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价值观

2015-05-07刘道才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对话尊重引导

刘道才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为尊重而尊重,对学生不正确的理解应及时合理地引导,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获得情感的共鸣,在意蕴丰富的语言文字中去汲取精神养料,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尊重;引导;对话

在笔者学校举行的年级研讨课中,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狐假虎威》一课时,在学完了课文内容后,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加深对这篇寓言故事寓意的理解,进行了下列对话:

师:“学习了这个寓言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甲:“我喜欢狐狸,因为它很勇敢,老虎那么凶,它一点儿也不怕,还想办法保护了自己。”

生乙:“我喜欢狐狸,因为狐狸很聪明。老虎把它抓住了,它能想办法蒙住老虎,保护了自己。”

生丙:“我也喜欢狐狸,因为它虽然很瘦小,但是它能用自己的聪明来保护自己!我要像向狐狸学习。”

师:(竖起大拇指)“这三位同学说得很好,为他们鼓掌!是呀,狐狸多聪明呀!我们也应该向狐狸学习,在危险的时刻开动脑筋,保护自己。”

评课时,教师们为此展开了争议:有的认为这一环节引导不妥,有的认为教师能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而执教老师认为新课程标注提倡个性化阅读,所以,对孩子们的那些独特的见解他是给予肯定的,这也正体现了阅读教学“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唯一答案”的“一元解读”成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教师按照“教参”上提供的唯一答案解读课文,并设计相关的问题,学生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来理解课文。这种异化了的阅读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种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我们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的价值观进行重新的审视,确立新的阅读教学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让学生在多元解读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阅读的综合素养。于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变过去的“一言堂”为“群言堂”,课堂更民主了,教师能热情鼓励学生敢为人先,标新立异,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了。应该说这是一种好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体验理解得太片面,教学中为了过分追求尊重而尊重,对学生的回答哪怕是错误的也予以“珍视”。上面的教学环节的对话,这位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喜欢狐狸,要向狐狸学习的回答予以“充分的肯定”,表面上看是想着力体现“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思想。但这种珍视是一种错误的诱导,也是不对的。不错,语文学习是一项充满生命活力的综合实践活动。阅读理解是一种创造行为,“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对文本多样化的解读,但是这种创造性的理解是以尊重文本原创初意为前提的,而并非漫无边际的张扬。那种为了尊重而尊重、对学生不正确的理解也大加肯定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只能使学生远离、游离、脱离文本,造成学生对文本意义的歪曲理解。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感染。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他们对问题的看法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常会出现理解上有悖于课文所表现的主旨,认知上产生模糊甚至错误的现象,这是正常的。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的教学建议中在原来的“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句中,在“形成”前加上了“帮助”二字。这进一步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面对孩子的片面理解、错误的认识,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发挥引导作用,及时予以诱导、点拨、纠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因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如果片面地追求“尊重”与“珍视”,而对学生错误的认识不予及时指出,一味地迁就,那就会产生错误的引导,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狐假虎威》这篇寓言故事的寓意最终要揭示的是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而不是表现狐狸如何来保护自己。“狐假虎威”是一个贬义的成语。狐狸之所以吓跑了百兽,主要依靠的是老虎的威风。狐狸实施的是欺骗行为,欺骗的行为是不能让孩子学习的。如果狐狸值得喜欢,那么《滥竽充数》中的东郭先生不也很可爱吗?因为他先是靠瞎吹获得和别的吹竽手一样的赏赐,后来他见混不下去了,才溜之大吉。如果把这认为是善于“把握时机”、“知错就改”的表现,那就大错特错了。

语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对人的影响是深广的。但是,这种影响是在阅读语言文字中通过熏陶感染得以实现的,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隐性的,是长期的,而且常常是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因而,不能指望立竿见影,不能急功近利。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获得基本的语文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获得情感的共鸣,在意蕴丰富的语言文字中去汲取精神养料,以此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对话尊重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