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香炉

2015-05-11赵丰超

新青年 2015年3期
关键词:纯金红卫兵香炉

赵丰超

祖父平生只有一张照片,黑白的,三寸,毛边,被父亲镶在镜框里。他戴着眼镜,穿着长衫马褂,像个古董。

祖父若还健在,早已经是过百的人了。我无缘见他一面,只能从父辈那里听些相关的传言,倒像是隔世的传说了。

祖父在民国时曾任过要职,是极体面的人。可他不惯在官场里沉浮,中年时就卸去公职,回乡务农了。虽曰务农,祖父却不比旁人,他是不曾真下过田地的。大抵见过大世面的人都喜欢保持自己体面的样子,祖父平素只穿长衫,若换中山装时,必须熨出笔直的折痕,他才肯穿。无论冬夏,即便居家闲住,他也从不随意解开一粒纽扣。脚下永远是洁净的白袜布鞋,好似从不曾沾过泥土一样。

祖父毕竟是见过大世面,又有大学问的人,回到农村也与普通农人不同。他好读书,从不轻易见人,倒像一个脱俗的隐士。只是他见不得新式的事物,有恋旧的癖好。在旁人看来,就不免带了遗老的习气。只要是上了年代的东西,他是一律照收的。若东家有块庙门上的匾额,他便用米去换;若西家有张破败的木雕,他则用钱去买。有次竟偷偷支了八担芝麻,到河间张姓人家换回一张吴昌硕的小画。祖母极厌烦他的固执,几乎要闹出人命时,祖父才发现家里确已徒有四壁,再无长物了。

不过祖父并未改掉“喜旧厌新”的“恶习”,反而一发不可收拾,终于背着祖母卖掉了那座极好的宅院,只为换得一个宣德年间的纯金香炉。据老人们说,那时候有一位收藏家叫张伯驹,在京城里散财护宝,极富盛名。祖父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执意要做个真名士,却未想过自己已是农人。当他见到那座香炉时,直瞪了眼睛,品嗻许久,认定那是难得一见的宝贝,愿意把所有藏品贡献出来,只换一个香炉。但祖父“好古”不假,所收得的东西却参差不齐,多是寻常器物,并不值钱。对方说,若要换时,只需拿宅院来换,别的法子都行不通。到了这个份上,祖父早是箭在弦上,八匹大马也拉不回来的。他一咬牙就交了地契,把香炉抱了回来。

事后,祖母虽大闹了一场,千万个不愿意,却挽不回什么。只能带着一家十几口人搬进了一所破院里生活。祖父没有了专备的书房,只能在院子里晒太阳、作画,反倒安生了许多。他喜画钟馗,每日在院中摆设一案,在那只纯金的香炉里焚了香才肯下笔。时间久了,竟有好些人慕名求画,祖父却从未应承,都一一推托出去。父辈们问时,祖父却说他只会画钟馗,并不会别样。其实大家都能猜到,祖父是怕别人看到他的香炉。他也并不管家中的生计如何,任由贫穷下去。

不过世事难料,祖父的“恶习”倒因祸得福了呢。解放后,凡住在大宅院里的乡绅都被“斗”了,凡家有良田的地主也被“批”了。此时一贫如洗的祖父被划为“贫农”,反而得到集体的保护,保全了一家老小。那时,祖父就抱着他的香炉得意起来,仿佛早就算准了这一天,把香炉擦了又擦,每夜必须拥炉而卧才能睡去。祖母倒也不管,反而暗暗佩服他的眼光。那时他们都是知天命的人了,脾气渐渐小了,家里便和睦起来。只是祖父祖母都不适应新式的农村生活,过于集体化的生活方式太压抑。那时候的农村是容不得闲人的,一个人不去上工,就挣不来工分,挣不来工分就分不到粮食,就要挨饿。祖父的隐士生活遇到了困境,再也不能躲在破院里作画。但是祖父并未逃避,他开始学种地,每日跟在祖母身后,依样画葫芦,不久就得心应手起来。在最饥寒的年代里,他们反而更坚定了。祖父时常拉住祖母,指着纯金的香炉说“这是个宝贝,能救我们一次,也必能救我们两次。”他们凭着双手活了下来,且把父辈们照看得很好,确实不易的。

祖父只活到58岁,夺去他生命的,并不是饥寒交迫的年代。那年,红卫兵闯进村子,凡见到上了年头的东西是一律要砸的,无论是艺术的,还是实用的,都逃不过他们的“法眼”。这家带着门神画的大门被卸去,那家雕有龙凤的窗棂被砍断,装盐的瓷瓶被敲碎,新绣的花鞋被剪破。整个村子被破坏了,所有的人都吓坏了。

祖母拼着身子跑回家,见祖父正把玩着那只香炉,便一把夺了去,掷进院后的茅厕里。祖父还未反过神时,红卫兵已经追进院子。他们一眼见到祖父的长衫正晾在绳上,就认定祖父是“顽固的文人”,决计要将他“打倒”,于是剪了黑白无常似的帽子,戴在祖父头上,又给他的胸前挂了牌子,拉到村口批斗去了。祖母再返身时,已经迟了。她跟到村口,哭喊着扑向祖父,却被红卫兵推了一个趔趄,倒在路边。

十几天后,祖父看着满地被撕到粉碎的画,再也不堪凌辱。他把我的父亲叫到面前,交待他到茅厕里取出香炉,趁夜埋在屋后,之后便于那夜悬梁自尽了。

祖父死后,祖母是极痛苦的,常于夜间惊醒,提着木棍到茅厕里划拉。这或是她对祖父的想念,只是不敢真将香炉掘出地来,那香炉也就长久地眠在地下了。时间久了,再也没有人提起此事,只做心中的一个想念罢了。

许多年过去后,世事早已变了,再也没有红卫兵的打砸了,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有一次祖母不知又想起什么,拄着拐杖要父亲把香炉掘出来。父亲却似忘了,猛然想起那只香炉,就带着酸楚的回忆翻腾起来。他默默拿了铁锹,找到当年做下的印记,就下了手。祖母一直立在旁边看着,也是默默无声。

可是父亲足足掘了一夜,周遭与更深处几乎都挖遍了,也未看到香炉的影子。父亲极失望地望着祖母,疑心被人盗了。

祖母却说“人说家道败落的人家埋下的金子是会走的,怕是真的吧。”

猜你喜欢

纯金红卫兵香炉
程家玉
金币手表制造技术的研究
香炉的养鼻之道
当红卫兵就能吃饱饭
红卫兵的性恋观念及行为
浙江境内红卫兵“破四旧”行动所造成的古旧书资源损毁
许愿的香炉
荒诞年代的传奇故事——红卫兵偷越国境援越抗美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