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爱的“号兵”

2015-05-15琦君

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号声校长室沈先生

琦君

求学时代,对负责学生事务的老师,多少总有点畏惧与反感。我中学的训导主任姓沈名咸曾,我们就在“曾”字的边上加一个竖心旁,变成“咸憎”,人人都不喜欢的意思。

沈先生兼任我们公民课。

第一天上课,他穿的是藏青色毛料中山装,线条笔挺。皮鞋擦得锃亮,走在地板上发出“咔咔”的清脆响声。比起穿长袍布底鞋的语文老师来,要神气也洋派得多了。他点完名,开始说话了:“我的名字你们一定都知道了,我还有另外一个名字,”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沈浩滨”三个字,接着说,“浩瀚的浩,海滨的滨。是我大学老师给我起的,广大辽阔的意思。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我扭头看同桌的沈琪,她把“浩滨”二字端端正正地写在笔记本上,却在下面写了“号兵”两个字,又很快地画了一个大兵吹号的草图。沈先生和气地说:“今天是第一天上课,大家随便谈谈。你们对学校的各项规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看来很民主的样子。

沈琪马上就站起来大声说:“请问沈先生,为什么住校的同学可以不穿制服,而走读的同学一定要穿,这不是不公平吗?”

沈先生却微笑着说:“我来解释一下。本来,穿制服是为了整齐划一,当然最好是全体同学一律穿制服。但学校体谅住校同学自己洗制服、烫制服忙不过来;不勤洗的话,穿在身上反而不整洁,所以才通融,除了周一、周五有周会的日子以外,可以不穿制服。走读的同学,在校外要表现学校精神,一定要穿制服,好在穿脏了可有家里人洗。”

沈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就博得同学们的好感,后来和沈先生接触久了,我们对他也就佩服起来。

他在周会上向大家作报告时,常常喜欢把一只手圈成一个圈,放在嘴边,好像可以把声音扩大似的。我们顿时觉得他很是名副其实的“号兵”。有一次我们就告诉他把他的名字“浩滨”改写为“号兵”的事,他听了拍手大笑说:“好极了,以后你们更得听我的号声,行动要迅速一致。”他说:“号兵是行军时吹进行曲的前哨兵,要勇敢、机智,要以全副精神投入号声之中;就连学校里吹起床、升旗、作息号的工友,都要负责、守时,全校师生都得听他的号声。你看他吹号时全神贯注、挺身而立的神情,是不是像一只报晓的公鸡,多么自信和威武啊!”

沈先生的一席话,使我们对原来是开开玩笑的“号兵”的名称,也领略到一层新的意义。

初三时,沈先生不再教我们课了,但因他是训导主任,我们仍常常和他接触,那就是犯了过错被请进去“吃大菜”。可沈先生的“大菜”是可口而富于营养的。他并不板起面孔训话,而是先讲个笑话或故事,让我们自己想想,错在哪里。我们住校生三五个人在一个周日的晚上,请外出假去看电影。学校批准我们八时半以前返校,电影散场不到八点,回校时间是绰绰有余的。可是当我们经过一间饺子店时,那股香味实在太引诱人,就进去围坐一桌,大吃了一顿。回到学校时,快九点了。我们被“一网打尽”,直接送到校长室。

走进校长室,沈先生也在座。校长还没开口呢,他先说话了。他说有一个孩子,总是不听父母的话,每回外出时总是晚归来。有一天,他又要出去了,父亲厉声说:“这次出去就别回来了!”孩子在外却越玩越没劲,心里有一种无依的感觉,反而提早回家了。讲完故事,沈先生笑眯眯的,校长也笑了,气氛立刻缓和下来,大家心里也就放松了。幸得沈先生率先开口“定调”。

沈先生后来要去英伦留学了,我们真的好舍不得他走。

(摘编自《母亲的金手表》)

※【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的选材琐碎而又典型。本文以“我们”和沈先生的交往为线索,主要写了三件事:沈先生解答有关穿制服的问题;沈先生解读“号兵”的含义;晚归后为“我们”解围。无疑,这都是些琐碎的小事,却因凸显了沈先生的形象特征而极富典型性,表现了沈先生的民主、平和、博学和教学智慧以及宽容体谅和高超的教育艺术。本文还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憎”,后写“爱”,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塑造人物。endprint

猜你喜欢

号声校长室沈先生
悲哀永不长久
悲哀永不长久
悲哀永不长久
悲哀永不长久
好一个拖油瓶
拆错房子
会飞的沈先生假
会飞的沈先生
好一个拖油瓶
门卫室就是校长室——以色列学校务实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