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州访清照

2015-05-18于水

东方艺术·国画 2015年1期
关键词:卷帘赵明诚青州

于水

一个画画的,一拍桌子一瞪眼,把一个收藏家给送进了大牢。这个离奇的美术事件发生在900多年前的宋代。画画的那人叫赵佶,江湖上称宋徽宗。那个倒霉的收藏家叫赵明诚,大词人李清照的老公。

按说收藏家是画家的衣食父母,本不应该发生这种反目为仇的事件,这事儿说来有点话长。赵明诚他爹是朝廷大官,自然逃不了朝廷内部党派之争,也曾得势,风光一时,到了宋徽宗登基,赵氏党派失势,被清查。查到赵家,问题不小。而此时赵明诚的父亲已死,只好让其儿子顶罪入狱。好在赵氏的罪不重,好在皇帝一心扑在花鸟画上,懒得与赵家较真儿,一年半载,也就把赵明诚给放了。

赵明诚又回到了青州的家,与望眼欲穿的李清照团聚,过起了收藏家的日子。据青州的朋友胡子说,李清照和赵明诚在青州的十七年,是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踏着残雪,我和二刚、老杨、郭同志、书萍等走进了李清照家的小院。院子里没有游客,十分清冷。灰色的房舍配以朱红的廊柱,“别有一番滋味”。院外右侧是一片湖,已结了厚厚的冰,偶有残荷被“定格”在晶莹的冰中。这大概就是李清照乘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地方了。

李清照、赵明诚的居室叫“易安居”,大概是后人写的匾,因李清照“易安居士”得名。房子开间不大,北方民居格式,中间是堂屋,左手是书房,右手是卧室,不带卫生间。房间中随便摆了两个旧书架,非宋做,仿得很粗糙。一座真人大小的雕塑,李清照在弹琴,赵明诚站在后面听,现代大理石石刻,大概出自学院本科生之手,新,但还算生动,那恩爱的架势像贾宝玉和林妹妹,很难让人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挂上钩。

在这间房子里,当年李清照、赵明诚小两口发生的故事已变成了传说。先说李清照吧,每天晚上与赵明诚比背诗、斗酒,而赵明诚总是一个“输”字,少喝多少老白干!是故意让着娇妻,还是真不如清照聪明,今已无从考证。再说赵明诚,沉迷于古董金石收藏,那天,忽见一幅唐人名画,爱不释手,一问价,傻了,根本买不起,李清照看老公可怜巴巴地抓住那画不肯放手,立马把自己的裘皮大衣送进当铺,换了点钱,买了那幅画的一夜观赏权。夫妻二人,把画抱回家,秉烛观看,一夜未眠,仿佛一闭眼就造成经济损失似的。至今,也不知道那幅画是《簪花仕女图》还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青州人的国学基础和收藏热,大概就是赵哥哥、李姐姐开创的。如今的青州,几乎人人都玩字画收藏,从土豆、大白菜到汽车、房子,都能用字画来换,这在全世界都是独一份。

进入李清照、赵明诚的卧房,想象的空间就更大了。一张破架子床,几床破被褥,跟“浓睡不消残酒”的温馨感觉相去甚远,这样的床上怎会有“浓睡”,恐只有“空滴到天明”的失眠罢了。家具弄得太潦草,只好当道具观。

一对小夫妻是怎样的恩爱,怎样地度春宵,有两句春词为证:“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的幸福生活其实也有波澜,问题就出在这个“卷帘人”。故事是这样的,结婚好几年了,李清照也未能生得一男半女,在古代,这是大不孝的事,赵明诚百般无奈,就又娶了“卷帘人”,道理讲得很明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可不是为个人欢娱,姐姐千万不要吃醋。于是,赵哥哥带着小妾(现在叫“小三”)去外地做官,李姐姐留在青州,虽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难过得还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卷帘人”也不争气,几年下来还是肚子平平。赵哥哥也明白了,问题八成出在自家身上,谁也怪不得,死了这个心吧,于是又回到李清照身边,又恩爱如初。

接下来的故事就比较简单,身为皇帝的赵佶,沉醉于绘画,朝政荒废,金人大举南下,李清照、赵明诚被迫南迁,六车家藏古董散尽,赵明诚英年早逝,李清照在“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中眼见着“人比黄花瘦”,眼见着生命在“凄凄惨惨戚戚”之中“憔悴凋零”。

从李清照家出来,我和二刚就感叹,赵明诚这个人,按说也有作为,留下一部《金石考据录》传世。由于这个金石学科比较冷门,后人知之甚少,他就比较吃亏,人们能记住他的,是李清照丈夫这个角色。他的一生好像就为托起李清照而来,博学、好古、收藏、坐牢、无后、短寿,都是成就一代婉约代表女词人的必要硬件,因为那些伟大的诗词和传世名句,李清照大红大紫,而赵明诚粉丝就太少了。如果要给李清照颁发一个最佳女词人奖章,那奖章就应该有赵明诚的一半。当然,赵明诚是不会计较这个的,毕竟“哥只是一个传说”。

猜你喜欢

卷帘赵明诚青州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李清照与赵明诚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Professor Xu Yuanchong and His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如何正确使用大棚卷帘机
设置防火卷帘若干问题探讨
史籍正误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