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探讨

2015-05-11姚秀峰宋洁富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姚秀峰 宋洁富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探讨

姚秀峰 宋洁富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0例,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可有效促进椎体稳定, 缓解患者痛苦,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临床效果

近年来, 随着PVP技术的不断发展, 该方法在骨质疏松症并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3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旨在探讨PVP对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00例, 女182例, 男118例, 年龄59~84岁, 平均年龄(73.5±8.4)岁,所有患者均经由核磁和X线平片确诊为椎体压缩骨折。入院检查显示, 本次研究中280例患者合并腰背部剧烈疼痛, 其中180例(214节椎体)压缩程度为25%~50%, 100例(117节椎体)压缩程度在50%~75%, 20例(22节椎体)压缩程度在75%以上。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心电监护下实施手术, 取俯卧位,于移动式G臂X线透视下进行操作, 按照经椎弓根进针法实施腰椎及胸椎穿刺。穿刺成功之后于室温下进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调配, 比例为粉∶液∶对比剂=3∶2∶1, 混合均匀静置90 s后采用注射器进行抽取, 120~240 s之间在透视机的辅助下进行椎体注入, 待有明显渗漏出现后即停止注射, 并对PMMA的注入总量进行记录。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强化部位及肺部CT检查, 对患者椎体内PMMA的分布情况和渗漏情况进行观察, 术后患者取仰卧位, 4~6 h后可进行轻微下床活动, 根据患者情况最多给于1 d量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治疗后疼痛感消失, 术后1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患者骨完全愈合, 未出现并发症;②有效:患者治疗后疼痛明显改善, 为中度或中度以下, 术后1个月X线片复查显示患者骨基本愈合,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疼痛无明显改善, 术后1个月X线片复查表明骨未愈合, 且存在较多并发症。同时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标准(VSA)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评价。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本次研究中, 181例患者治疗后显效, 106例有效, 13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见表1。其手术平均时间(28.4±4.7)min, 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0±2.1)ml, 术后伤椎增加平均高度(4.2±1.6)cm。

表1 300例患者治疗结果(n, %)

2.2 疼痛改善结果 经过治疗后, 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其中患者术前VAS平均评分(7.7±0.8)分, 术后评分(1.4±0.5)分, 较术前明显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76, P<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 近年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传统的支具固定、卧床等治疗方法及开放性手术由于自身限制无法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伴随术后并发率高的问题, 临床应用限制较大[1]。PVP技术主要是通过进行经皮对病椎进行穿刺,之后将骨水泥注入, 骨水泥在椎体缺损区分布并固化, 以增加椎体的压缩刚度和抗压强度, 从而有效避免发生椎体塌陷或在骨折。

本次研究认为,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成功关键在于穿刺到位, 全程通过X线透视引导, 并于术前对椎体横截面进行测量, 以确定穿刺点。在穿刺成功后, 对拱形架进行调节并利用前纵韧带张力促进椎体压缩骨折的高度恢复, 同时在病椎中形成缺损空隙, 以促进骨水泥扩散。本次研究中, 仅13例患者治疗无效, 总治疗有效率为95.7%, 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 且手术时间短, 术后患者椎体高度明显提升, 表明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椎恢复, 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 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主要是由于骨水泥的热作用和细胞毒性有助于降低疼痛敏感性, 同时在加固椎体后, 由于相应的脊柱稳定, 因此疼痛可明显减轻,相关研究显示, 采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率高达80%[2]。本次研究中30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 提示采用PVP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 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 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 可有效促进椎体稳定, 缓解患者痛苦, 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 陈新莲, 郭新宁, 田乃宜, 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20例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33): 8278.

[2] 唐守言, 陆玉和, 王自立, 等.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当代医学, 2010, 16(35):724-7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9

2014-09-19]

030012 山西医科大学骨科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MTA和Vitapex用于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内眦“Z”形赘皮矫正联合重睑成形术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