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2015-05-11王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司酮睾酮孕激素

王雯

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王雯

目的对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方法88例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3例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 观察组45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 3个月为1个疗程, 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诱导闭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P<0.05), 且观察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绝经期子宫肌瘤治疗中, 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 可促使子宫肌瘤显著缩小,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绝经期子宫肌瘤;甲睾酮;米非司酮;肌瘤体积

子宫肌瘤即子宫平滑肌瘤, 属于女性生殖器官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1], 在绝经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2]。子宫肌瘤传统治疗方法为子宫肌瘤剜除术与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法,随着现代医疗水平逐渐提高, 该疾病的药物保守治疗逐步获得了广大患者及研究人员的关注。为探讨绝经期子宫肌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选取88例患者, 分别给予单纯米非司酮治疗与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疗效更为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88例, 年龄45~54岁, 平均年龄(49.6±5.3)岁;所有患者均与子宫肌瘤诊断标准相符, 子宫肌瘤直径1.0~5.3 cm, 平均直径(3.2±0.5)cm;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2.1±0.5)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紊乱40例,腹痛、下腹坠胀、腰酸18例, 白带增多30例, 肌瘤类型为黏膜下肌瘤21例, 浆膜下肌瘤25例, 肌壁间肌瘤42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在月经第1天起于每晚入睡前给予25 mg米非司酮(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3)口服治疗, 1次/d。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联合甲睾酮治疗, 米非司酮给药方法与剂量与对照组相同, 同时给予患者5 mg甲睾酮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153)口服治疗, 1次/d。两组患者均以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经期正常用药,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改变情况, 以《妇科肿瘤学》(第3版, 连丽娟、林巧稚主编)中绝经期子宫肌瘤疗效判定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3]:治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肿瘤彻底消失;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肌瘤体积有50%以上缩小;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减轻且肌瘤体积有33%~50%缩小;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且肌瘤未见明显缩小。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绝经情况对比 在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 对照组治愈2例, 显效14例, 有效18例, 无效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9.1%;观察组治愈10例, 显效21例,有效12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6个月随访, 对照组闭经20例(46.5%), 未闭经23例(53.5%);观察组闭经40例(88.9%), 未闭经5例(11.1%);观察组诱导闭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改变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明显缩小(P<0.05), 且观察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比较( -x±s, cm3)

3 讨论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 通常是因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成, 该病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人群。子宫肌瘤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手术治疗, 虽然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十分显著, 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会给患者造成较大创伤,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因此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较为受限。

在医疗水平不断发展下, 子宫肌瘤的药物保守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而言, 虽然药物治疗无法将肌瘤予以根治性切除, 然而该方法可促使瘤体体积最大限度缩小,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故而患者对这一治疗方法的接受度日益提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 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生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子宫肌瘤内孕激素受体明显多于正常的子宫肌层。孕激素的存在不仅可对体细胞突变过程予以推动, 同时还可促使肌瘤细胞的增殖过程增强, 在肌瘤细胞逐渐增生下, 即可导致肌瘤体积不断变大。因此在对子宫肌瘤患者展开药物治疗时, 应采用强效抗孕激素药物以对肌瘤体积的增大予以抑制, 同时促使子宫肌瘤不断缩小。米非司酮属于强效抗孕激素药物, 属于受体水平的孕激素拮抗剂。在给予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米非司酮后, 该药物可促使肌瘤发生缺氧性变性, 最终可坏死。另外, 米非司酮还可在分子水平上对孕激素受体基因转录与翻译过程加以抑制, 同时阻断孕激素受体的合成与释放, 对孕酮和受体结合所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可予以有效抑制, 可促使子宫肌瘤逐渐萎缩。甲睾酮是一种雄性激素, 可对雌激素发挥有效抵抗作用, 同时可对垂体加以抑制, 经垂体-卵巢轴可抑制卵巢内分泌功能, 促使患者提前绝经并可有效缩小肌瘤。另外,甲睾酮可对蛋白合成过程、组织修复过程发挥促进作用, 可对红细胞的合成及代谢过程造成直接影响。在利用米非司酮为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联合应用甲睾酮不仅可促使米非司酮的抗孕激素效应大幅提高, 同时可促进患者贫血纠正与体质恢复。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诱导闭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 且观察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通过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在绝经期子宫肌瘤治疗中, 甲睾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效果显著, 可促使子宫肌瘤显著缩小, 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1] 蔡琼, 袁涛, 白蓉.他莫昔芬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 33(8):640-641.

[2] 王智亮, 熊正爱, 陈骊, 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初步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4, 30(1):55-57.

[3] 汪利群, 黄欧平.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所致异常出血.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10):728-7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05

2014-11-03]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司酮睾酮孕激素
浅谈睾酮逃逸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中药联合米非司酮及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干预
保胎药须小心服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脉血康胶囊联合雌孕激素治疗血瘀型原因不明的月经过少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正说睾酮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治疗价值分析
雌、孕激素水平检测与过期妊娠分娩发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