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2015-05-11张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丙肝丙型肝炎病理学

张琪

肝炎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张琪

目的探究肝炎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检测在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80例丙肝患者, 其中106例为肝硬化, 联合检测肝病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来诊断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结果联合检测肝病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来诊断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7%、准确度为92.4%。结论联合检测肝炎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有利于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早期诊断。

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丙型肝炎;肝硬化

现阶段, 由慢性丙型病毒(HCV)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的病例逐渐增多, 其发病机制、诊断方法是近年来探讨的重点[1]。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轻, 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 常见单项ALT升高, 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 黄疸持续时间较短。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 但存在有创、禁忌证、并发症、难反复、接受程度低等缺点[2]。本次研究对自身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 探究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与联合检测在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一致性, 寻求一种无创、经济、准确、简便、快速的诊断丙肝后肝硬化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的180例慢性丙型肝炎住院患者, 年龄49~81岁, 其中男108例, 女72例, 106例为肝硬化。

1.2 仪器与试剂 抗-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试剂盒为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 德国欧蒙的自身抗体试剂, 贝克曼Immage特种蛋白仪的免疫球蛋白。

1.3 方法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HCV抗体[3]。静脉采血均为4 ml, 分离血清后, -20℃保存并备用[4]。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自身抗体。同时,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方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病相关自身抗体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统计结果 180例患者中, 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至少一项阳性的为89例,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82例。两者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丙肝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2.2 免疫球蛋白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的统计结果 依据在诊断肝硬化时的最佳截断值作为标准, 92例患者中血清免疫球蛋白存有异常升高(++), 经病理学检查确诊86例,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见表2。

表2 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n)

2.3 联合检测肝病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预测丙肝后肝硬化结果 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见表3。

表3 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3 讨论

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主要经血源性传播。临床表现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等。多数患者呈亚临床型, 慢性化程度较为严重, 也可导致暴发性肝衰竭。多见于与其他病毒合并感染者。现阶段, 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在临床上不断上升, 可导致严重的肝硬化或肝癌,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5]。早期诊断肝硬化代偿期或肝癌可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有效降低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的可能性[6]。寻找有效的实验室诊断代偿期肝硬化是一个热点问题, 而肝组织学活检存在许多不足。从HCV感染者体内,实验室可检测到多种自身抗体。例如:抗线粒体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核抗体等[6]。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力的重要组成成分, 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 抗病毒、抗菌及增强细胞的吞噬作用。而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的重要场所是肝脏。处于肝硬化时, 不能有效合成蛋白质, 不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抗原性物质。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 解毒能力减弱。本次实验中, 180例慢性丙肝患者中, 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升高88例, 其中71例肝硬化组, 17例非肝硬化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肝病自身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来诊断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敏感度为93.4%、特异度为96.7%、准确度为92.4%。

目前为止, 肝硬化诊断金标准是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而患者难于接受此类操作。本文认为联合检测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可帮助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 且无创伤性、操作简便、成本低、及时、快速, 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 王少敏, 陈杰, 陈早立, 等.丙型肝炎相关自身抗体和血清ASR/ALT比值对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14):2357-2359.

[2] 李东明, 杜卫杰, 刘树业, 等.肝病自身抗体联合免疫球蛋白对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6):767-768.

[3] 加米拉·热扎克, 李魏, 张朝霞, 等.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新疆医学, 2011, 41(6):1-4.

[4] 黄加权, 郑志想, 黄铁军, 等.慢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其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关性.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35(2):195-198.

[5] 刘宁, 谭立明, 董叶, 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测定的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7, 15(21):2358-2361.

[6] 徐心, 王沂, 顾春刚, 等.血清冷球蛋白定量检测在丙肝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研究.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3):349-351,35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4

2014-10-28]

463200 确山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丙肝丙型肝炎病理学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皮肤科住院医师皮肤病理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猝死的法医病理学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