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探析

2015-05-07于斌王宁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于斌 王宁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一种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行为,大学生心理对其成功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是在心理品质培养方面的有效载体,面对创业教育应该以引导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对其意识上、创业理念上等方面构建心理教育课程,并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帮助培养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找到更加有效科学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培养途径;心理品质

一、大学生心理品质现状及优秀的品质对创业的重要作用

(一)现状

1、创业意识的匮乏

创业意识是个体自觉完成创业活动的先导,并根据创业意识制定的目的,协调支配行为从而积极寻找一切有利于创业的机会,为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它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及其潜质,帮助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尽早取得成功。但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这种意识,少数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是盲目随波逐流,最终导致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这部分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恒心和毅力,甚至是不敢勇于面对和追求自己的梦想,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和奋勇向前的信念,这样很难在创业中取得成功。

2、资金短缺

对于刚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资金问题应该是创业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很多投资商面对青涩的大学生都报以不信任,不看好的心态。更有多数学生,家境方面不允许其创业,对他们的行为很难理解或者根本就不接受这样的行为出现。

3、适应能力差

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未来面对社会必须拥有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是自身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失的能力。适应能力中心理适应能力最为重要,心理适应能力差往往表现在对资本市场的洞察灵活性和敢为之的勇气。目前大学生大部分不具备这样的心理适应能力,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各种各样充满挑战压力,大学生表现出来的不够冷静,处事混乱,更有甚者对其恐惧不安等心理情绪上的表现。

4、求胜心切、眼高手低

当今大学生缺乏市场经验的同时一味的幻想成功,认为自身掌握的知识已经足够应对市场需求,并对市场抱有理想化情怀的存在。很多大学生刚出校门必要的缺乏管理实践经验,同时在市场人际和工商人际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他们只是盲目一味追求自我理想主义,没有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持,从而自随其愿的创造自我产品推广到市场,最终导致产品滞销下架。还有许多创业的大学生,在初期只有想着成功,甚至最好一步到位,这种过分的自我自信心理对一旦遭遇打击或失败,就会失去耐心,对创业半途而废。

(二)心理品质的作用

21世纪以来大学生作为这是时代掌握知识技能最多的群体,创业越来越成为他们的对未来事业追求的首选。大学生创业成功在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高度。其中心理品质是其创业过程中的决定因素。

科学技术发展的当下,社会竞争不断激烈。所谓社会竞争就是人才竞争。我国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国家统一分配,这需要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自我开辟就业道路,很多人选择自主创业,但仅靠文凭和资金是远远不够的。这还需要有顽强的毅力,自身最创业的兴趣和果断大胆的勇气,是自己面对失败与挫折中运用理性的思维思考问题,争取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开创事业高峰。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教育者需要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其次,创业心理品质在于内在的心理素质和人格魅力的体现。创业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大学生在创业中,拥有强烈的意志力去激发引导其潜在的能力,从而顺利实现创业目标。在同时,亚健康逐渐趋于年轻化,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也不容小视,心理问题的突出更是说明这一观点。人格的缺陷和丧失,导致大学生在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都存在不便。创业人格的培养是创业行为的发动机和创业道路上的镇海针。使其更能被社会所接受,从而才能把创业带到正确的轨道,逐渐进入下一个阶段。

二、学生创业成功的法宝-心理品质

面对现阶段大学生出现的经验、资金上缺乏,创业意识及意志上薄弱,更有甚者急于求成对市场缺少了解,犯有眼高手低,个性不鲜明等问题,需要大学生在创业中具备克服以上问题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创业信念、意志、个性及社交等发面。

(一)信念

首先,要有对成功的自信和发自内心的渴望。在社会主义市场激烈竞争下,要求大众拥有充分的自信感及对成功的渴望。大学生应加强其自信教育,从而适应时代的潮流,服务于社会。其次,对自身事业的责任感。资本市场要求创业者拥有高度的责任意识,既要心怀天下,又要自虑前程。并要做好破茧成蝶凤凰涅槃的准备。与此同时,面对挫折险阻都有一颗顽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信念。这样才能够使大学生在创业时处于积极的创业心理状态,从而极大程度上激发其创业上的潜能,进一步助大学生创业成功。

(二)意志

创业的成功,不仅需要顽强的信念,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追求成功必须具备的法宝。创业意志是指创业者自我规划创业目标,并按照目标需求自我支配和调节创业行动,从而达到自我预想的创业目标的心理过程。创业无处不充满挑战,每走一步都非常不易,需要经历无数的千难万险和不断地失败挫折。大学生只有拥有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创业意志,才可以在创业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世界的领军人物,时代的先锋。

(三)能力

综合能力在创业中占据不容小视的地位,它包括专业技术、掌握市场、社会交流沟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能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是对创业这项艰难复杂的行为的有效保障,并且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创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大学生在面对完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充分有效的完善自我综合能力结构体系,努力提升自我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创业能力。

(四)个性

追求新鲜事物是大学生的特征之一,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不乏个性鲜明追求独特的学生。创业个性,就是要敢于冒险,敢于在大众中展现自我,敢于创新、敢于独立自主的做事风格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些创业者应该有的个性特质,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用稳定的心态,独立地解决困难和问题,从而不受外来紧张刺激的因素干扰;更加展现出自信、友善、诚实等优良品质,不眼高手低,不随俗浮沉,也不顾影自怜,能够与他人团结协调一致,把自己的才能大胆地应用到工作和事业上,勇于追求个性,善于发展个性。endprint

三、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一)基础教学的改革

传统基础教育讲究应试教育,疏忽实践教育。这样导致学生思维定式和思想传统,无法在观念上得到创新。基础教育应在学生观念上加以创新,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抛开固定思维模式,大胆想象多层次全面化思考问题,寻找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检验自身想法,在实践中发展自身想法。教师也应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人生导师。

(二)增加心理教育课程

高校创办特色心理辅导课程,针对以往心理课程的内容加以修改,增添创业心理品质的教育课程如《创业心理学》等。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及掌握创业中所须的必备知识和品质,使其懂得发现自身不足,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确立自身的理念和目标,让他们愿意创业,明白创业不仅仅是为了事业也是一种精神和意识。同时增加创业心理课程,更应该与传统创业教育相融合,使大学生创造与创新相结合,人际交往与自身潜能相结合,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三)对心理品质训练

优秀的心理品质需要具有健康的心灵、自我适应能力、坚定的意识与意志、丰富和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以及积极向上的良好情绪。心理品质良好的人,其他方面才会良好,它就像一个调节器一样保护着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品质训练,一方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化解其创业中遇到的困惑;另一方面,使其完善自我人格上的升华,改进对不合理现象的处理办法,从而促进其在认知态度等方面的改变。

(四)开展实践活动

聘请外企成功人士来校讲座,通过这样的形式是大学生最快的最直接的了解创业知识,进一步掌握市场信息。其次,在校开展模拟创业,创业案例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营造创业氛围。使同学通过这样一种有机的比赛平台展现自我,启发创业信念意识,使其充分理解和感受创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不断解决和总结,努力战胜创业上需要面对的不良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叶许可.浅论大学生创业心理及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4.19-22.

[2]郝乐祥,季丹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与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11-12.

[3]张晓旭.大学生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2:118-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途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