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盆腔炎外用中药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

2015-05-11余作琼蔡祝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用盆腔炎灌肠

余作琼 蔡祝梅

慢性盆腔炎外用中药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评价

余作琼 蔡祝梅

目的评价慢性盆腔炎外用中药的护理方法以及效果。方法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0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 观察组予以外用中药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及护理针对慢性盆腔炎, 效果显著, 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使用价值。

外用中药;护理;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多数都是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而逐渐发展形成的, 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容易反复, 久治不愈, 且反复发作,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慢性盆腔炎已成为输卵管妊娠、不孕以及慢性盆腔痛的主要诱发因素, 且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妇科产学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年龄22~49岁, 平均年龄(35.7±9.5)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3±1.5)年;已婚110例, 未婚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和常规护理, 即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观察组予以外用中药治疗, 包括:①中药灌肠治疗:蒲公英、红藤、薏仁、败酱草各30 g, 桃仁、紫花地丁各15 g, 生大黄10 g, 黄柏20 g, 上述方剂以水煎至200 ml, 温度在38~40℃范围, 开始灌肠之前, 嘱患者将大小便排空, 灌肠时取患者侧卧位, 使其臀部贴近床沿, 并将臀部垫高10 cm左右, 采用石蜡油润滑患者的肛管前后端, 缓慢插入其肛门内部约10~15 cm, 将灌肠筒举高, 保持液面与肛门之间30 cm左右距离, 使药液可以缓慢均匀流入, 观察结束之后, 使用纱布将肛管包裹起来并缓慢拔出后, 在肛门处以草纸轻轻按摩, 以保证药物可以存留。1次/d(睡前), 灌肠后嘱患者侧卧15 min, 保留>1 h, 1疗程为10 d;②中药熏蒸治疗:方剂为:当归、红花各8 g, 蒲公英、木瓜各5 g, 赤芍7 g、丹参、党参、草乌、川乌、秦艽各9 g, 杜仲、防风各4 g, 没药、乳香各10 g, 采用智能气化热疗器CQ机将已配置好的1剂中药放置在特制不锈钢药锅之内通电加水煎煮, 待20 min后,药水完全煮沸并产生中药蒸汽直至蒸汽可从管道经熏蒸床上的蒸汽孔喷出时, 指导患者俯卧于熏蒸床上, 充分暴露其小腹部, 同时对准蒸汽孔, 将温度调整至43~48℃, 1次/d,1疗程为10 d。

观察组护理措施:①心理护理:耐心听取患者主诉, 舒缓患者焦虑、恐惧情绪,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健康护理: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经期卫生等, 指导患者劳逸结合、坚持体育锻炼, 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诊;③疼痛护理:向患者解释疼痛原因并指导其简单止痛方法, 嘱患者多休息, 避免长久站立或过度劳累。

1.3 疗效评价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全部消失, 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及其附件恢复正常, 盆腔之内未再见积液或包快, 输卵管恢复畅通;显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明显减轻,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内部症状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B超检查结果显示盆腔内症状也有所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未见改善, 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 组间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n(%)]

3 讨论

祖国传统医学将慢性盆腔炎列为“带下”“瘾瘕”的范畴。此病症久治不愈, 容易反复, 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不孕、输卵管障碍等, 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4]。慢性盆腔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部酸痛、腹部有坠胀感以及月经紊乱等。单纯的西药抗生素治疗, 效果并不理想, 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出现菌群失调或产生细菌耐药性情况。中药灌肠联合中药熏洗可起到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且两种方式可直接作用于患处, 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5]。除此之外, 中药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不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也可以更好的改善治疗效果。本组实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81.4%,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外用中药及护理针对慢性盆腔炎, 效果显著,安全有效, 具有积极的临床选择和使用价值。

[1] 俞淑颖, 杨雪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12, 17(6):474.

[2] 翟景芬.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7例疗效观察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5):70-71.

[3] 柴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10(7):123-124.

[4] 温泰芳, 李晓红, 陈静, 等.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性不孕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11):91-93.

[5] 梁云花, 夏令琼, 王鑫, 等.中药保留灌肠加中药熏蒸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 2007, 22(12): 1098-109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74

2014-11-14]

400010 重庆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外用盆腔炎灌肠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针灸配合易罐运动对慢性盆腔炎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蒙药内服外用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48例反复发作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慢性盆腔炎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探析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