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的比较

2015-05-11丁晓玲杨海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阴式腹式阴道

丁晓玲 杨海霞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的比较

丁晓玲 杨海霞

目的分析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差异。方法82例接受切除子宫手术治疗的患者,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观察组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接受腹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差异。结果①术后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②炎症反应: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 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炎症反应

良性子宫疾病严重者可以采用切除子宫治疗, 具体手术方式包括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腹式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方便、术野清晰, 但是术后组织粘连严重且易并发盆腔并发症[1]。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 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益。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炎症反应差异,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子宫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观察组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对照组接受腹式子宫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年龄38~71岁, 平均年龄(58.23±9.88)岁, 其中子宫肌瘤23例,子宫腺肌瘤11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7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7~73岁, 平均年龄(57.31±9.37)岁, 其中子宫肌瘤21例, 子宫腺肌瘤12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 具体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 常规消毒铺巾导尿。在膀胱沟下0.5 cm处作环形切口并用弯组织剪向下沿宫颈筋膜向上推进扩大直达前后腹膜反折。用两把长弯钳紧靠宫颈钳夹, 切断后缝扎。在子宫峡部水平靠近子宫, 钳夹子宫血管及周围阔韧带并切断。用巾钳钳夹宫体前壁, 逐渐翻出宫体, 钳夹圆韧带、输卵管根部及固有韧带并切断。连续缝合腹膜及阴道前后壁, 术毕阴道防止油纱卷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术后恢复情况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后, 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等术后恢复指标。

1.3.2 炎症反应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子宫前后, 均抽取外周静脉血5 ml,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炎症反应 术前两组患者的炎症反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x±s, d)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x-±s)

3 讨论

对于子宫良性疾病, 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方式, 以往传统的经阴道手术适应证为子宫大小类似孕3个月以内, 认为子宫体积>孕12周为经阴道手术禁忌证、必须行开腹手术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同时经历临床医生阴道手术技术的提升及器械的不断改进, 经阴道手术的适应证大幅放宽, 现在认为子宫大小已经不再是经阴道子宫切除的绝对禁忌证, 对于一般情况良好的子宫疾病患者首选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2]。

目前仍有较多学者对于良性疾病子宫切除术究竟选择腹式切除还是改良阴式切除存在争议, 腹式子宫切除的优势在于器械要求不高、解剖层次清晰、术野暴露清除, 但是存在切口大、术后组织易粘连、腹部瘢痕大等缺陷。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残端不需缝扎易愈合, 术后将双腔导尿管作为引流管易于固定及取出, 此术式腹壁无切口、对盆腔脏器的干扰小, 可以有效避免腹式手术时造成的盆腔并发症[3]。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以其小创口及较少的术后并发症受到临床欢迎, 但是其具体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目前相关临床报道仍不多。

在保障手术效果的同时减少创伤是手术改进的大方向,而减少创伤的目的是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康复并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4]。上述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可以切实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 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也提示了其更好的术后康复质量。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整体手术效果均有重要意义[5]。CRP是最早且实时反映患者整体炎症状态的指标, IL-6是炎症促发因子之一, 可以进一步促使CRP释放, TNF-α主要由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产生, 可促进炎症细胞趋化及活化。上述研究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进行对比发现, 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后的血清CRP、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提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围术期创伤较小, 可以避免过大的全身炎症反应, 这也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内在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早期恢复, 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值得在日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王冬梅.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45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11):1184-1186.

[2] 黄春梅.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22(31):97-99.

[3] 劳洁, 李冬.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大子宫肌瘤32例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24):4035-4037.

[4] 兰月霞.新式非脱垂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9):780-782.

[5] 张利芳, 唐真姿.阴式子宫切除术与腹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临床军医杂志, 2010, 38(3):405-40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040

2014-12-02]

262500 青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阴式腹式阴道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腹式全子宫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 m 跨径直腹式小箱梁的开发应用
什么是阴式手术
腹式呼吸对人体各系统的影响及临床应用
肥胖患者非脱垂子宫阴式切除术50例临床分析
阴式切除手术治疗子宫脱垂的临床探析
阴式彩超对于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粘膜下阴道紧缩术矫正阴道松弛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