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下肢运动疗法在对瘫痪患者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2015-05-11徐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双下肢下肢血栓

徐玉红

双下肢运动疗法在对瘫痪患者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徐玉红

目的探讨双下肢运动疗法对瘫痪患者护理中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100例脑血管疾病导致瘫痪患者,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双下肢运动疗法,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肌间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 肌间血栓发生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 两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瘫痪患者护理中运用双下肢运动疗法很好的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改善血液微循环,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实用价值。

双下肢运动疗法;瘫痪;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中凝结形成的,引起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有研究表明[1], 肢体经常制动可明显缓解血流速度, 在制动危险因素存在时, 形成深静脉血栓(DVT)可能性会增大, 持续卧床1周, 血流量最低, 因此瘫痪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大帮助,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疾病导致瘫痪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 观察组行双下肢运动疗法, 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于本院的100例瘫痪患者, 其中男66例, 女34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9.26±5.14)岁。均符合纳入标准[2]:经CT检查确诊有颅部疾病患者;肢体功能方面存在障碍, 肢体肌力在3级以下并卧床时间超过1个月;同时排除合并糖尿病、血栓病史患者、下肢静脉皮炎、坏疽患者、下肢严重水肿或动脉硬化患者及充血性肺水肿等。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脑细胞等康复治疗, 进食清淡无刺激、富含维生素、低脂类食物[3]。

1.2.1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如何进行简单的活动, 每2小时帮患者翻身、叩背1次, 随时观察患者的病况, 有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

1.2.2 观察组在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行双下肢运动疗法:①帮助患者小腿悬空, 将患者的脚后跟与床面形成20°夹角,改善血液循坏。适当进行双侧足踝运动, 踝关节进行被动伸、屈运动, 外翻环转运动, 通常15~20次/min, 活动2~3 min适宜。对小腿肌群进行挤压按摩, 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按摩;伸展膝关节运动, 频率同上10~15次/min, 活动2~3 min, 上午1次, 下午1次。②对于意识清醒患者, 医护人员建议其主动进行简单运动, 例如深呼吸、踝关节运动、肱二头肌、四头肌收缩运动。先均匀深呼吸10次, 呼吸保持畅通后做踝关节背屈、伸展运动、内翻外翻运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一般表现症状为下肢疼痛、肿胀, 深静脉出现无压痛、皮肤颜色偏黄, 当发生上述类似症状时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检查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 统计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记录肌间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主要单侧患肢出现异常水肿、肿胀,活动功能明显受限, 且伴随疼痛感, 若出现上述症状, 行血管彩超或血管造影可确诊。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观察组肌间血栓发生率24.0%明显低于对照组44.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系统常见病症, 易发生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病症, 如未及时治疗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4]。静脉血栓一般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等临床症状, 给患者的身心带来巨大痛苦, 因此采取一定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对瘫痪患者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变血流量、血液成分、血管内皮的损伤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目前主要途径, 静脉血液回流是通过肌肉收缩完成的, 双下肢运动通过膝盖伸缩运动、脚踝屈张、环转运动增加了血液循环, 加速了腓肠肌内静脉血液回流的流速,加强深静脉血液向心回流, 减少血流瘀滞。有研究证实, 瘫痪患者在最大范围内进行脚踝背伸与屈张运动、脚踝环转运动1 min, 平均血流量增加致原有的20%[5];下肢运动还能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压, 减轻水肿防止静脉瘀血、改善下肢微循环, 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加强细胞内葡萄糖有氧氧化,促进血液回流。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双下肢运动疗法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显著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 双下肢运动疗法在对瘫痪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显著, 增加血液的循环, 减轻患者的痛苦,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温梦玲, 李春霞, 杨小红, 等.双下肢运动疗法对预防瘫痪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29(27):36-37.

[2] 冉春风.运动疗法改善胸段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功能15例评估.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44):36-37.

[3] 王燕, 刘月红, 余洋, 等.饮食指导对改善脊柱骨折瘫痪患者术后便秘效果观察及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z1):54.

[4] 黄娟.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北方药学, 2013, 10(7):114.

[5] 巩忠, 郑典刚, 李东华, 等.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症状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10(7):820-82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76

2014-11-11]

462000 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双下肢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请您诊断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