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超早期诊断探讨

2015-05-11王广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坏死性肠壁结肠炎

王广州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超早期诊断探讨

王广州

目的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超早期表现 , 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预防典型NEC发病率, 减少死亡率, 提高生存质量。方法疑似NEC患儿150例随机分成两组, 超早期诊断组和正常治疗组, 各75例。超早期诊断组给予早期禁食, 对症处理;正常治疗组按标准正常喂养, 典型NEC诊断后均按标准治疗, 观察两组患儿典型NEC的发生率, 严重程度及预后。结果超早期诊断组Ⅱ期NEC发生4例, 正常治疗组相Ⅱ期NEC发生16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超早期诊断组Ⅲ期NEC发生0例, 正常治疗组Ⅲ期NEC发生7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早期诊断组与正常治疗组相比典型NEC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病情较轻, 正常治疗组手术2例, 两组均无死亡患儿。结论超早期诊断NEC能显著减少典型NEC的发生且有助于减轻病情。

超早期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也是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中最常见的急腹症。占NICU患儿的2%~5%;90%以上为早产儿, 病死率占发病人数的20%~40%[1]。且可有后遗症如肠狭窄、短肠综合征、生长迟缓、神经发育损害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其超早期诊断, 预防典型NEC发病率, 提高生存质量, 减少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9月~ 2014年6月疑似NEC患儿150例, 随机分成两组, 超早期诊断组和正常治疗组, 超早期诊断组75例, 男40例, 女35例;出生体重≤1500 g 47例, 出生体重1501~2499 g 21例, 出生体重≥2500 g及足月儿共7例;正常治疗组75例:男41例, 女34例;出生体重≤1500 g 45例, 出生体重1501~2499 g 24例,出生体重≥2500 g及足月儿共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儿最后符合典型NEC诊断标准的例数及严重程度。

1.2 诊断标准

1.2.1 疑似NEC(超早期诊断)诊断标准 下列4项具备2项:①腹泻(潜血阴性);②呕吐;③胃潴留, 无明显腹胀;④X线(正常或仅肠壁模糊或肠管略扩张)。

1.2.2 典型NEC诊断标准[1]下列4项具备2项:①腹胀;②便血;③嗜睡、呼吸暂停、肌张力低下;④X线(肠壁间积气、黏膜下“气泡征”、气腹征、门静脉积气、肠梗阻), X线为必备条件。

1.3 治疗措施 超早期诊断组给予禁食1~3 d、静脉营养、常规检测感染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病原学检查], 如有感染指征应用抗生素;正常治疗组正常喂养, 密切观察病情;两组患儿中如有符合典型NEC诊断标准的则按Bell-NEC分级标准治疗[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超早期诊断组Ⅱ期NEC发生4例, 正常治疗组Ⅱ期NEC发生16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超早期诊断组Ⅲ期NEC发生0例, 正常治疗组Ⅲ期NEC发生7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正常治疗组手术2例, 两组均无死亡患儿。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典型NEC病例出现数量及分布情况[n(%)]

3 讨论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疾病, 治疗困难, 病死率高、占发病人数的20%~40%, 部分甚至留下后遗症。随着国内NICU监护技术的提高, 更多的早产儿早期得以生存, 也就预示着可能会有更多的NEC发生。当然预防是最重要的, 新生儿易患NEC的各种高危因素如早产胃肠道功能发育不成熟、肠道缺氧缺血、感染、高渗喂养等及各种预防措施目前研究较多[2], 已得到大家的共识, 在此不再累述。新生儿NEC的预后与分期有密切关系, 姜毅等[2]对63例新生儿NEC进行分析, Ⅰ期和Ⅱ期患儿全部治愈, 而Ⅲ期病死率66.7%, 因此怎样早期诊断, 特别是超早期诊断以减少重症NEC患儿比率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单就怎样超早期诊断进行探讨。NEC早期起病隐匿, 有些仅表现为腹泻、胃潴留、呕吐、精神反应略差, 而这些表现在新生儿, 特别是早产儿亦是经常遇到的现象, 缺乏特异性, 很容易漏诊。目前关于早期诊断的方法很多, 如超声可描述肠壁的厚度、腹腔积液、肠壁血液灌注等, 但当超声提示肠壁血流减少时常已肠壁坏死, 且超声可能受到肠腔气体的干扰, 对超声医师要求很高;血液检查如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CRP)升高, 当有这些血液检查改变的时候, 常已是Ⅱ~Ⅲ期[3-5]。另外如血小板活化因子、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粪钙卫蛋白等尚在研究阶段且不能普及检查, 故NEC早期诊断仍是比较困难的。本研究通过密切观察患儿, 早期发现一些NEC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 如腹泻(潜血阴性)、呕吐、胃潴留, 无明显腹胀、必要时结合腹部X线显示:正常或仅肠壁模糊或肠管略扩张等超早期诊断NEC。本研究结果超早期诊断组Ⅱ期NEC发生4例, 正常治疗组相Ⅱ期NEC发生1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超早期诊断组Ⅲ期NEC发生0例, 正常治疗组Ⅲ期NEC发生7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死亡患儿。

综上所述, 超早期诊断NEC能显著减少典型NEC的发病率、减低疾病严重程度和该善预后, 但也可能对NEC的诊断扩大化, 结论可能需要更大量样本去研究。超早期诊断的关键是临床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观察, 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一些非特异性表现一定要高度警惕, 细心甄别。

[1] 邵肖梅, 叶鸿瑁, 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477-479.

[2] 姜毅, 陶源.影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危险因素.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8, 23(5):266-267.

[3] Neu J, Walker WA.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 Engl J Med, 2011,364(3):255-264.

[4] 焦建成, 余加林.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败血症预后关系分析.重庆医学, 2010, 39(15):1970-1972.

[5] Srinivasiois R, Nathan E, Doherty D, et al.Prediction of progression of definite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to need for surgery or death in preterm neonates.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0, 23(7):659-70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55

2014-10-29]

450000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猜你喜欢

坏死性肠壁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