年,鸡西市地方煤矿发生安全事故19起,死亡191人,其中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就有14起。

2.监管体制不畅。煤矿安全生产涉及煤矿监察、行业管理、国土资源、安全监管、工商、公安、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各自为政,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监管系统和执法机制,相互独立开展业务,统筹协调不够,没形成联合执法机制。

3.地方煤矿开采威胁着国有煤矿的安全。在国有井田范围内的地方煤矿就有83处,开采国有煤矿的边缘煤层。这些煤矿常常偷偷越界、超层开采,破坏保护煤柱,河流和水患层的煤田经常被盗采,造成房屋沉陷,给国有煤矿造成重大水灾隐患威胁。

4.地方煤矿职工素质普遍偏低。地方煤矿为了省钱,雇佣没经验的农民工以及闲散就业人员。这些人员素质低,劳动技能差,流动性强,缺乏对安全知识的了解,难免出现违规操作,自我安全保护能力弱。工伤失去了劳动能力后,企业将这些员工交给了社会,工伤赔偿额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负担和稳定隐患。

5.煤矿安全技术标准严重滞后。地方煤矿安全标准550项,其中大多数10多年未修订;与“一通三防”有关的154项,设计瓦斯防治的管理标准只有9项。而且最初开办煤矿的市场准入条件太低,很难达到技术标准和要求,安全生产缺乏最基本、最基础的条件。

6.煤炭行业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地方煤矿企业条件差,效益不好,事故多发,工资福利低,招不进,留不住人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煤矿企业进入了人才缺乏,技术、管理落后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特殊工种人员流失严重,人才资源短缺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

7.资源和环境破坏严重。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煤矿普遍超能力开采,掠夺式开采。遇到条件和煤质差的煤层,往往扔掉,出现了挑肥捡瘦,“翻土豆”式开采,煤炭资源造成了浪费和破坏。同时,开采出的矸石占地,煤矿企业占地,采煤造成的土地沉陷和煤矸石自燃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三、鸡西市地方煤炭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因此,只有推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找到地方煤矿发展的新途径,才能实现科学发展,合理规避市场经济风险,找到解决各类矛盾的有效途径。自2005年起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煤炭产业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2013年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鼓励和支持地方煤矿实行兼并重组。

实施兼并重组整合,扩大和优化企业规模,实现规模化“抱团经济”,通过整合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市场品牌等,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煤炭资源产业的规模经济属性和产品的大宗性,决定了其战略组合的必要性。鸡西市地方煤矿还没有走出粗、多、乱的现状,地方煤矿实行公司化兼并重组的步伐滞后,产能过剩现象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一是地方政府的本位思想,不想触及各类矛盾,担心影响到地方的财政收入。二是资源禀赋的怪圈没有打破,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少改革的动力。三是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产能过剩的市场波动刚刚波及到地方,影响不大,在主观上不支持地方煤矿兼并,具体行动上不配合。

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的对策

鸡西市作为老矿区,只有对企业进行重新配置,推进地方煤矿公司化兼并重组,才能走出创新发展的道路,可供选择和借鉴的兼并重组模式如下。

(一)可供选择的模式

1.“国进民退”模式。借鉴山西的模式,推进兼并重组。鸡西共有6个区、3个县(市)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煤田面积为3 078平方公里,在鸡西的4个区、两个县级市内均有直属的国有煤矿。在地方煤矿兼并重组的过程中,发挥好国有煤炭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运用合理的兼并重组的模式,将龙煤集团煤田范围内的地方煤矿以接收债务、购买、吸收股份等方式进行兼并,分设煤业公司,专门经营管理,并将安全、经营、生产、销售等管理权限全部上收,扩大国有企业规模,让民办的地方煤矿全部退出,形成新的国有煤矿发展模式,打造国进民退的格局。

2.引进外域企业收购。2005年1月,沈煤集团进驻鸡西市,成立了沈煤集团盛隆公司。该公司先后收购了6个煤矿,建成了与煤炭行业匹配的加工产业,创造了新的煤矿兼并重组实例,这也是贵州经验在鸡西的应用。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在开采技术、管理理念、职工的思想观念等方面创造了强烈的“冲击波”效应,救活了危机四伏、濒临倒闭、破产的黑龙江省四个国有地方煤矿,使近1.1万多人实现再就业。几年来,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产煤1 192万吨,实现收入24.77亿元,上缴税金2.48亿元。这个兼并重组经验,实用性强,也是鸡西地区的宝贵经验。应继续鼓励和支持沈煤集团收购规模、资源、经营条件较好的(除龙煤集团收购的煤矿外)地方煤矿,重新整合管理模式,兼并重组和系统管理,建立跨地域的分散经营、统一管理模式。

3.以大并小,矿企联合做大。鸡西市地方煤矿经过多年发展,具备一定规模的煤矿占到总数的30%以(下转32页)(上接5页)上,这些煤矿作为兼并重组的重要平台,成为兼并重组周边煤矿的母体。通过大型煤矿企业的辐射作用,将统一资源、统一地域、煤层相叠的地方煤矿进行资本重组,其他煤矿根据资产和资源大小入股,形成股份制企业,实现公司化经营。同时,结合公司化经营并购煤炭深加工企业的方式,形成一个公司带动一个煤炭深加工企业,实现产业化经营;或者深加工企业兼并几个煤矿,实现联合发展的模式。

4.组建公司,合作经营。鸡西市煤炭资源分布广泛,煤层多,地方煤矿往往依资源的分布来建,煤矿分布不规范,在一个煤层内的煤矿距离最远的相距几十公里,而且不在龙煤公司井田范围内,也不符合沈煤集团的收购范围,这类地方煤矿要实现兼并重组只有采取组建公司,合作经营的方式。将一个地域或者跨地域,同一煤层、同一资源,或者紧邻的矿井吸纳在一起组建新的公司,选择其中最佳的矿井作为母井,开采同一块资源,其他矿井以资产和资源入股,关闭整合,进行资产重组,合作经营,便于管理和集中经营。

5.收购和托管经营。对于没有兼并重组条件的距离优势煤矿远、资源少、没有开发价值的矿井,可以采取就近托管给大的集团公司、新组建的大型煤矿公司管理经营。对于不能实现委托经营的煤矿,由地方政府制定特殊的税费政策,在煤矿兼并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或者效益较高的新的煤矿集团企业,预收一定的提留资金,分配一定的职责,负责将对不能参加兼并重组的煤矿买断,并给予关闭,做到以强带弱,保证公平。

(二)兼并重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不搞“拉郎配”。避免通过行政干预,以拉郎配的形式来实现兼并重组,杜绝为争取国家政策采取“抱团取暖”的现象。二是避免假兼并、假重组。地方煤矿企业借兼并重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时机牟利,存在投机心理,甚至临时拼凑“空壳公司”,参与兼并,从中牟利。三是避免出现盲目“国进民退”的现象。不能简单地把煤炭行业的兼并重组看成是国有大型企业兼并小企业的模式,这是国企“阴影效应”长期存在的表现,人为造成行业封锁和垄断的做法都不符合市场规律。四是避免地方政府过多干预。地方保护主义直接影响到工作的开展。地方政府对煤矿兼并重组要避免过多的行政干涉,杜绝越俎代庖,包揽包办。五是对兼并重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有预见性。要防止门槛过低造成无序竞争,扰乱兼并重组工作。防止手续繁杂问题影响进程。

参考文献:

[1] 史志斌,李轶民,陶志国.关于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0,(7).

[2] 宋燕,丁文芬.我国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规模经济研究[J].中国煤炭,2011,(4).

[3] 张毅.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后管理体制再造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10,(5).

[4] 王炳文.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博弈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2,(9).

[5] 纪成君.中国煤炭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公司化鸡西市煤炭企业
某焦化公司化产VOCs达标提升技术方案
鸡西市防御洪水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国企合力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黑龙江鸡西市第四届教师微课制作技能竞赛活动落幕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研究
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的创新
浅谈电视媒体广告经营的公司化与资本化
论国有农场公司化改革
我国煤炭企业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