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效果探讨

2015-05-20韩建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

韩建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三级康复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结果 随访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和褥疮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三级康复能有效延续患者家庭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三级康复;脑卒中;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4-166-03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致残率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1]。康复治疗作为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最有效方法,已经成为脑卒中后康复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2]。故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以更好地诱发患者大脑对皮肤及关节的深、浅感受器调控,建立中枢神经系统反射弧,以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组,从而减轻脑卒中后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本研究主要探讨三级康复系统对于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63.5±5.1)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3.2±1.1)个月,发病肢体:左侧19例,右侧2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4岁,平均(63.6±5.1)岁,病程1个月~1年,平均(3.1±1.0)个月,发病肢体:左侧21例,右侧19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与患者本人或其授权委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实施三级康复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主要为在神经内科病房或者康复科病房由康复科医师介入的治疗,比较两组出院时和随访1个月、3个月患者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ving,QOL)得分[4],及发生并发症情况。

1.3 三级康复方法

一级康复主要是指患者发病早期于急诊科或神经内科病房内进行的常规药物干预以及进行的早期康复干预。我院针对早期在神经内科病房内进行的康复治疗上,主要通过物理治疗干预为主,辅以心理干预。同时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期意识状态变化,一旦患者神经系统临床症状稳定超过48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在8分及以上,即可进行早期的物理干预康复,干预方法上可通过被动和主动运动,如进行抗痉挛体位摆放、肢体功能的被动训练、健侧肢体的主动运动以及深呼吸和腰腹肌的协调训练等。以达到防治关节、肌肉挛缩以及肢体肿胀、血栓形成等。二级康复则为康复科主导的康复治疗。主要方法有物理治疗以及作业疗法相互结合,并通过言语干预、辅助支具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等多种康复治疗手段,达到最大程度的促使患者功能恢复。同时针对发病后的协同运动进行相应抑制,以尽可能的训练患侧肌肉、关节运动功能,提高患者主动的随意运动能力,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达到患者独立完成肌肉关节锻炼的目的。三级康复则主要在恢复后期和针对脑卒中后遗症进行的社区或者家庭康复。其实施主体是社区医师,通过上门指导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主要有对患侧辅助支具使用的指导及训练,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两组出院时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和褥疮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脑卒中康复治疗是一个连续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医疗系统现状,综合医院病床有限,专科康复医院发展滞后[5],故绝大多数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主要通过家庭康复治疗,家庭康复治疗已经成为脑卒中患者最主要的方法[6]。而许多患者的康复计划在出院后得不到有效延续,严重影响者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7]。而目前国内针对脑卒中的家庭康复治疗未得到重视,麻木性与随意性共存,故家庭康复治疗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8]。本研究探讨的三级康复有效的解决了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无法延续的难点。

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脑卒中三级康复系统,随访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通过各级康复治疗逐渐实施,从患者入院、检查、治疗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均涉及有持续的康复干预,尤其是在患者出院后还继续坚持康复指导和训练更难能可贵[9]。通过在家庭治疗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而得到综合医院康复科医师及治疗师积极参与的康复治疗,同时定期接受综合医院康复门诊复诊[10],并通过上门和电话随访等方式提高康复治疗效果[11]。将有限的康复指导和治疗资源进行共享,充分的调动了社会资源,提高患者社区和家庭支持率,更好的开发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潜能[12]。在并发症方面,观察组发生肺部、泌尿系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和褥疮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肺部、泌尿系感染和褥疮发生率降低,可能是因为加强了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了长期卧床比例,从而感染率下降。同时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挛缩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康复干预的主动和被动运动的结果。通过本组研究我们认为,三级康复能有效延续患者家庭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胡世华,黄俊宏,邓少珍,等.分期针刺结合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1):1054-1057.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办公室.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 318.

[3] 贺妮娜,樊小农,王舒,等.正交设计法筛选“醒脑开窍”内关穴最优针刺参数方案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52-56.

[4] 包宁,何愉胜.脑卒中后康复治疗的现状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1):68.

[5] 李侠,高凤清,侯儒寅,等.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程序的效果和卫生经济学分析的综述[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8-9.

[6] 许晓冬,李芬,常湘涛.脑卒中患者三级康复模式的探讨[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4):331-332.

[7] 林汝兰,王海珍,许晓冬,等.社区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2):152-153.

[8] 陈庆华,代新年,单守勤,等.疗养院开展三级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82-384.

[9] 臧运华,李淑景,张连运,等.经三级中医综合康复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证候变化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81-184.

[10] 尹慧娟.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求医问药,2012,10(4):309-310.

[11] 于敏,蔡丽华.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1):123-125.

[12] 陈丽霞.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远期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4):639-640.

(收稿日期:2014-11-06)endprint

猜你喜欢

脑卒中康复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