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11杨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脑栓塞医护人员神经功能

杨慧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慧

目的分析研究脑栓塞后抑郁患者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 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52例采用日常护理, 观察组40例采用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抑郁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抑郁(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HADM)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塞后抑郁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 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 有利于神经功能早日恢复,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脑栓塞;抑郁;护理干预

脑栓塞发生后患者正常的运动功能受影响, 严重者会出现偏瘫, 极易诱发患者抑郁症,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为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取得显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本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脑栓塞后抑郁患者, 排除合并严重血液类疾病或肝肾类疾病患者。男58例, 女34例, 年龄43~77岁, 平均年龄(60.0±4.3)岁, 疾病类型:脑出血33例, 脑血栓59例。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与观察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病情轻微者要卧床休息, 病情严重者要保证绝对卧床, 精神、偏瘫症状患者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发生坠床情况。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安慰, 多食用一些高营养、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整洁,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 预防并发症发生。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模式, 包括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心理干预 脑栓塞发生后患者极易出现食欲不佳、睡眠作息不合理、情绪低落、思维反应迟缓、生活态度消极等情绪, 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 实施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积极鼓励患者, 安慰患者, 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让患者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优点、正面事情, 增强患者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可以告知患者一些成功治疗的病例, 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在沟通中, 了解患者的个人兴趣爱好, 并进行引导, 增强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做好与患者家属沟通工作, 让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让患者感受到亲切温暖。

1.2.2 认知干预 医护人员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理论知识, 并考虑到患者的个人具体情况, 采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关于脑栓塞后会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让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全面了解该疾病, 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2.3 行为干预 做好患者的基础性护理工作, 包括给予患者生活、口腔、皮肤、安全等方面的护理, 存在感知障碍患者, 不能烫伤或冻伤;自理缺陷障碍患者, 要采取措施引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合理摆放患肢, 可有效防止肩关节扭伤。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下,早期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单侧不可行走者, 可借助拐杖行走;双下肢不能行走, 可借助轮椅, 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每天引导患者被动进行锻炼, 每次锻炼时间为20 min。若患者可自行操作者, 应鼓励患者自己进行。

1.3 观察指标 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NIHSS)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HADM)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以及神经功能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HAD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HADM评分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HADM评分情况( x-±s, 分)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脑栓塞发生率也有明显增加, 研究表明, 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已成为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多发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健康[2]。脑栓塞发生后, 患者正常的运动功能丧失, 正常生活工作受限, 心理落差较大, 对生活以及身体康复丧失信息, 极易出现抑郁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3]。针对这种情况, 给予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 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护理干预是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 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调整患者的心态,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认知干预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全面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 便于实施对症治疗, 并与医护人员进行合作, 有利于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行为干预模式让患者逐渐从被动锻炼或主动锻炼, 恢复其患肢功能, 快速融入到社会生活工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4]。本次研究表明, 实施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HADM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以及运动神经评分, 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应用推广。

[1] 许海雁.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突发脑栓塞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4):35-37.

[2] 乔莉, 张劲松.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合并脑栓塞一例.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21(11):1204.

[3] 叶子明.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全脑血管造影致脑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4):384-386.

[4] 庾俊雄, 张睿, 周智鹏, 等.七叶皂苷钠对猴脑栓塞模型脑脊液压力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8):1234-123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88

2014-11-03]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猜你喜欢

脑栓塞医护人员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