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国圣 打造中国“薯邦”

2015-05-15王西平

新商务周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宁夏马铃薯食品

本刊记者 王西平

为响应国家对口扶贫战略,2011年底,福建省红太阳精品有限公司来到宁夏西吉县投资建厂,如今经过4年苦干、实干,创新、突破,宁夏国圣已经成为一颗照耀在宁夏大地上的“红太阳”

2012年3月,在西吉当地一位朋友的带领下,记者第一次走进入驻吉德慈善产业园的宁夏国圣食品公司,品尝了由国圣生产的马铃薯饼干,当时觉得稀罕,想不到不起眼的小土豆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洋气十足的零食。

时隔3年,又一个料峭之春,记者再次来到了西吉,几年前还在动工兴建的产业园已经拔地而起,走在国圣食品的厂房内,处处干净整洁,现代化的设施让他们的产品质量得以保证。就连用的水都是经过净水设备层层净化过的,而净化水的设备价值高达200多万元,净化过的水可直接饮用。走进国圣现代化的独栋办公楼,恍惚置身于沿海大城市的一些厂区,不论是宣传展板,还是产品展台,企业文化氛围,都让人贴心舒服。

宁夏国圣食品公司总经理肖剑沣,是个“80后”,对国圣如数家珍,俨然一副大管家的架势。

严国圣为什么在宁夏赌下重磅棋子

2010年9月,第5个“中国(宁夏·西海固)马铃薯节”在中国马铃薯之乡西吉县举办。这个月,西吉县迎来了一位叫严国圣的客人,没人知道严国圣是谁,只知道他是来宁考察的闽商。

这次考察,即使西吉人有极大的热情,可严国圣却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因为自己在福建的企业红太阳精品公司主打产业是蔬菜加工和酱菜,而西吉没有大型蔬菜种植基地,葫芦河畔的蔬菜品种也不多,在这里投资显然“门不当户不对”。

严国圣失望而归,可是时任县领导多次打电话给严国圣,甚至专程赶到福建莆田,力邀严国圣再次到西吉考察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

一个冬日清晨,严国圣想看看西吉县城全貌,打了辆出租车跑了一个多小时,打表显示34.5元,他觉得司机很不容易,就给了50元说不用找零,但司机坚持把该找的钱塞到他手里。这件小事,给了他很大的感触,当地百姓的淳朴深深印在他心里。

经过10多次的反复考察,严国圣看到了“西吉马铃薯”这个中国驰名商标的潜力,也感受到了西吉地贫精神不贫的骨气。

2010年年底,严国圣紧急召集员工开会,当即赌下了一枚重磅棋子:决定斥资3.6亿元在宁夏固原西吉建成年产10万吨马铃薯休闲食品的工厂。

事后,有人问严国圣:到西吉投资到底后悔不后悔?严国圣颇有意味地如实相告:“如果硬说有后悔的话,那就是事先并没有预见到原来投资西吉有这么多的困难,没有预见到看似在西部投资成本低却比东部地区还要来得高。但我不后悔。因为这里的党委政府好,老百姓好。

在“试水”困难中砥砺前行

记者与宁夏国圣总经理肖剑沣促膝深谈,印象最深的不是红太阳老板严国圣经历了多少成败风险,而是为何整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品牌如云的休闲食品行业虎口夺食、占得一席之地,并跻身全国市场,赢得行业标准话语权。

从1994年“阴差阳错”拐进食品行业以来,整整20年时间,严国圣坚持科技兴企,与全国许多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联姻,不断开发创新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肖剑沣告诉记者:“即使企业汇聚了诸多高精尖的力量,但在西吉研发生产‘薯邦’牌马铃薯饼干、马铃薯蜜饯、马铃薯沙琪玛等清真食品,还是让严总遭遇了‘试水’ 中的重重困难。初期,严总的构想是在西吉做蔬菜加工,包括马铃薯酱菜加工,但考察后发现,在这里做酱菜成本太高。经与当地马铃薯专家探讨摸索,2011年年底,严总决定将在建厂房改造成马铃薯食品加工厂,借助‘西吉马铃薯’这个中国驰名商标,开创一种专属于马铃薯食品的新型产业。”

市场上传统的马铃薯休闲食品都是用马铃薯全粉进行加工的,但在西吉这种加工模式就无法体现出成本优势,所以企业的研发团队就大胆创新,将新鲜的马铃薯通过去皮、切丁、蒸煮以及打浆后,将马铃薯泥直接添加到了产品的生产工序中,这样既减少了生产淀粉所造成的污染,也降低了水的消耗,同时也充分保留了马铃薯种粗纤维、蛋白质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市场上销售的饼干、沙琪玛都以面粉为原料,而国圣的饼干、沙琪玛皆以马铃薯为原料。在产品口感和品相上,经专业人士和消费者一次次品尝提意见,反复改良,薯仔、各种口味的饼干和沙琪玛产品终于定型。

西吉“新三宝”—土豆饼干、土豆薯仔、土豆沙琪玛产品上线了,但严国圣仍烦恼不休,人才的缺失经常让他夜不能寐。国圣公司在西吉县的研发人员都是他经朋友介绍高薪从各地挖来的,如何让这些专业人才留下来,严国圣从感情到物质都没少投入。

肖剑沣告诉记者:“总之,从开工建设到一期项目投产,宁夏国圣实际施工时间只用了150天,这是在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都难以做到的‘西吉速度’!”

闽宁慈善产业园

文化与人才铸造“薯邦团队”

作为福建红太阳公司董事长,严国圣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莆商一样,没念几年书就早早辍学。他内心极想做一个“有文化”的人。当生活环境日渐好转,他不仅重新回到学校进修,用先进文化知识充实和提高自己。在国圣发展的过程中,他广泛招揽各类高精尖人才,从而形成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目前企业有产品研发、产品生产、市场销售以及行政财务四大团队,有专业管理、研发以及销售人才45人,其中,留学生4人,中高级职称人员15人。

马铃薯清真休闲食品深加工车间

在这4名留学人生中,宁夏国圣现任总经理肖剑沣就是其中一个。2008年,肖剑沣从马来西亚英迪大学毕业后,先后供职于百利金融、宜信理财服务平台以及上海渣打银行上海分行。

谈到为什么从繁华都市来到贫甲天下的西海固,肖剑沣表示一切都是为了一种精神的传承,他说:“说西吉比福建好,谁信啊?谁不想往灯红酒绿的大城市生活呢,可是我们闽商数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精神,就是敢拼会赢,对我们年轻人来说,不仅是挣钱的问题,重要的是跟上前辈辨识‘天象’,察看‘风水’,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择时而为、择势而上;以全新的思维和举措应对挑战,促进传统产业提升跨越,化危为机。”

肖剑沣回忆起几年前从福建赶往西吉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三年前和公司时任总经理严涵伟从福建开车来西吉,对要扎根创业的西吉充满了种种期待,可是一路走来,越走越荒凉,来到西吉一看,傻了眼……大冬天我们租住在一个院子里,衣服放在洗衣机里结成了冰,刷牙杯子前一天接好水放在窗台上,第二天起床一看,也冻成了大冰块。真是哭笑不得。不过还好,很快我们就适应了,这些年过来,也见证了‘第二故乡’西吉的变迁与发展,自己也觉得有成就感。”

肖剑沣表示,严涵伟调回福建担任新职后,自己就接替了他的职责。“涵伟曾在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学习商务和法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并有在英博雪津啤酒公司工作的经历,他的身上一点也看不出公子哥儿的气派。”

正是有了文化与人才作引擎,国圣食品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成绩源于这支高效且有战斗力的“薯邦”团队,这一点,每一个国圣人心知肚明!

宁夏国圣“南商西行”彰显人文情怀

严国圣不仅热爱自己的企业和为之奋斗的事业,同时,他不忘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宁夏黄河善谷慈善工程建设和“光彩事业六盘行”行动。

肖剑沣告诉记者:“我记得有一次,董事长严国圣在西吉农村走访,当地学生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地触动了他,使得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求学的经历,于是当即决定向田坪、红耀、震湖等6个乡镇的学校捐赠价值100多万元的饼干,向县城中心敬老院的五保老人捐赠500件食品。”

肖剑沣表示,国圣食品公司“授人以渔”的做法得益于“立德、行善、大爱”的福建精神。公司投资西吉以来,带动就业岗位349个,培训基础技术人员690人次,首期4.5万吨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使近600户马铃薯种植户受益。

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立足银川、兰州、西安等地,合理定位产品,统一包装宣传,努力争取全国市场。现已拓展至华东、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部分城市,产品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增强。企业获2012年度宁夏黄河善谷贡献奖、宁夏轻纺工业60户重点大企业、固原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荣誉。

目前企业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包括拓建企业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与研发中心、建设市级轻工业劳动力培训基地、增建马铃薯清真休闲食品深加工车间,购置安装马铃薯烘烤类食品生产线6条、并建立全新的品牌理念和营销体系,二期总投资达1.4亿元。企业将立足西北市场,逐步以功能性产品,扩张全国市场,2014年已完成基本产品结构、经销商布局、网络布局、基础销售及持续发展机制,力争2015年突破亿元销售收入;力争2020年实现10亿元销售收入,竭力打造国内马铃薯深加工第一品牌。

肖剑沣告诉记者:“国圣食品落户山城西吉,一定会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使六盘山脚下的土豆变成名副其实的金豆豆,惠及150余万回汉人民,让以土豆元素为底色的西吉薯邦食品逐渐成为西北区一张靓丽的名片。”

猜你喜欢

宁夏马铃薯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马铃薯有功劳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春栽马铃薯种植技术
宁夏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定边马铃薯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宁夏
宁夏:首办立法论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