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2015-05-08石根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危重输液液体

石根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石根萍

目的 比较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ICU 病房收治的危重患者58例, 其中30例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记为研究组, 28例行中心静脉压监测的记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复苏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监测系统安装时间、液体胶量、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复苏成功率93.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均P<0.05)。结论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 能够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存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液体复苏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 近年来随着胸腔生物阻抗技术的发展, 无创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已经得以实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也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创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危重患者的临床复苏治疗中。作者现结合临床实例研究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选取本院2011~2013年ICU 病房的危重患者58例, 其中男35例, 女23例, 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8.6±11.2)岁, 具体疾病为:重度胰腺炎13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16例, 晚期肿瘤21例, 心肺复苏术后患者8例。所有患者均行液体复苏治疗, 其中30例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记为研究组。另28例行中心静脉压监测,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监测方法 研究组用CSM3000B+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来获取CO及CI值。用4 mV交流电通过胸腔, 4对抗阻点其中的内层接收生物抗阻信号, 以该信号衍生的第一波为阻抗微分图, 用系统放大、过滤后计算出生物阻抗值。外层电极发射电流。本组患者进入ICU病房后就立即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压监测, 经颈内或锁骨下的静脉将导管安插在右心房, 用水柱压力来测量中心静脉压。

1.3 复苏效果判定 两组均依据监测结果来指导液体复苏,复苏成功标准:血压稳定且>90/60 mm Hg (1 mm Hg= 0.133 kPa),尿量>0.5 ml/(kg·h), 脉搏<100次/min, 四肢比较温暖。观察和记录两组输液量、并发症等临床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的监测系统安装时间、液体胶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苏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 而死亡率6.7%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均P<0.05)。两组并发症均表现为肺水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中,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液体复苏效果比较[ x-±s, n(%)]

3 讨论

对危重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时, 如果能够根据血液动力学指标来适当调整输液的量及速度, 能够有效避免错误操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循环功能不足及组织灌注不良的早期诊断和纠正对保证和提供ICU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而血流动力学监测正是能够实现此种早期诊断和纠正的重要方法, 传统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以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肺动脉漂浮导管为主, 这两种方法虽能起到监测作用但具有有创性, 存在肺梗死、穿刺感染、导管血栓、心率不齐等风险, 因此对设备条件及医师的技术水平要求非常高,而且在连续性和早期监测上存在着一定局限[1]。

中心静脉压主要受右心功能影响, 在反映左心前负荷上尚不明确, 而且它还受肺血管压力、血容量、大血管张力等诸因素影响, 因此单次的中心静脉压监测难以直接反映血容量, 进而导致其在调节输液量及流速上不具有精确性, 影响液体复苏效果[2]。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则具有动态性, 有利于医护人员随时了解患者的心功能, 从而指导液体复苏, 避免盲目给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3]。必须要强调的是,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及护理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院在进行此监测时一直强调和关注3个方面:①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正确建立,如充分清洁皮肤以充分导电、电极片的正确安放等;②监测时机及观察指标:当患者剧烈咳嗽、颤抖或躁动时应停止监测, 患者胸腔积液、肺水肿、血胸严重时, 应将CO及CI 值和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病情等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后调节输液量和速度;③液体复苏:晶体液为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胶体液是白蛋白、贺斯, 严重失血者加红细胞悬液, 治疗中酌情使用多巴胺, 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

通过临床应用和研究, 作者认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只要患者CO值在稳定状态下波动, 则可减少输液量, 尤其是减少胶体液的输液量, 因为过多的输液量会加重患者心脏负担, 而且部分小分子蛋白可能会进入脏器组织间隙, 从而引发肺水肿等并发症。本文中, 研究组的液体胶量和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液体复苏, 能够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提高患者生存几率, 应得到重视。

[1] 卢君强, 李春盛, 杨佳勇, 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系统在高危外科患者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5(12):730-734.

[2] 沈洪.第54例——急危重症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临床应用(Internet网上专题讨论).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 15(3): 190-192.

[3] 莫蓓蓉, 刘海丘, 韩雪飞, 等.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危重患者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1-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23

2015-03-24]

473132 河南省南阳市油田总医院

猜你喜欢

危重输液液体
液体小“桥”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液体的压强』知识巩固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液体压强由谁定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层层叠叠的液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