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482例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2015-05-20张鲁明孙明强董天亮刘爱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炎

张鲁明??孙明强??董天亮??刘爱玲??郑国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潍坊市育龄妇女阴道感染病原体的分布情况,为临床预防和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联合阴道炎联合测定技术对37 482 例妇科门诊就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 结果 37 482例就诊患者中共检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0 579例,占检测人数的28.2%;检出霉菌5210例(13.9%);检出滴虫977例(2.6%)。阴道清洁度分级越高,各类病原菌的检出率也增高;各种阴道病的发病率与季节相关。 结论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最高,霉菌性阴道炎次之,滴虫性阴道炎最低,且阴道病的发病率与季节相关。

[关键词] 阴道分泌物;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

[中图分类号] R71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4-93-03

阴道炎是临床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不同的病原体可导致不同类型的阴道炎,其治疗方案也大不相同。而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联合阴道炎联合生化检验可快速、全面地反映女性阴道是否存在炎症及微生态的平衡状态,可为临床诊疗阴道炎及其炎症类型提供依据[1-2]。为调查潍坊市女性阴道感染的病原体分布情况,现对37 482例阴道分泌物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了解了解本地区女性患者阴道炎的感染特点,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37 482例标本均为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妇女,患者主诉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异常等。年龄18~69岁,平均39.8岁。标本由妇科医生用无菌拭子自患者阴道后穹隆处取出阴道分泌物两份,一份置于生理盐水中用于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另一份用于阴道炎联合测定技术检测。

1.2 检测方法

取样前24h内没有性交、盆浴、阴道灌洗及局部用等,48h内未使用阴道润滑剂等,以免影响检验结果。取棉签两支分别于阴道穹窿处旋转10~20s,以清晰看到棉签上有分泌物附着为准。一支放入生理盐水小瓶中用于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另一支加6滴(约300mL)专用标本提取液,反复挤压棉签使样品溢出。将样品与检测卡装载到由珠海丽拓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的专用设备上进行全自动的联合生化检测。

1.3 结果判断

阴道清洁度、霉菌、滴虫的常规检验等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判断标准[3]。联合生化检测结果的判读:唾液酸苷酶(SNA):阴性不显色;阳性显淡蓝色或蓝绿色,提示细菌性阴道炎。白细胞酯酶(LE):阴性不显色;阳性显淡蓝色或蓝绿色,提示有炎症。β-氨基半乳糖苷酶(NAG):阴性不显色;阳性显淡黄色或黄色,提示霉菌或滴虫感染,显微镜下进一步鉴别。过氧化氢浓度(H2O2):显紫红色,表示阴性(H2O2浓度≥2μmol/L),显浅红色表示H2O2浓度偏低,不显色为阳性(H2O2浓度<2μmol/L),提示菌群失调。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阴道清洁度与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率

37 482例就诊患者中,11 637例清洁度是Ⅰ~Ⅱ度,占检测人数的31.0%;25 845例清洁度是Ⅲ~Ⅳ度,占检测人数的69.0%。10 579例为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占检测人数的28.2%;检出霉菌5210例,占检测人数的13.9%;检出滴虫977例,占检测人数的2.6%。对阴道分泌物中病原体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经x2检验,清洁度Ⅰ~Ⅱ度患者(15.8%)与清洁度Ⅲ~Ⅳ度患者(57.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98.08,P<0.01)。见表1。

2.2 不同季度病原微生物检出率

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BV的检出率为28.2%。一季度与二季度(x2=132.40,P<0.01)、三季度(x2=252.03,P<0.01)、四季度(x2=854.32,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二、三季度间(x2=6.87,P<0.01)、二四季度间(x2=355.12,P<0.01)和三、四季度间(x2=228.67,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假丝酵母菌的检出率为13.9%,一二季度间(x2=69.82,P<0.01)、一、三季度间(x2=195.6,P<0.01)、二、三季度间(x2=34.50,P<0.01)、二四季度间(x2=101.71,P<0.01)、三、四季度间(x2=274.04,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四季度间(x2=0.57,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滴虫的检出率为2.6%,一、二季度间(x2=35.52,P<0.01)、一、三季度间(x2=33.01,P<0.01)、二、四季度间(x2=45.49,P<0.01)、三、四季度间(x2=48.48,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三季度间(x2=0.00,P>0.05)与一、四季度间(x2=0.19,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阴道炎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许多患者往往无异常感觉或感觉轻微异常。这种长期的炎症状态可能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4],如炎症上行感染可引起宫腔炎、盆腔炎、宫颈糜烂等,严重者可以导致宫颈癌、不孕不育[5-6]等。因此及时发现并正确诊疗女性的阴道炎症是保障女性身心健康的关键。

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结合阴道炎联合生化检测可为女性阴道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7]。该检验手段利用病原微生物代谢导致的阴道分泌物生化反应条件的改变来检验、鉴别或提示可能感染的病原体,可弥补单纯性的常规镜检造成的病原体漏诊而常规镜检也可进一步确证生化检验的结果。该检验手段快速、有效、全面[8]。本次统计数据均为阴道分泌物常规检验结合阴道炎联合生化检测的结果,统计显示:细菌性阴道病最常见,其次是霉菌性阴道炎,而滴虫性阴道炎的检出率仅为2.6%。滴虫性阴道炎的明显减少说明人群的卫生习惯明显改善,卫生意识明显提高[9]。细菌性阴道病的明显升高可能原因较多[10],首先是检验技术与水平的提高,让细菌性阴道炎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次是其它阴道炎感染率的降低相对的推高了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病率;第三是个人卫生意识的提高,女性人群不合理的应用各种消炎、清洁的保健用品[11]及广泛滥用的抗生素导致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而引起的菌群失调性细菌性阴道炎[12-13],加德纳菌作为一种阴道条件致病菌,在临床上正由于抗生素的大量应用而导致阴道炎的感染率不断提高,已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4-16]。第四是应该与个人的生理状态、行为习惯、性生活方式与观念有关。临床发现,霉菌感染主要与女性用品的清洁度与卫生习惯有关[4,10-11]。

另外,通过本次统计结果显示,常规检验的阴道清洁度用来判断阴道环境的健康状态已经显得非常粗糙。本研究37 482例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查结果显示:当阴道清洁度为Ⅰ~Ⅱ度时,按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结果提示这部分人群在正常范围内,但是病原体的检出率却高达15.8%,这说明开展阴道病联合检查甚至是普查对提高阴道炎的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多种检测手段的检测与分析还可以对阴道炎类型进行鉴别,这对提高了妇科阴道炎的诊断率,及早和准确的诊断各种阴道病提供了极大的帮助[2,7,15]。

对两年的数据按照季度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1 ~ 3月份各种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霉菌性与滴虫性阴道炎在一、四季度的发病率明显低于二、三季度的发病率。这提示环境温度与湿度对阴道炎的发病类型与发病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四季度细菌性阴道炎与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与一季度相比还是明显升高,分析认为可能是二、三季度感染治疗不彻底或迁延不愈而导致发病率增高。

[参考文献]

[1] 袁小松,邵秋琴.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技术在阴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10(4):25.

[2] 何亮,陈群,曾忠铭.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方法评价[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3,15:122-124.

[3] 叶应妮,王鋶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24.

[4] 周亚芬,张静.妇科门诊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52-854.

[5] Menard JP,Bretelle F. How ca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vaginosis be improved to reduce the risk of preterm delivery? [J]. Womens Health,2012,8:491-493.

[6] Capoccia R,Greub G,Baud 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Mycoplasma hominis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J].Curr Opin Infect Dis,2013,26:231-240.

[7] 卢芝君.细菌性阴道病联合测定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2007,27(2):73.

[8] 赖炜玲,李丽,郝晓莹.2930例应用两组实验方法诊断细菌性阴道炎的比较[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21(12):1114-1115.

[9] 姚中华,范丽梅,高永林.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配偶滴虫检出情况[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l):71.

[10] 吴宏宇,王敬华,祁建青,等.细菌性阴道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2):2080-2081.

[11] 赵学静.细菌性阴道炎与阴道冲洗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0):2782-2783.

[12] 王敏,宋磊,姚立红,等,223例健康育龄妇女阴道内乳酸杆菌菌群的鉴定[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9,10(3):200-203.

[13] 范爱萍,薛凤霞.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45(12):904-905.

[14] Van Oostrum,N Sutter,P Meys,et 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bacterial vaginosis in infertility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Hum Reprod,2013,28:1809-1815.

[15] 王克迪,吕治,苏建荣.阴道阿托波菌组合在细菌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 (12):1167-1168.

[16] 王春秧.85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8):6-7.

(收稿日期:2014-09-15)

猜你喜欢

霉菌性阴道炎阴道炎
阴道炎清热利湿方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
健康教育在妇科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
没有性生活也会得阴道炎吗
妇炎平联合克霉唑治疗阴道炎的疗效研究
人性化护理配合对霉菌性阴道炎的干预效果与探讨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43例霉菌性阴道炎中药治疗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妇科千金片口服结合达克宁栓外用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栓剂巧选择 轻松做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