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2015-05-07宋传祥

成长·读写月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双元制发展方向

【摘 要】德国双元制大学(DualeHochschule,简称DH)在2009年之前叫做职业学院(Berufsaskasademie,简称BA),为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德国把中等双元制教育体系直接延伸到高等院校,这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叫做职业学院,也叫双元制大学。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

【关键词】德国双元制大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根据学院和BSK国际教育机构签署的合作协议,学院于2014年7月5日-8月3日派遣40名教师参加了由教育部和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组织的德国职业教育研修,培训具体由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Technische Hochschule Deggendorf ,简称THD)代为授课。

学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大学采取“双元制”教育模式,通过两个学习地点——州立学院和培训企业或社会事业机构的合作,每学期三个月学校理论学习,三个月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培养在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工作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和教育等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应用型职业高级人才。

一、德国“双元制”的内涵

(一)两个机构结合

企业和职业学校,是“双元制”的两个基本培训场所。受训者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80%,主要使受培训者更好的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解决受训者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教学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20--30%。受教育者在职业教育中既是学徒,又是学生。

(二)两种教材结合

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双元制”培训的计划由框架教学计划和培训框架教学计划两部分组成。框架教学计划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各州职业学校负责实施。培训框架教学计划则由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负责实施。

(三)两类教师结合

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培训企业的实训教师是企业的雇员,具备一定的资格者,方可担任实训教师。职业学校的理论教师,包括专业理论课教师和普通文化课教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职业教育教师和师傅资格有较严格的认定标准:本科+硕士+两年学徒。同时在担任职业学校教师任职期间还要每两年必须到企业学习两周以上,因此滥竽充数和误人子弟的现象基本可以避免。

(四)两种身份结合

培养对象既是企业学徒,又是职业学校学生。德国青少年一面在企业接受培训,一面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五)两类考试结合

技能考试和资格考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考核分为中期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从考核方式上则分为书面考试、面试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三种。通过考核的学徒工可以得到国家承认的岗位资格证书,成为所学行业的技术工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的终点,经过几年实际工作后,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更高的技术职称,或者进入更高学历的学校深造,成为高级人才。

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一)工学的紧密结合

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当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以生产性实训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二)企业的广泛参与

在德国大型企业有实力建立自己的培训基地,但德国50%左右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企业规模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提供大型设备或高科技设备的培训,因此,目前德国各州还建立有跨企业的培训中心,目的是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企业和学校教学和培训的补充。

(三)互通的各类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系十分完备,法制健全,保障充分。而且,德国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转换灵活是一个显著特点。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四)优秀的师资队伍

双元制职业教育对于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和师傅资格认证标准非常严格。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50%),而且至少有两年从事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经过两次国家考试合格,方可到学校任教。

三、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几点启示

我们虽不能简单模仿和克隆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和做法,但通过对德国 “双元制”的认识和研究,“它山之石”还是可以借鉴的。

(一)从体制上借鉴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注重的是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用结合能力。我国的职业教育要克服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现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特别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要主动介入,提供学生实习实践的场所和岗位。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从体制机制上,真正转变到为生产第一线培训合格的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服务型人才、实用型人才的目标上来。

(二)从课程上借鉴

德国以职业分析为导向、以实现职业能力为本位而设计的课程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力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我们在课程的设置上也要以提高学生职业知识、劳动技能为出发点,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生产结构和经济发展变化相适应,使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德国的培训中,关于双元制的内容是我最大的收获,当然对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体会也很深,多种教学法的应用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宋传祥(1981-),男,山东德州人,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站设计。

猜你喜欢

双元制发展方向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