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改下小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研究

2015-05-07常金兰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

常金兰

【摘 要】本文以新教改为背景,探索教师角色转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试图通过收集小学新教改以前和小学新教改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新教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找出新教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教改背景下有效改善教师角色转变、增强教学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的教学行为的策略,从而为小学数学教学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新教改;小学;数学;教师

一、新教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教育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传统的一些教学方式也在慢慢的变化和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不断的去适应新时代下的新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与发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适应新教材下的教学方式的调整。同时,还必须在课堂上的实践环节中注意吸收旧教材的优点,对新旧教材进行对比,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一)从压制转变为激励

传统的教育方式中,一般提倡教学教师要严厉,并且在师生关系中占据主要的压制地位。从某种程度而言,一定的压制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制之后,学生有了压力,便拥有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并且采取一定的努力去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但是,更多的学生是在教师的压制下缺乏学习的热情,缺乏学习的主动力,对学习的态度比较消极,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结果。

在新教改的要求下,大力提倡教师要将课堂上以及课外对学生的压制态度积极的转化为充分的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态度。只有学生对该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课堂上和课堂外师生之间的互动,实现较高的教学效率。

(二)从领导转变为引导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同样拥有着绝对的领导地位。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不能对教师的教法与授课内容等有异议。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思维方式容易变的呆板,缺乏创新意识,最多只能实现对教师的授课内容的接收,很容易埋葬学生的创造力。

在新教改的要求下,课堂中教师的领导地位有所转变。新课标提倡教师的地位应该由领导向引导开始变化。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启发学生去认识、探索新的授课内容及事物,而不是填鸭式的强迫学生按照自己的既定思维模式盲目的跟从。

二、新教改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片面追求知识传授的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升学率、竞赛成绩等为衡量教学效率的唯一标杆,片面的追求知识传授的效率,从长远而言,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比较严重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高强度的传输或许可以使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容易考出好的成绩,但是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的作用也不明显。

(二)全面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管理,片面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

同样的,在升学压力下,部分教师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也很容易走入全面否定课堂教学的管理,片面的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的误区。这些现象主要体现在教师通常一个人唱主角,课堂中以完成相关目标和既定教学任务为主要目的和前提,忽略了对课堂秩序的组织和管理,忽略了学生对所授课内容的反馈。一堂课上下来,该有的教学环节虽然都具备了,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却很难理想,更别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脱离

在既往的传统教材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有的授课内容略微显的有点陈旧,不能跟上实际的生活水平的变化。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有的教师仅仅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和授课计划,完全没有变动的以教材为标准,不多不少,没有能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紧跟时代变化的特点,相应的,就会与实际的教学情况相脱离。

三、新教改下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

在新教改中,教学活动作为一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新的授课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如果这样的活动时积极向上并且具有促进作用的,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迅速的反馈,教师对授课方式和内容及时的调整,往往实现了良好互动与交流,共同参与了课堂中的创造性的活动,显著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反之,如果学生对自己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情况隐而不言,没有与教师及时的反馈和沟通,教师就不能够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耽误了很好的教学机会,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更不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语言素质

数学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素质的培养更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而如果实现课程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是每个教育者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深思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而言,不仅仅要充分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和精神,更新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管理好课堂教学秩序,发展第二课堂,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良好思维能力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三)通过挑战性活动发展学习者认知技能

在新教改的要求下,教师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教材中的内容的传递上,也可以通过一些挑战性的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技能。这些活动的设计,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调研与心血,从学生实际的掌握程度,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出发,切实的设计一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认知能力。这些活动,通常是具备挑战性的,需要学生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关卡”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活动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秀菊.小学数学教师与新课程同行[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9.

[2]杨艳.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角色的转变[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03.

[3]范大栋,邹合鲁.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5.

[4]张荟东.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07.

[5]吴慧娟.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教师角色的转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