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2015-05-07石美军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

石美军

【摘 要】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建立科学世界观的有效途径。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犹为重要,真如达尔文所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学习;教师方法

我们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怎样观察、怎样实验、怎样记忆、怎样思考、怎样总结等,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一谈有关于学法指导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教会学生如何观察

观察通常指人们有目的地对物理现象在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下,按其本来面目进行观察的活动。它是学生获得丰富感性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有意性、目的性对于学习物理乃至其它任何学科尤其重要。

学生往往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一听教师说要做实验时心情十分激动,因此注意力易被实验现象所吸引,而忽视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更少注意观察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因此,在实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在进行观察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说明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动手摸,伴之以思维活动,而且还应请同学用语言表达观察的情况,以培养学生观察的有序性、有意性、目的性,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事物的本质。

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即除了实验现象的观察外,还应更多地重视课外观察。教师应经常性提供提供课外观察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观察活动。

二、教会学生如何做好课外小实验

现行新编初中物理教材上介绍的小实验较多,全要当堂完成是有困难的。为了保证教学进度,老师应有选择地把一部分器材可以自带做起来又不费时的小实验放在课上完成。如:测量硬币的直径及厚度、自制小磁针、重垂线等。把另一部分为建立物理概念和验证物理规律的小实验放在课后做。这样做,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老师启发、引导,有利于透过物理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把问题引向深入,从而达到牢固掌握概念和规律的目的。

具体做法如下:①教师稍化一些时间介绍,布置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要求;②强调在实验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要拿出来一起讨论、分析;③对学生的小实验进行民主评分,做得好的应给予奖励。例:“小孔成像”、 “影子法测大树的高度”、“自制测力计”等。这样做,使物理教学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更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会学生如何记忆

记忆是将信息储存起来从而在将来用时能够回想起信息的能力。物理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离不开记忆,如物理公式、物理规律、物理单位、常量、物理仪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如果学生所学的知识学而就忘不能巩固,那就谈不上应用物理知识来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和能力。

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单一的死记硬背对学习物理用处不大。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要告诉学生,哪些是必须记住的知识,哪些是着重理解的知识,哪些是不必记住的知识。因此,对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记忆,应教给学生特殊的记忆方法,如“理解记忆法”、“图表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等。要使学生知道“一口吃不出胖子来”的道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指导逐步记忆。记忆的手段是复习。教师应经常向学生阐明复习是同遗忘作斗争的最好办法。要求学生复习必须及时,不仅要有当天复习,还要有阶段复习,反复复习才能达到长期记忆的目的。

四、教会学生如何思考

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1、从预习开始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对教材上有关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并出一部分学生思考题,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例如:在讲“物体的运动与静止”这一节时,笔者在课前出了如下几个思考题:①你看到哪些物体在运动哪些物体又静止不动的?②乘坐在行驶汽车的你看到路旁的树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③假如你睡在一条船的船舱里能判断船是运动的吗?在课堂上还可以让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2、从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拿到习题会急求解而不注意分析思考。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要求学生:①审清题意;②列出已知条件;③分析思考寻求解题途径;④重视对结果的讨论和验证;⑤注意一题多变与一题多解。例:对于习题答案的论证,要从结果是否符合实际、单位是否与所求的物理量相符合,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通过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如何总结

总结是对事物一般性认识和对事物特殊性认识作规律性的统一和概括。通过总结可以使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掌握规律。因此,教师应重视教会学生如何总结。

从教材上每章的“整理知识”做起。新编初中物理教材中有意识地按插了整理知识这么一个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向学生阐明这些内容是一章物理知识的高度概括,课后要认真完成填写。使同学们知道总结的一般规律,即总结的内容有哪些、总结的表达形式怎样。

教师除了注重知识的总结外,还要指导解题方法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总结。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因此,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十分重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学习的重要课题应该学习怎样学习和学习怎样思考,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学生一旦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就可以快速高效地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方面终身受益,成为有创造力的高品质思维人才。因此,教师应使课堂教学在为学法指导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在这方面不断研究和探索。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
兴趣——学生学习物理最好的动力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微课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