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逗小孩何时休

2015-05-21

南方周末 2015-05-21
关键词:酒精中毒幼童亲友

颜行

所谓“虎毒不食子”,即便是畜生,也知道不能伤害自己的后代。人类社会中,虐待孩子的非人父母也有,但毕竟是极少数。但坐视自己的孩子被戏弄,却仍是一种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两则新闻,让人痛惜。广西两岁男孩被二伯灌了一两多米酒后酒精中毒,导致脑损伤。四川两岁男孩被父亲的朋友灌下二两白酒,酒精中毒不治身亡。两个小孩子就这样被毁掉了。中国的大人怎么了?中国的父母怎么了?

这两则事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令人唏嘘的是,2015年5月15日,广西当代生活报的记者对15名已育有小孩的南宁市民进行了街头随访。13名市民,小孩都曾被大人逗喝酒。逗孩子喝酒的人中,既有孩子的长辈,也有孩子父母的朋友,更有父母自己。

酒精及二手烟对幼童的害处,大概略有点文化的成人都知道。但国人典型的亲友聚会中,成人吞云吐雾,全不管在座幼童的情况,可以说非常普遍。长辈拿筷子沾酒给婴儿尝,对大一点的孩子,直接劝酒,也屡见不鲜。难道喝酒也要从娃娃抓起,否则酒文化就断了传承?

还有拿话逗弄孩子,故意要看孩子难过或窘迫。比如“爸爸妈妈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让小孩子恐慌。

对于以上这些情况,如果父母制止亲友的行为,或是表现得不太高兴,便要被人笑话太护着孩子,太小题大做了。

然而亲友宴席之中,对于坚称不能饮酒或酒精过敏的成人,如果有人硬要劝酒,倒是要被指为强人所难的。如果有人公开拿人取笑,更是要被他人劝止,也许还要被在场长辈斥责。

不强人所难,体谅他人,尊重他人,在中国社会的成年人交往中,也是被推崇的行为。但这份尊重,却似乎并没有投射到更需要爱护的孩子身上。太奇葩了。

中国人讲究一个“孝”字。老莱子彩衣娱亲,说的是七十多岁的老莱子为了尽孝,着五彩衣,扮婴儿,以博双亲一笑。这个故事名列二十四孝,略可体现中国人的观念中,娱乐父母长辈是子女的一项职责。七十多岁的老人尚要勉力而为,从娃娃抓起自不必说了。

这或可解释幼童在家庭及社会中的奇妙地位。在小家庭中,孩子往往是家人关注的重点。因为孩子乃是家庭基因的传承,且因幼小而需要保护。小家庭中对孩子都很关注,也是人之常情。但在一种影响深远的孝文化中,则是以辈分来确定地位,而幼童的地位是低下的。在这种文化中,长辈的需求,是优先需要保证的。“郭巨埋儿”固然太极端,太吓人,但牺牲孩子的尊严和健康来娱乐长辈和成人,在我们的文化中却是可以接受的。

孩子比宠物重要多了,别把孩子当宠物一样看待。中国的大人,应该拿出爱狗人士的劲头来尊重孩子、保护孩子。

猜你喜欢

酒精中毒幼童亲友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急性酒精中毒的内科急诊治疗分析
陈兰彬与留美幼童
七绝·岁末染恙恰遇除夕以记之
记者回乡记
霍比特人退下,霍克斯湾上场
急性酒精中毒与脑中风(附24例分析)
对“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插图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