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16任青华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西稷山0432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任青华 (山西省稷山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山西 稷山 043200)

慢性丙型肝炎主要是由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当前,约有四分之一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治疗,致使病情恶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家庭的和谐。针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进行,有研究表明,在众多的药物治疗方法当中,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效果最好。由于药物中的分子量较普通干扰素明显增加,故半衰期明显延长,血药浓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避免了血药浓度的波动[1]。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1 年11 月~2013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旨在为此类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参考和建议,现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1 年11 月~2013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19 ~72 岁,平均(44.3±2.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至少2 次血清抗HCV 抗体阳性,血清HCV-RNA ≥1 000 IU/ml,肝 功 能 检 测ALT 范 围 在48 ~399 U/L。排除了妊娠或哺乳期、代偿性肝脏疾病、合并甲、乙干型病毒性肝炎、精神性疾病、酗酒史、对干扰素过敏等疾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予患者50 万U 普通干扰素,行皮下注射,每周进行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750 ~1 050 mg/d;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剂量为180 μg,每周注射一次,联合利巴韦林,剂量为750 ~1 050 mg/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利巴韦林的剂量可根据患者血白细胞的数量或中性粒细胞数酌情增减。

1.3 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根据病毒学和血液生化指标作疗效评价:早期应答(EVR),患者在治疗12 个星期后,血清ALT 正常,经检测,患者血清HCV-RNA 呈阴性;完全应答(ETVR),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患者血清ALT 正常,血清HCV-RNA 呈阴性;部分应答,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血清ALT 正常,但血清HCV-RNA滴度较治疗前下降;无效,患者经治疗后血清ALT 不正常,血清HCV-RNA 滴度较治疗前没有明显变化;复发,患者在停药后血清ALT 升高,血清HCV-RNA 检查呈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用P <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肝功能情况: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化,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2 周后,有20 例患者的血清ALT 恢复正常,在治疗结束后,有16 例患者的血清ALT 恢复正常;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2 周后,有46 例患者的血清ALT 恢复正常,在治疗结束后,50 例患者的血清ALT 恢复正常。

2.2 两组患者病毒应答情况:经治疗,观察组患者中有48 例患者在治疗12 周后,血清ALT 正常,患者血清HCV-RNA 呈阴性,早期应答(EVR)率为96%;在治疗结束后,有49 例患者的血清ALT 正常,患者血清HCV-RNA 呈阴性,完全应答(ETVR)率为98%;在对患者的回访过程中,有46 例患者血清ALT 正常,患者血清HCV-RNA 呈阴性,患者的持续应答(SVR)率为92%,有1 例患者复发,对照组患者的持续应答率为76%,有6 例患者复发,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毒应答情况[例(%)]

2.3 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血红蛋白降低,1 例患者白细胞减少,2 例患者出现肠胃不适,同时有3 例患者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观察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较明显,有1 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另有2 例患者伴有脱发、失眠等症状,1 例患者颈部出现皮疹,停药后,各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的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呈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绝大部分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使得病情发展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目的在于防止或减缓发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癌[2]。当前,针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采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这在临床上已经成为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共识[3]。干扰素是一种细胞因子,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阻碍病毒核酸和蛋白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4]。在治疗过程中,普通干扰素由于血清半衰期较短,药液在体内的存留时间短,因此,患者需要多次给药,反复用药,加上使用不方便,患者依从性较差,患者的复发率较高。聚乙二醇干扰素具有惰性、无毒、水溶性好等特性,能够有效改善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药物经皮下注射后,药液的持续吸收时间长,能够长时间保持抗病毒效应的药物浓度,因此具有更强的抗病毒作用及生物学活性[5]。利巴韦林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和HIV 感染的鸟苷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然而,单独使用利巴韦林时,患者血清ALT 虽然会得到明显降低,但由于利巴韦林的药性极不稳定,当患者停药后,血清ALT 又会上升,不利于患者控制病情。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后,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但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不良反应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相似,所以,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不良反应,由于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承受。

综上所述,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丙型肝炎病毒,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1] 范海清,赵志清,杜普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3):346.

[2] 何伶俐,陈 竹,陈 杨,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34.

[3] 朱义玲,陈 丽,赵卫峰,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2):123.

[4] 李敏然,刘红磊,郭军雪,等.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6):262.

[5] 杨彩芳.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72.

猜你喜欢

聚乙二醇丙型肝炎利巴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生物学活性验证
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猪胰蛋白酶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普拉洛芬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的临床观察
慢性丙型肝炎中医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