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治疗分析

2015-05-11王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伊马替尼白血病淋巴细胞

王萍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治疗分析

王萍

目的探讨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均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 完全缓解12例, 占66.7%, 部分缓解4例, 占22.2%, 未缓解2例, 占11.1%, 治疗总有效率为88.9%。结论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伊马替尼;化疗

临床医学中, 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是指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淋巴结或者其他淋巴组织, 被称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奇金淋巴细胞白血病(NHL), 最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 发病晚期后会出现恶病质、贫血和发热等。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后, 完全缓解率非常低, 并且生存期和缓解期也比较短[1]。本院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8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病例均为本院2010年8月~2012年2月收治的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其中, 男10例,女8例, 年龄16.2~56.4岁, 平均年龄36.3岁。

1.2 方法 对18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并根据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 给予对症治疗,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2.1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 患者治疗第1、8、15、22天治疗时, 在前3 d给予患者1.5 mg/m2长春新碱(VCR), 同时给予患者30~40 mg/m2的柔红霉素(DNR, 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 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44024361, 规格:20 mg);患者治疗的第1天和第15天, 可给予患者600~800 mg/m2的环磷酰胺(CTX, 注射用异环磷酰胺, 广东香雪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93697, 规格:0.5 g);患者治疗的1~28 d, 可每天给予患者40~60 mg/m2的强的松(PRED, 醋酸泼尼松片, 武汉东信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42021804, 规格:5 mg)。而在患者治疗的第4、6、8、10和12天, 每天给予患者6000~10000 U的左旋门冬酰胺酶(注射用门冬酰胺酶, 济南维尔康生化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7022254, 规格:1万U)。患者应用的其他化疗药物,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方面均与VDCP方案相同。给予患者400 mg/d伊马替尼(甲磺酸伊马替尼片,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33200,规格:0.1 g)。连续治疗15 d后, 可对患者骨髓进行复查, 并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1.2.2 对症治疗 患者在化疗期间, 通常会发生一些如恶心、呕吐、掉头发、头晕等不良反应, 可给予镇吐治疗、碱化治疗和水化治疗等常规对症治疗。如患者明显出现贫血现象, 应立即对患者进行成分输血, 包括患者血小板计数≤20×109/L。如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 应立即对患者进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患者出现发热症状后, 应对患者感染病灶进行准确寻找, 并且培养病原微生物, 至确定后, 适当的给予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每周对患者的血常规进行1~2次复查, 并且每周检查患者全身浅表淋巴结的变化情况, 且详细记录。患者化疗前后, 也需适时检查肝肾功能。

1.4 疗效判定标准[2]对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 主要分为:不完善性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复发、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治疗总有效率=CR+PR。

2 结果

2.1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18例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88.9%, 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见表1。

表1 1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不良反应分析 1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出现骨髓抑制患者2例, 不同程度感染患者3例, 均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未发生严重性出血现象, 更无死亡发生。

3 讨论

淋巴细胞白血病主要是起源于淋巴结或者其他淋巴结的一种恶性肿瘤, 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临床医学中一项比较难治的恶性肿瘤, 完全缓解率非常低, 并且生存期和缓解期也比较短。伊马替尼是一种靶向治疗药物, 可对酪氨酸激酶进行有选择性的抑制。随着伊马替尼在临床医学中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具有较好的效果[3]。根据相关资料研究显示, 65%~75%的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现代标准治疗方法, 基本都可以治愈。但是, 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 预期效果较差、药物毒性较大并且治疗费用较高,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因此, 临床医学中对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需不断的改善治疗方式,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 对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 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资料中, 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8例, 其中, 完全缓解12例, 占66.7%, 部分缓解4例, 占22.2%, 未缓解2例,占11.1%, 治疗总有效率为88.9%。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出现骨髓抑制患者2例, 不同程度感染患者3例, 均给予对症治疗, 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未发生严重性出血现象, 更无死亡发生。由此表明, 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式是治疗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 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应用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 具有较好的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1] 刘欣, 姜尔烈, 黄勇, 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观察.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 35(3):250-252.

[2] 周洁, 周海侠, 张日, 等.17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35(2):170-172.

[3] 王婧, 黄晓军, 江滨, 等.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学疗效与预后因素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4 , 35(2):120-125.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04

2014-11-03]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伊马替尼白血病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性的相关分析
伊马替尼合干扰素-α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不良反应22例临床观察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发生伊马替尼耐药病例1例并文献复习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阅读理解Ⅰ
乳腺癌原发灶T淋巴细胞浸润与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