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及护理观察

2015-05-11余艳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吸烟史食管癌危险

余艳歌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及护理观察

余艳歌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76例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并对其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年龄≥60岁、具有吸烟史、手术时间≥5 h、为弓上吻合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无吸烟史、手术时间<5 h、为弓下吻合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具有重要作用。

危险因素;护理;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

食管癌患者术后会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状, 不仅影响患者的循环功能, 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现象, 并进行对症处理和有效预防[1]。本组资料中对76例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分析其危险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有效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6例病例均为本院2013年5月~2014年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 其中, 男46例, 女30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54.3±5.6)岁。弓下吻合者43例,弓上及颈部吻合者33例;胸上段18例, 胸中段32例, 胸下段26例。

1.2 纳入标准 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护, 均符合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诊断标准;患者ST段发生改变;排除术前发生心律失常食管癌患者。

1.3 方法 对7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合并症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观察食管癌患者发生肿瘤的位置、手术吻合口的位置和手术时间等, 并对患者术前心电图和中心静脉压产生的异常进行密切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年龄≥60岁、具有吸烟史、手术时间≥5 h、为弓上吻合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60岁、无吸烟史、手术时间<5 h、为弓下吻合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的危险因素(n, %)

3 讨论

3.1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危险因素分析 心律失常是一项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状, 多发于食管癌患者术后和贲门癌患者术后,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 心律失常的病发率为1.9%,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为30.8%。一些调查文献显示, 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约为13%~38.5%。因此, 目前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问题已经在临床医学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相关人员需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以此为基础, 探讨对食管癌心律失常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的重要意义[2]。本组研究资料中显示, ≥60岁、应用弓上吻合手术方式、具有吸烟史和手术时间过长等食管癌患者, 术后很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60岁的人群, 通常情况下身体素质会大幅度下降, 心脏能力也明显下降。同时, 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比较多, 如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对手术的耐受能力比较差, 而且代偿性也比较差, 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食管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选择弓上吻合的手术方式, 于患者主动脉弓位置钝性分离食道, 会损伤患者心脏迷走神经, 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心肌组织, 且具有不应期和不均一性, 很容易引发折返运动和触发激动, 极大地增加了食管癌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几率。如患者具有吸烟史或者手术时间过长, 也会明显加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另外, 一些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曾经接受过辅助治疗, 如放疗和化疗等。通常情况下, 患者应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是指蒽环类药性, 会导致人体中形成大量的自由基, 损伤线粒体膜, 特别是对心脏自由基的损害。因此, 这些辅助治疗也会增加食管癌患者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率。

3.2 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措施 食管癌患者的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 为了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可对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 其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术前护理:如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肺功能异常, 入院后, 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症状, 对患者急性血压和血糖控制治疗。同时, 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沟通, 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术前, 护理人员应充分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 维持患者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 以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另外, 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体质, 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锻炼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运动, 开展有效的锻炼, 以增加患者的肺功能。②术中护理:食管癌患者的手术过程中, 护理人员也应对其进行护理。例如, 调节手术室温度, 为患者提供安全感与舒适感;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让患者感受关怀;密切检测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等, 准确判断患者心脏基本功能, 并估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等, 同时做好手术准备。③术后护理:术后, 护理人员应测定患者的肺功能, 把患者送进监护室后, 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 监护时间应≥72 h。全面了解患者的心肌瞬间活动, 如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咳嗽和呼吸方法进行指导,适当调整患者的输液速度, 避免患者因血容量增加, 而导致患者肺动脉压力大幅度升高[3]。

综上所述,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可有效防止心律失常的发生, 具有重要作用。

[1] 李学灿, 张强, 李晓辉.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26例.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13):3218-3219.

[2] 赵尧平.胸段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影响.实用肿瘤学杂志, 2013, 27(3):282-284.

[3] 钱建新, 顾小强, 娄成, 等.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4):547-54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73

2014-11-03]

467200 河南省叶县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

猜你喜欢

吸烟史食管癌危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喝水也会有危险
胎球蛋白A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拥挤的危险(三)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