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洛特·贝里安:永恒的缪思女神

2015-05-13赵维嘉

投资与理财 2015年9期
关键词:柯布西贝里夏洛特

赵维嘉

夏洛特的设计几乎贯穿了整个 20 世纪,其中的经典作品影响至今。

在去年LouisVuitton推出的春夏Icones系列时装中,夏洛特·贝里安成为时尚设计师的灵感缪斯。各类图案仿佛是建筑师笔下的线条,营造出永恒的女性优雅气息,并将虚幻与精准、轻盈与工艺、自由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每一件时装作品都能隐约看出,这是现代时尚者们在向这位现代主义设计先驱致敬。

夏洛特·贝里安曾经说过:“我用可互换的‘模块’组成了衣橱,正如我对标准化所探索的那样:4条长裙、短裙的下装以及针织衫、衬衫、胸衣的上装,这些模块相互组合,足以有至少16组不同的搭配。再加上围巾、披肩、各式各样的珠宝和手套,我组合出了太多惊喜和梦幻——看似风格恒定不变,实则从未重复自我。”这种“模块组合”的概念,深深地渗透在了现代设计师的理念中。

尽管夏洛特·贝里安这个名字对大多数人来说仍然很陌生,她的代表作品却让人觉得“眼熟”。那些如积木般色彩鲜明、线条简单的“红黄蓝绿”置物单元和圆角三边形茶几,即便撇开20世纪建筑设计史,仅仅是通过多年来被一再地致敬、借鉴甚至拷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经典。

夏洛特·贝里安CharlottePerriand(1903-1999)是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女性设计师和建筑师。她24岁时,凭借“BarUndertheRoof”一举成名。后与现代主义先驱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瑞士建筑师皮埃尔·让纳雷(PierreJeanneret)开展了长达10年的合作,一起设计了诸如柯布西耶躺椅(ChaiseLonguechairLC4)和巴斯库兰椅(BasculantChair)等传世经典作品。

这个出生在法国一个裁缝世家的女孩,带着新时期女性的自信与气魄,冲破时代的偏见,出道初期,以自己非凡的设计能力,让当时的设计大师柯布西耶刮目相看。1927年,24岁的艺术生夏洛特·贝里安跑去法国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应聘,却被对方拒之门外。柯布西耶当时是这么回答她的:“我们这儿不是给靠垫绣花的地方。”夏洛特绝不是一个给靠垫绣花的角色,但在那个时候,知道这一点的大概只有她自己。在柯布西耶那儿吃了闭门羹之后,夏洛特并不罢休。她把自己居住的小公寓改造成了一间时髦酒吧,处处是闪亮光滑的铝、玻璃和铬合金。这间迷你酒吧在当年的巴黎秋季艺术沙龙上脱颖而出,终于为她赢来了梦寐以求的家具设计师职位,开始了和柯布西耶长达10年的合作。

从1927年到1937年,夏洛特·贝里安主要负责“室内设计”部分。在柯比西耶的影响下,夏洛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设计思想,追求极简并奉行功能创造的对象及内部设计的相关理念。她在20世纪的大部分代表性现代家居作品都是在这10年间完成的。尽管这些作品大多是以人3的名义联合签发的,但是设计灵感多来源于夏洛特:1927年,带有可旋转橡胶托盘的可伸展桌子Ospite;1928年,长摇椅LC4(LC是LeCorbusier的简写);对Club扶手椅进行翻版所创作的GrandConfort扶手椅和后来在此基础上创作的LC2扶手椅;B308桌子或者我们说的“云”书架等。她在柯比西耶充满与理性和感性的作品当中添加了人性的情感,使得他们合作的一系列产品都完美得无3懈可击。

在柯布西耶的工作室中,夏洛特用铝合金、玻璃、不锈钢等材料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用她自己的话说:“推动现代主义的原动力就是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现代主义不是某一种风格,而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而艺术在居住中的延生,就是让人们居住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让环境满足人们最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比起“家具设计师”,她更习惯于被称呼为“室内建筑师”,正如现代主义一直强调的:家具和建筑空间应该成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她又倡导自由的空间,不受拘束的形态、自然的材质,以及能让“空间歌唱”的家具,为冷冰冰的现代主义风格注入人情味。

在结束了与柯布西耶工作室的合作之后,1940年,通过工作室的老同事——日本设计师坂仓准三的引荐,夏洛特来到日本,担任政府的设计与贸易顾问,指导日本更好地将本土设计品出口至西方,而这期间担任她助理的正是后来成为日本设计大师的柳宗理。

在日本工作期间,夏洛特·贝里安用日本传统材料如竹子、松木和稻草做成现代造型的家具,而日本传统美学与彼时西方兴起的现代主义价值观也不谋而合:简洁、纯粹、肃穆。有趣的是,正值台湾日据时期,当时大量的台湾竹制品销往日本,夏洛特对这些完全取材自然、不用一钉一铆的民间实用家具大为赞赏。其中她最喜欢的是一种俗称“轿椅”的竹凳,夏洛特不但把它搬到高岛屋百货的展览上,后来还将它带回法国。这种竹凳,正放可做大人的板凳,卧放则变成了一个儿童餐椅,实用又不失美观。这种至今仍然流行在中国南方的民间竹制用具,成了这位设计大师眼中最质朴而美好的设计。

回到欧洲后,夏洛特·贝里安再次与柯布西耶联手,共同完成了马赛公寓大楼这栋可称作现代运动先驱的楼房的修缮工作。随后的10年里,她的设计进入了室内建筑和集体住房时期:1959年,位于英国、巴黎和布拉柴维尔的法航办事处,与柯布西耶、卢西奥·科斯塔(LucioCosta)联袂打造的位于巴黎大学城的巴西小屋;1966年,日本驻巴黎大使馆、坐落在美贝尔(Méribel)的滑雪场和法国阿尔卑斯山脉上面的拱形建筑......夏洛特的设计几乎贯穿了整个20世纪,其中的经典作品影响至今。

猜你喜欢

柯布西贝里夏洛特
摇滚,从查克·贝里谈起
试枪打死部长家的猫 意自行车手被停赛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最高的艺术
夏洛特烦恼
光辉之下—柯布西耶的一生
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
天津大学学术会议论“后柯布西耶时代”
《傲慢与偏见》中的夏洛特·卢卡斯新解
论夏洛特·伦诺克斯《女吉诃德》中的“逃离”意象
Part 2 理财有道烦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