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分析

2015-05-11徐飞谢昕汪敏娜王春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廉泉饮水针灸

徐飞 谢昕 汪敏娜 王春英

·康复医疗·

针灸与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分析

徐飞 谢昕 汪敏娜 王春英

目的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针灸;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指与吞咽功能有联系的神经系统或吞咽器官遭受严重损害, 进一步出现多种临床症状综合征。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 绝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程度不一的吞咽功能障碍, 不仅能够引起患者发生脱水、营养不良、免疫力降低等情况, 还能够因意外呛咳导致吸入性肺炎, 严重时甚至引起患者死亡。本研究选择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探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9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所有患者经CT、MRI等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纳入标准: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发音不清;②具有咽反射, 无舌肌萎缩及震颤;③通过CT、MRI 确诊;④能够配合本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意识模糊;②严重感染; ③有心脏起搏器等;⑤真性球麻痹者。观察组中男28例, 女20例;年龄4~13岁, 平均年龄(6.58±1.34)岁;病程1个月~2年, 平均病程(1.0±0.1)年;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8例;年龄3~14岁, 平均年龄(6.87±1.35)岁, 病程1个月~2年, 平均病程(1.0±0.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以及偏瘫肢体运动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针灸治疗, 观察组采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 主要措施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吞咽训练 主要内容有温度、手法机械刺激, 吞咽以及呼吸训练等基本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技巧及进食训练。30 min/次, 1次/d, 15 d为1疗程。

1.2.2 进食训练 患者坐直, 颈部偏向患侧, 头前倾。首先使用糊状食物训练, 后慢慢替换为固体食物。

1.2.3 针灸 取穴:风池(双侧)、廉泉、夹廉泉(双侧)、百劳(双侧)、金津以及玉液。廉泉、夹廉泉:取针刺向舌根方向, 轻提插捻转4次;百劳:直刺得气后平补平泻4次。风池:针向鼻尖方向进针, 局部出现酸胀针感为宜;金津、玉液:针舌系带左右静脉处直刺, 得气后重提插捻转4次出针, 1次/d。

1.2.4 电刺激 采用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仪, 电极置于咽喉部两侧, 30 min/次, 1次/d。

1.3 评判标准 患者饮水30 ml。观察两组患者饮水时间、是否发生呛咳以及饮水状况等, 同时记录是否发生啜饮、含水以及小心翼翼地喝等情况, 并分级判断。治愈:吞咽障碍完全消失, 饮水试验为1分;显效:吞咽障碍明显缓解, 饮水试验为2分;有效:吞咽障碍有所缓解, 饮水试验为3分;无效:吞咽障碍未发生明显变化, 饮水试验>3分。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后, 观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n(%)]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为卒中出现在脑干组织能够引起真性球麻痹, 但卒中出现在双侧皮质脑干束, 能够造成假性球麻痹, 病理变化能够伤害神经系统功能, 抑制病灶附近的神经细胞功能, 进一步发展成吞咽困难、舌运动障碍等症状[2]。

祖国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气血亏虚, 痰瘀阻络。从而引起舌咽气机受阻产生该疾病, 本研究取穴风池, 达到调肝熄风、豁痰利咽的功效, 《针灸大成》曰:“风池主中风, 舌缓不语……咽喉肿痛。”针刺风池对于中风后咽喉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3]。有关研究资料发现[4],针刺廉泉能够明显改善咽喉肿痛、支气管炎以及舌炎等症状。金津、玉液两穴, 从生理解剖的角度看, 两穴部位具有颈外动脉分支以及颈神经分支, 针刺两处部位能够缓解脑部缺血,加快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联合针灸与吞咽功能训练, 可以增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降低致残率及并发症的发生[5]。针灸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具有极强的互补性, 两者结合加快了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修复损伤的神经细胞,明显改善吞咽功能。本研究发现, 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 巩尊科, 陈伟, 孙浩, 等.神经肌肉电刺激并吞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中华物理学与康复杂志, 2010,32(10):782.

[2] 王兰华.吞咽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观察.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45): 145.

[3] 陈启波.针灸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求医问药( 学术版) , 2012, 10(5):321-322.

[4] 龚保柱, 刘彬.针灸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66例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29):119-120.

[5] 赵永智, 张华.针灸结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山西中医, 2012, 28(5):29-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203

2014-11-10]

150036 黑龙江省医院康复科(徐飞 谢昕 汪敏娜);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春英)

王春英

猜你喜欢

廉泉饮水针灸
探议廉泉穴※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