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持彩练当空舞

2015-05-21史鹤幸

上海企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传感互感器螺旋

史鹤幸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的核心材料——特种高双折射保椭圆光纤,解决了光互感器的工艺一致性问题、温度补偿问题、抗振动问题和长期老化问题。缘此,黄勇博士的FOCT技术达到了该领域世界领先水平,所提供的样机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一次性通过了性能检测和型式试验——康阔从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自己独立开发的电流传感光纤生产FOCT的公司,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出了无需手工制作含四分之一波片功能的FOCT的公司。

有一种创业创新人才叫做“海归”,因为他们最俱开创性、包容性而视野开阔,又融合东西文化于一体而高屋建瓴,成为“四新经济”名声鹊起的“上海范本”——上海康阔光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勇博士,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十余年,黄博士身体力行地演绎了一部“从海外历练到归国创业”、“从十年磨剑到世界第一”的创业心路,“不服输”地成就了世界全光纤电流“互感器”领域的顶尖人物、全球“互感器”核心技术的执牛耳者而为人啧啧赞许——

从“海外练历”到“归国创业”

“60后”的黄勇博士,一个没有“双休日”的创业者——1987 年在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同时,潜心专注于研究光纤及其器件技术而一发不可收拾。黄勇博士通俗地解释说,电流互感器,好比每个家庭里的一只电表,它可以用作计量,同时也用作线路保护,而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的线路中同时起到测量、保护、调度和控制等作用,是智能电网中核心中的核心,是智能电网的“眼睛”。

1989年,不甘平庸的黄勇再次深造,成功地获得在职攻读的上海科技大学光纤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1992年继续攻读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黄宏嘉教授的博士学位;1993年,黄勇转投上海交通大学光纤所林宗琦教授,二年后获工学博士学位,创造了一个传奇式的求学记录。

缘此,寻求发展的黄勇博士,1996 年顺利获H1B1签证,远赴美国 Oplink Communications 公司,任研发部高级工程师,负责熔融拉锥产品的开发,随之,开启了黄勇博士的海外历练生涯。1997 年黄勇博士加入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球最大的光子器件和系统集成供应商JDS Uniphase,负责用于海底光缆系统的超高可靠光纤耦合器的生产设备开发、器件工艺开发,任 Staff Engineer 及部门经理。

幸运的黄勇博士在海外公司的光纤领域佳绩频传、游刃有余,普遍被人看好,是海外光纤领域一个炙手可热的创新型人物,进而炼就了黄勇博士成为世界光器件界著名专家。难能可贵的是,黄勇博士结合产、学、研而案牍劳形地在国内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余篇,并获得7项美国专利和近20项的中国专利。

2000 年,黄勇博士应台湾工业界老大郭台铭亲自邀请,以百万年薪加盟富士康在美国加州的光技术公司(FOTI),任无源器件研发部主任……或许,今天的康阔,就是意寓自己的路要比富士康更广阔。

本世纪初,黄勇博士始兼任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的技术总监,而人主要在美国工作,必要时来上海现场指导。然而,2007年的回国探亲,竟成为黄勇博士归国创业的一个契机。

2011年黄勇博士夫妇双双毅然带上一双儿女踌躇满志地迈出了归国创业之旅。黄勇博士以个人专利技术,作为大股东之一正式加盟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并重点负责新产品的开发——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由仰帆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出资于2000年正式成立的民营企业。2001年就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同年通过了ISO9001的质量体系认证。2004年4月,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发了保偏光纤耦合器的自动化生产系统,获得了参加鉴定会的两院院士的高度评价,并因此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为了表彰黄勇博士在光纤领域的突出贡献,被上海市评为优秀发明企业家称号。黄博士迄今已先后完成了多项上海市科委、经委和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近日,又成功地跻身上海的“千人计划”行列,成为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外籍特聘专家。被誉为中国光纤通信之父的赵榇森院士为其推荐说,根据黄勇博士的工作和研究的经历,特别是最近几年在研究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方面取得的成绩,说明黄勇博士不仅在光纤理论方面有扎实的基础,而且在螺旋双折射保椭圆光纤加工工艺方面有独到的创新。特别是:他所带领的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开发成功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并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测试中一举获得顺利通过,实为不易,充分体现了黄勇博士的创业和创新能力。本人乐于推荐黄勇博士为上海“千人计划”人选。

黄勇博士自豪地说,“康阔是一个实力很强的企业,完成了过去30年来许多国际上著名大公司未能完成的课题——特种螺旋双折射保椭圆光纤的产业化。今天,我是比较有自信心的,不是先进的东西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出先进的东西。”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权威专家周凤起高度评价说:黄先生实际上是介绍他们的创新和发明,是可以用于智能电网的互感器中的关键元件。

从“十年磨剑”到“世界第一”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的核心材料——特种高双折射保椭圆光纤,解决了光互感器的工艺一致性问题、温度补偿问题、抗振动问题和长期老化问题。缘此,黄勇博士的FOCT技术达到了该领域世界领先水平,所提供的样机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一次性通过了性能检测和型式试验——康阔从而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自己独立开发的电流传感光纤生产FOCT的公司、世界上第一家生产出了无需手工制作含四分之一波片功能的FOCT的公司——彻底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同时也是国内外第一家柔性电流传感光缆通过中国电科院(武汉)测试的公司。

电子式全光纤电流互感器,要传感电网上的电流的变化其关键就是用于传感的核心材料。一般电子式互感器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计量功能,一个是控制和报警功能。传感光纤只要在上面绕几圈,就可以把电流母线上电流大小的信息采集进来。利用光纤作为传感材料的最大优势是它的绝缘,不管是电流母线上高压有多少高,100万伏还是1000 万伏,都没有问题,都是很安全的。endprint

全光纤电子式互感器里面的传感头,就是前面所说的电流传感光纤,是整个智能网原始信息源头,就好比智能电网的眼睛,他们攻克的东西就好比是眼睛。比方说,一个乒乓球运动员,他的眼睛肯定要好,所有后面的动作都取决于眼睛看到的情况,后面的对策就是靠分析、判断来做出。当然需要反应快。他如果是近视眼肯定不行,因为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这个核心材料和技术关乎整个智能网的运作、管理、数据运行、采集、分析等,是智能电网中的核心中的核心技术。

需要深入说明的是,普通保线偏振光纤中的应力区方位是不变的;但是电流传感光纤是会变的,是有规律的螺旋结构。目前国外能做的是它的螺距结构是均匀的,就是螺旋一圈到下一圈的距离是均匀的。上海康阔通过工艺技术来摸索,把一根保线偏振光纤慢慢地过渡到一根电流传感光纤,也就是说它里面的应力螺旋结构,是从不螺旋到开始慢慢螺旋的,在不螺旋到均匀螺旋间必须有一段过渡段。就像一辆车要下高速公路,必须有一段下匝道一样,而且要求下匝道有足够长度,确保汽车能安全、平稳地减速。而对于光学特性变换,也需要稳定地、一致地、完美地变换,而不是随便螺旋一下就能达到所要的效果,那是不可能的。光学特性的完美变换,只能通过高稳定、高精度的设备来保证。黄博士预测,我们国家目前11万伏以上的电流互感器的需求量大概有四五十万个,要完全替换成电子式互感器,才能满足智能电网的需要。

两年前,几乎所有做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公司,都没有用这类光纤,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不稳定的方法。康阔做出来的每一根电流传感光纤性能是非常一致的,一般差别在万分之三左右。要想做到很理想的传感光纤,也就是说在全温度下,温度几乎不变,就可能需要使用光子晶体光纤。另外,康阔传感光纤的位置敏感性或均匀波动小于0.2‰。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采用这种光纤做成的柔性电流传感光缆,在实际应用时有很多特有的优点,首先,在GIS系统应用中,无需打开GIS罐体,可现场迅速绕制成所需要的电流传感环,重复性高,重量轻,安装简单、方便。其次,同一根电流传感光缆可适合于任何电压等级(可至1000KV),无需用传统的方法事先加工成固定环。这应该是用于GIS的FOCT必然的发展方向。黄博士的光纤电流互感器不仅是国内第一,更是世界第一。中国电科院和国网公司的相关领导都曾称赞康阔的产品比国外阿尔斯通、Nxtphase、ABB等的产品都要更先进,更可靠。

黄博士的光纤技术领域的成熟技术应用于高压输电系统的电流测量,确立了开发全光纤电流互感器(FOCT)的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科技部863重大专项资助。首先攻克并圆满完成了其核心材料-螺旋高双折射保椭圆光纤的开发。这类光纤的成功开发,彻底解决了光互感器的工艺一致性问题、温度补偿问题、抗振动问题和长期老化问题,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使本公司开发的FOCT达到了该领域世界领先水平。

今天,康阔用的是自己生产的电流传感光纤,康阔不仅开发了生产这类特种光纤的设备,同时摸索出了整套光纤工艺,实为不易——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薛禹胜这样说。国家电网运检部滕乐天主任等电力系统的领导都来参观过康阔,都对黄勇博士颇多褒奖与高度肯定。

对此,黄勇博士常自信地说,“我们拥有世界‘互感器的核心技术,我们拥有一颗中国芯。”

黄勇博士简介

1964 年1月出生,上海市崇明县人

1983-1987年上海科技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7-1989年上海科技大学光纤研究所在职硕士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2-1993年上海科技大学光纤所攻读博士学位

1993-1995年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光纤所攻读博士学位,并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7-1992年上海科技大学工作,先后任助教、讲师

1996年4月应美国 Oplink Communications 公司邀请,任该公司研发部高级工程师,负责熔融拉锥产品的开发

1997年3月加入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的全球最大的光子器件和系统集成供应商JDS Uniphase,负责用于海底光缆系统的超高可靠光纤耦合器的生产设备开发,器件工艺开发。任 Staff Engineer 及部门经理

2000年12月,应台湾工业界老大郭台铭亲自邀请,加盟富士康在美国加州的光技术公司(FOTI),任无源器件研发部主任

2001年5月,应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公司之邀,兼任该公司的技术总监(但人主要在美国工作,必要时来上海现场指导)

2011年6月,携带个人专利技术,作为大股东之一正式加盟上海康阔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任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运营,并重点负责新产品的开发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感互感器螺旋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220kV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及处理
220kV变电站电压互感器常见故障及解决措施分析
呜嗷,怪兽登陆
浅谈电流互感器的构造及注意事项
硅硼掺杂碳点的制备及其在血红蛋白传感中的应用
基于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的羧酸酯酶比率荧光传感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传感应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