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红外灯照加莫匹罗星外用对褥疮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5-05-11刘义学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疮面褥疮外用

刘义学

远红外灯照加莫匹罗星外用对褥疮的治疗效果观察

刘义学

目的探讨远红外灯照加莫匹罗星外用治疗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褥疮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1例。观察组用远红外灯照加莫匹罗星外用, 对照组用聚维酮外用,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治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和治疗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灯照加莫匹罗星外用在治疗褥疮应用上简单易行, 疗效显著, 而且适合家庭护理应用,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远红外灯照;莫匹罗星;褥疮

在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越发明显, 因各种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逐渐增多, 由于家庭护理不当, 近些年因褥疮住院的老年患者明显增多。目前对褥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治疗效果各有差异。本院2007~2013年对收治的褥疮患者采用莫匹罗星外用加远红外灯照的方法治疗, 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7~2013年收治的62例褥疮患者。其中男38例, 女24例, 年龄58~90岁。入院时患者躯体有一处或多处褥疮, 疮面面积1~8 cm2。将疮面大小相等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 其中创面1~3 cm214例, 创面3~8 cm217例;对照组31例, 其中创面1~3 cm214例, 创面3~8 cm 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每天用聚维酮清洗疮面, 2次/d。观察组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后, 用远红外灯照20 min, 之后用莫匹罗星外涂疮面, 2次/d。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比较。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开始治疗后对疮面恢复情况和恢复时间进行对比。治愈标准:疮面完全愈合。有效标准:疮面较入院前缩小50%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对比情况。见表1, 表2。观察组的疮面恢复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疮面恢复面积,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疮面大小1~3 cm2的治疗效果及时间对比(n, %)

表2 疮面大小3~8 cm2的治疗效果及时间对比(n, %)

表3 两组患者疮面恢复面积比较( x-±s, cm2)

3 讨论

褥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问题,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躯体局部组织坏疽, 严重的会造成患者感染形成败血症, 危机生命。本方法采用远红外线灯照和局部外用药, 简单易行, 疗效显著。

远红外线的作用原理:远红外线在所有太阳光中, 最能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 促进血液循环, 使身体保持一定的温度, 远红外线还是一种电磁波, 能迅速的被人体吸收, 渗入人体的远红外线便会引起原子和分子的振动, 再透过共鸣吸收, 形成热反应, 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 微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循环, 将瘀血等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全部清除干净,重新使组织复活, 促进酵素生长。

远红外线的消炎作用机理如下:①远红外的热作用通过神经体液的回答反应, 消除了炎症的病理过程, 使原来遭破坏的生理平衡状态加速恢复正常, 提高了局部和全身的抗病能力, 同时能激活了免疫细胞功能, 加强了白细胞和网状皮细胞的吞噬功能, 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② 红外的热效应使皮肤温度增加, 交感神经感受能力减低, 舒血管活性物质释放, 血管扩张, 血流加快, 血循环改善, 增强组织营养, 活跃组织代谢, 提高细胞供氧量, 改善病灶区的供血供氧状态,加强细胞的再生能力, 控制炎症的发展并使其局部化, 加速病灶的修复。③远红外的热效应, 改善微循环, 建立侧支循环, 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 调节离子的浓度, 改善渗透压, 加快有毒物质的代谢产物的排出, 加速渗出物的吸收, 导致炎症水肿的消退。

[1] 张理容.中药湿热敷和远红外线照射治疗盆腔炎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0):1549-1550.

[2] 季冠芳, 杨子彬.远红外线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天津医药,2007(1):78-80.

[3] Masuda A, Koga Y, Hattanmaru M.The effects of repeated therm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05(5):288-294.

[4] 陈永哲, 李斌.远红外线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2009, 89(46):3310-331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200

2014-08-27]

514021 梅州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疮面褥疮外用
慢性疮面之“偎脓长肉”的再认识
偎脓长肉理论指导下药疮交互作用机制探讨*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慢性疮面相关“邪”与“腐”的关系刍议
选用褥疮垫,视病情而定
治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蒙药嘎木朱尔治疗褥疮的疗效观察
昏迷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循证护理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