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0例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5-05-11臧正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阻塞性满意度差异

臧正明

150例COPD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臧正明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00例COPD患者, 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措施,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改善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且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有明显提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干预;肺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点, 患者的病情会出现进行性的加重,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 患者的肺功能也会逐渐下降。护理干预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广也较为成熟的一种护理模式, 能够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进行调整和干预。作者近年来就护理干预用于COPD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COPD患者, 其中男176例, 女124例,年龄56~79岁, 平均年龄(61.4±7.7)岁,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胸闷、咳嗽、咳痰等, 入院后经各项检查结果确诊, 符合《内科学》[1]中关于COPD的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则采用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 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进行相关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明白COPD的发病机制和相关诱因, 主动的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减少危险因素的影响, 在采用吸入性药物进行治疗的时候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 合理饮食, 提高治疗及干预效果。

1.2.2 心理干预 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对于存在轻度心理障碍的患者, 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将心理指导工作穿插在健康宣教中, 从患者感兴趣的角度入手,逐步引导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更加配合治疗;对于心理障碍较严重的患者, 可采用举例的方式向患者说明以往成功治疗的病例, 消除患者的消极心态, 鼓励患者, 使患者主动的进行配合而不是被动接受。必要时可与家属进行沟通, 从侧面来改善患者的情绪与心理。

1.2.3 饮食指导 慢性病属于消耗性病变, 长期的病痛折磨往往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不佳, 因此建议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2]。

1.2.4 功能锻炼 首先指导患者学习正确咳嗽及咳痰, 身体保持直立, 深呼吸之后用双手轻压腹部, 上身向前倾斜,咳嗽的同时要收缩腹肌, 确保将肺部深处的痰液排出。其次是耐力训练, 一般建议选择50%~70%耗氧量的有氧锻炼项目, 30 min/次, 3~4次/周, 逐步提高患者的机体抵抗能力,能够适应温度变化, 减少气温骤降导致病情加剧的可能[3]。最后是呼吸肌锻炼, 患者取直立或端坐体位, 规律进行深呼吸, 同时进行缩唇、挺胸、鼓腹等动作, 随着缓慢的呼气下降胸廓, 逐渐延长呼气时间, 以此来改善肺功能。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对比, 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气峰流量(PEF)。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统计对比( x-±s)

2.2 满意度对比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7%(148/15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138/1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OPD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尤其多发于老年患者[4]。此类疾病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控制, 但很难将疾病的进展完全阻止, 因此需要长期治疗维持。在长期的病痛和治疗影响下, 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及经济压力,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抗拒治疗, 导致治疗效果低下[5,6]。

在本次研究中, 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 以观察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肺功能和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功能锻炼辅助药物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加上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 使患者更加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7]。而从满意度调查来看,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 这说明护理干预的服务质量更好, 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肯定。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且显著提高了护理质量,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常规护理有明显提升,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7-119.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46(3):254-261.

[3] 王余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30 例临床观察.中国中医急诊, 2005, 14(11):1028-1029.

[4] 赵慧杰.硫酸特布他林及布地奈德吸入治疗COPD急性期疗效观察.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29):6989-6990.

[5] 张小平.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原液泵雾化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例分析.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4):332-333.

[6] 苗秀芳.指导COPD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11):25-27.

[7] 宋爱丽.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10):1829-18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71

2014-11-04]

2652000 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阻塞性满意度差异
相似与差异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