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疗效

2015-05-11王星利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闭式气胸胸腔

王星利

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疗效

王星利

目的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2例。实验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对照组采用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闭式引流并发症、气胸闭合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带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以此评估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气胸闭合时间、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疗效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 有临床应用价值。

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气胸

气胸分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 为呼吸内科常见急症[1,2]。胸腔闭式引流术为自发性气胸治疗的重要方法。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虽然疗效可靠但给患者造成了较大创伤, 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 影响预后[3-5]。自2011年本院气胸治疗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以来, 效果与常规的粗硅胶管引流差异不大, 且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4例, 其中男42例, 女22例, 年龄18~79岁, 气胸压缩范围30%~90%, 均经过影像学诊断确诊。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2例,经统计学检验, 两组在年龄、性别、气胸的压缩范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穿刺方法 实验组穿刺点选择在患侧锁骨的中线第二肋间隙, 若胸膜粘连或包裹性气胸则据胸部影像学确定穿刺部位。选好置管部位后, 按文献[2]中的操作法置中心静脉导管;对照组按常规外科切开置粗硅胶管水封瓶闭式引流。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药及必要对症处理, 每天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气肿、异常引流物, 观察引流管是否保持通畅, 记录好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气胸愈合时间、带管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6]。

1.3 疗效判定标准[7,8]气体能完全吸收, 肺能够完全复张为治愈;肺大部分能复张, 肺组织压缩≤5%为好转;气体无明显吸收或病情加重为无效。治愈或好转均为有效, 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 实验组32例患者中, 有效25例,无效7例, 后者在置管2~6 d后, 改为硅胶管继续胸腔闭式引流, 其中5例有效, 2例无效;对照组32例患者中有效27例,无效5例, 实验组有效率(78.1%)和对照组(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硅胶管引流无效的7例患者均经过相应治疗, 在30 d内所有患者气胸均愈合。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x-±s)

2.2 两组患者闭式引流相关并发症的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 作者观察并记录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闭式引流相关并发症的情况, 其中实验组患者中出现皮下气肿3例, 术后出现疼痛9例, 出现堵管1例, 血胸1例, 发热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1.3%(10/32),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皮下气肿11例,疼痛18例, 脱管2例, 血胸3例, 发热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71.9%(23/3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闭式引流相关并发症的比较(n)

3 讨论

气胸常规治疗方法多为外科切开后置粗管引流, 虽疗效可靠, 但是创伤较大, 并发症多且愈合后会留下较大瘢痕,影响美观, 对患者日后的生活产生较大不良影响[9]。本研究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总有效率78.1%与粗硅胶管闭式引流疗效8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并发症发生率(31.3%)要明显低于对照组(71.9%)。通过本研究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体会, 可总结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 一人即可完成, 手术时间较短。②不需切开皮肤和钝性分离, 不需缝合伤口, 因此创伤小, 伤口愈合快, 瘢痕很小甚至没有。③中心静脉导管质地柔软, 不易刺激损伤肺组织[10,11]。④住院时间短, 医疗费用少, 患者更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 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突发气胸效果好, 并发症少, 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1] 蒋忠洋, 朱伦刚, 贾超, 等.观察和评价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突发气胸的临床疗效.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7):31-32.

[2] 王新.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2, 5(6):27-30.

[3] 朱雄林, 黄严春, 章革民, 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合并少量气胸的临床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4(21): 13-14.

[4] 柳威, 吴怀球, 张卫东, 等.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0):1624-1625.

[5] 周付, 徐永乐, 张伟睦, 等.评价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ICU中气胸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6): 461-462.

[6] 祝斌, 汪政文, 金柱.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缺陷(附3例报告).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7):1011.[7] 袁志, 汪慧英.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疗效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0,26(8):1365-1367.

[8] 梁伟勇.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0):96-97.

[9] 吴秀, 梁磊.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8(12):62-63.

[10] 王维建.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中国医药导刊, 2013(8): 1317-1318.

[11] 林国娟, 何李佳.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48例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11):1785-178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54

2014-11-07]

467000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ICU

猜你喜欢

闭式气胸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